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发布时间:2021-09-28 17:01:15 浏览数:

 课改虽任重,天道必酬勤

 ---- 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作者姓名:朱凯 工作单位:长丰一中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片圣洁的香格里拉,让我们甘心苦苦寻觅她的踪迹,这条路一走就是多年,也必将继续不懈地前行。而这前行的动力,就是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

 初识新课程改革时,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万分庆幸赶上了时代的潮流,摩拳擦掌准备大展一番身手,让大家看看年轻一代的无穷力量。

 那时,在学校的鼓励和宽容下,我和我的同事想方设法地标新立异、玩尽花样。表面上看,确实热热闹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茫然,我也觉得这语文课怎么越来越像政治课、历史课。我逐渐沉默了,困惑了,陷入深深地反思,这是语文吗?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这能提高学生的分数吗?说实话,我心里非常害怕,不是怕自己排名靠后面子上过不去,而是怕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于是,我变了,开始为分数而教,考什么教什么。甚至,我还总结了所谓的“答题宝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应付各类试题之上。一段时间过后,自以为付出很多的我惊讶地发现学生的分数并没有提高,反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确实,我上的不是语文课,而是语言课,学生学的不是语文,而是八股文。拔剑四顾心茫然,这课程改革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点醒了彷徨中的我:“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是

 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不正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语文是美丽的,语文课,更应该是美丽的。

 再一次的反思自我,感悟教育,觉得新课程不再遥远,虽然困惑依旧存在,但我不会再迷茫。有艰辛与挫折,才会有欢笑和成功。

 此后,我对备课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备知识点,更要备学生,备方法。45 分钟的一课时,往往要备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力求把“学科的知识”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在今年高一语文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普通话的特长,以激情澎湃的《沁园春长沙》和伤感飘逸的《再别康桥》诵读获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代表着学生对中国新诗的审美欲望已经点燃。针对第一单元,我添加了胡适的《人力车夫》等现代新诗,采用比较阅读的学习形式,建立开放式的课堂。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被激发,他们表现出了多么强烈的探究欲和表现力!还好,由于平时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在充满笑声与掌声的课堂中,我精心设计的三维目标被学生逐一攻破于无形之中。不仅如此,果然还有学生提出希望开展经典诵读和新诗创作活动。真好,学生阅读了,思索了,实践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尝到探求知识的喜悦,展现自我的快乐!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正如一位学生在创作本里写道:语文真美,语文课,真美!

 反思这一段路程,正如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历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时至今日,确无必要仅仅停留在探讨课程改革

 的必要性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将继续探索着课程改革的实质,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一起成长。我始终坚信,课改虽任重,天道必酬勤!

相关热词搜索: 我与 新课程 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