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互联网人才有赖“软环境”
吸引互联网人才有赖“软环境”
李晓东
杨国梁 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狭义的技术人才扩展到和互联网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需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为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要想在互联网人才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还应优化和提升我国的“软环境”。
韩天琪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互联网人才发展报告 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互联网人才的概念与内涵在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瞬息万变中不断更新;互联网正在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革,衍生出广谱系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人才供需失衡成为关键瓶颈;中美两国已经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成为互联网人才最主要的聚集地,以中美为双核的互联网人才世界分布格局逐渐成型。
人才的广谱系和多元化 《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向其他行业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人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和层面。互联网人才的概念与内涵在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瞬息万变中不断更新。互联网正在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变革,衍生出广谱系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李晓东向记者表示,互联网人才的广谱系和多元化是必然的。“技术型互联网人才对‘互联网+’的 11 个领域可能不是很熟悉,反之亦然。所以这一定是一个可
以交叉融合的方向,需要人才既懂互联网,也懂传统领域,这方面的人才是紧缺的。” “互联网人才现在面临‘泛化’的局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国梁对此解释,“以前互联网人才的概念集中在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型人才的范畴,狭义地可能指程序员和计算机相关人才,但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渗透到不同的领域和社会不同的方面,必然和社会其他方面,比如金融、商务等等传统行业交叉融合,这种融合就会造成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杨国梁强调,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狭义的技术人才扩展到和互联网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需求。“这些人才需求在以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并不是很关注,或者说并没有相关的人才计划和相关专业设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渗透化,一些交叉领域产生了人才需求。这体现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渗透,有助于社会整体的产业升级、促进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人才供需失衡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的通道,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杨国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和“Web+”对就业市场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全世界很
多国家,互联网相关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造成人才需求快速增加。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互联网人才供给的短缺。《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互联网人才需求排前八位的企业总需求量约16.9 万人,而人才供应前八位的高校能够供应的毕业生人数约1.49 万人,有 10 倍多的人才需求缺口。
“作为人才培养部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对来说没有赶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杨国梁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周期的,“一个年轻人从入学到毕业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二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设置需要变化,扩大培养规模也需要时间,“至少这两点原因使得人才培养单位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专业和方向上、在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力度上与市场、产业的发展有所脱节,再加上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由此造成了剪刀差”。
《报告》还提出,美国互联网人才池院校来源更为丰富,除相关领域的名校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之外,学术实力和生源质量并不突出的大学也供应了大量的互联网人才;中国情况则与此不同,贡献互联网人才最多的大学几乎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
杨国梁对此表示,这不利于人才供给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互联网人才的供给可能更多地集中在顶尖高校,而美国从顶尖高校到普通高校都比较关注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德国除了一流的学术型大学外,还有很多技术学校,更加面向就业市场,培养互联网行业的专业人才,更有针对性。” 正如《报告》所言,互联网需要尖端人才的质,也需要主体人才的量,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构筑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池储备机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在政策上有所倾斜,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为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杨国梁说。
互联网人才的全球竞争 “互联网人才的全球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步增强,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杨国梁认为,顶尖的互联网人才会从发展前景、工作的挑战性、个人的成就感等方面选择发展平台,“国籍和国界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很大的障碍。” 不过,李晓东提示,全球人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领域,人才环境、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人才的单向流动更多, “因
为国外提供的创新创业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普遍比国内好,目前这个差距还是存在的”。
“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来说,如果顶尖人才也是一种资源的话,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就会有不同选择。”杨国梁说,“软环境当然可能成为人才选择的一个因素。从顶尖人才的角度来说,他们考虑问题肯定是多元化的。” 李晓东和杨国梁一致认为,要想在互联网人才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还是要优化和提升我国的“软环境”。
“国内供顶尖人才发挥才能的人才环境尚待发展,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价值的认可还需加强。”李晓东认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主要成本是人才,对人才本身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
“提升软实力,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增强社会对创新创业者的认同,从这几方面给顶尖人才以成就感,使他们在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杨国梁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软环境 有赖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马云互联网大会演讲全文2021-08-27
- 互联网+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改革...2021-08-27
- 互联网+计算机基础开放式作业...2021-08-27
- 互联网+汽车网络营销人才培养2021-08-27
- 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作用与发展2021-08-27
-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治理2021-08-27
- 高中英语教学与互联网结合策...2021-08-27
- 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法律保...2021-08-27
- 互联网公司创业计划书二2021-08-27
- 互联网+电商企业会计核算问题...2021-08-27
- 电信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集中...2021-09-14
-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汇报2021-09-14
- 林场软环境建设宣传总结2021-09-16
- 用创新的思维建设用电软环境2021-09-19
- 药监局优化经济软环境工作情...2021-09-22
- 谈投资“软环境”对发展外资...2021-09-24
- 关于我市软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2021-09-25
- 开展“创一流软环境、树开放...2021-09-25
- 粮食局软环境建设情况汇报2021-09-25
- 个人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软环境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