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国学经典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8 14:30:17 浏览数:

 让儿童的心灵深处接受经典文化熏陶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虽然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舍弃了她,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在经典阅读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少得可怜,缺乏真正的自觉和热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所以,即使是到了 21 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 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人类创造的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集聚了无数的精华,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家经典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我们必须承认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国学家在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领域里就出现了五十多位著名人物,其中的许多人还是世界名人,如孔子在世界名人中就排第

 一。

 现在社会正在通过很多的渠道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宣传,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宣传作用不会很大。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明天的社会需要真正的人才,对于人才我是这样认为的:正品,有德有才;次品:有德无才;毒品,无德有才;废品,无德无才。对于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的看法是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来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从小就开始形成少年儿童的人生轨迹,达到这样的发展:学贵立志——目标——方向——动力;学贵力行——实践——行动——完善;考——知恩——报恩——本领。因此,我建议国家教育部应该及时进行考虑出台措施方案,让国学经典进入小学教育课堂,开设阅读古典课程并形成一以贯之的古典文献阅读系列,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真正受到优良的儒学思想观念的感染,让儿童的心灵深处, 接受经典文化熏陶。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这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方 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载体,担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庄严使命。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是新世纪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证。文化是国力,是一种“软”国力,但是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 状

 态和凝聚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民族文化得不到发展而逐渐消解,民族精神就会逐渐衰颓。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繁荣民族文化,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 极为重要的任务,以有效地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凝聚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就具有十分紧迫的重要性。能不能做好这件事,关系着中华民族 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继承民族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弘扬民族文化。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重视德育,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要坚持的客观要求,也是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核心的教育内容就是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认同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今后努力成才,更具有十分紧迫的责任。

 让儿童的心灵深处 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深小巷的寸砖片瓦到深冢古墓里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 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然而,时至今日,当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超导体、遗传工程、WTO 等纷至沓来的时候,任何民族都无法游离于这一潮流之外,任何民族的文化也同样的,既面临着失却个性自我,被潮流淹没,并消解亡失于其中的危机;也迎来了一个文化扩张发展,日趋强大,势成主导之流的机遇。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为近百年来的落伍而自暴自弃。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当前经济 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面临

 着危机和挑战。因此,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个紧迫任务。

 让儿童的心灵深处 ,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小学素质教育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准确把握,离不开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如果脱离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化基础,小学素质教育 就必然流于虚妄而不可想像。据此,小学素质教育更应重视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内在的学习经验和规律。经典的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读,力求使学生做到通古知今,融会贯通,化而能用;注意教给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

 让儿童的心灵深处,接受经典文化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就要有个载体,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素质教育的提高。文化典籍这座珍贵宝库中,蕴藏着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墨子等一批伟大的儒学家和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关汉卿、曹雪芹文学 大师,出现了《诗经》、《论语》、《孟子》、《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元曲”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宏篇巨著和 艺术精品。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

 珠,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少年儿童接受经典文化,我认为可以从“弟子归”、“三字经”等经典开始,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通过学习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祖国无比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脉搏,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其实是对文化的解读。“弟子归”、 “三字经”是一切圣学根本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将经典一字一句的诵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变化儿童的气质。

相关热词搜索: 国学 经典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