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我对美术教材理解

发布时间:2021-09-28 13:48:51 浏览数:

 我对美术教材的理解 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美术教材更是从视觉和图像的角度对学生平时生活中零星,分散和无序的视觉经验进行归纳和系统化。所以,美术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对各种视觉材料和文字内容进行整理,使其服务于教材主体内容的需要。其主体内容我认为应该包括:

 (1)课题——具有标识性,具有吸引力。

 (2)作品范例——有示范性,学生作品接近实际并为学生喜爱。

 (3)教学辅助图——过程步骤清晰,显示主要环节,具有示范性。

 (4)学习活动图——体现对学生得启发并具有感染力。

 (5)内容文字——准确,简明,生动,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有利教师发挥。

 (6)作业方式——不拘形式,具有开放性,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完成。

 (7)评价要求——抓住重点,讲求实际,注重过程,兼顾结果。

 建立新的教材观对编写者重要,对教材的使用者也很重要。这决定着教材的使用效果。

 首先我们对教材的价值应有正确的认识。过去人们往往吧教材奉为教育的“圣经”,认为教师的教学必须绝对遵循教材要求,不得越雷池一步,教

 师的作用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教材观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已经是不可能,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过去我们似乎要让教材成为学生的整个世界,而实际上教材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观念,我们认为教材不过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教材上的东西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它却可以引领师生围绕这一主题共同探究,从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具体到美术学科,也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教材的作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美术的“话题”,对每一个“话题”我们不能只考虑线性的深入,还应该着力于点上的泛化,就如以石击水,溅起一层层的波澜。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具有这种处理教材的能力。

 由此看来,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向教师提供立体化,开放性的教材内容,而教师将教材用于教学时,也要努力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展开的空间,真正改变灌输教材知识的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中有一课《远古的呼唤》,粗看上去是一堂做面具的课,实际上教材编写者给教师留出了充分发挥的空间。教材中选择了原始人类的祭神场面,还展示了许多远古人类的头饰。这时的教材提供了一个教学方向,教师可以选择带领学生探究人类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头饰,面具。这中间可以引出许多有关文化心理,艺术起源的故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周围环境中去找寻人类活动留下的各种痕迹,思考他们显示了什么意义,由此认识到头饰的基本特征。当然,工作在一线的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环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扩展更大的教学空间,把教材用得更活更好。

相关热词搜索: 我对 理解 美术
上一篇:打诗钟
下一篇:谈谈我对学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