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安全生产专题片解说词

发布时间:2021-10-20 11:33:12 浏览数:

第一集  灾祸如虎
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追求安宁和幸福的历史。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灾难始终与人类同行,灾难的阴影,总是若即若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庞贝古城的消失,使一段文明长久地沉埋于海底。
是灾难还是自然的变迁?使楼兰——这个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在历史记载中嘎然而止,成为一个千古之迷。
灾难,每年都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警醒着继续生存的人们。
美丽的阿尔稗斯山,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欢笑声里体验冬季冰雪世界,可谁知道,死神正悄无声息地降临。尽管有数百人救援,可还是有一些孩子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一座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的古镇,一夜之间被泥石流夷为平地。
生命,整个浩瀚星空中最灵长和最宝贵的精灵,在灾难面前,却是何等的脆弱。
轻得就象一缕渐行渐远的烟。
    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工业文明时代,以及现在的后工业时代,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场所,都可以随处寻到漠视安全生产所带来的灾难,和死神掠过的痕迹。
    车祸、火灾、瓦斯爆炸,以及电网崩溃。
    19世纪电磁机的发明应用,使人类步入了现代工业文明。21世纪的今天,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与电力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说,电力,是人类继空气、阳光和水之后的另外一种生存元素。
    正由于人类自身对电的依赖性,以及电力特殊的生产方式和存在形式,电力,这柄双刃之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一旦你驾驭不当,它就翻江倒海,它所带来的灾害,决不亚于大自然灾害。
    1996813日,马来西亚大停电造成整个马来半岛瘫痪,市民纷纷抢购食品和蜡烛,社会一度恐慌。
2001222日,我国辽沈地区因大雾,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导致飞机停飞,火车停运,高速公路限速,众多工厂停产。
2003814日,美国、加拿大发生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电网停电事故。这场涉及9300平方公里、人数多达5000万、一天之后,供电才逐步恢复的电网崩溃事故,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难以估算。
美国,机场关闭,交通阻塞,援助电话达8万多个,仅是为解救那些被困在电梯的人,消防队就出动了800多次。加拿大安大略省,迫于形势,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事故,使全世界都在反思电力的安全生产,尤其是电网的安全问题。
如果说,这些事故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话。那么,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血淋淋的人身安全事故,就更让人触目惊心了。
    20011025日,某电业局安装公司在城网改造架设线路时,因施工负责人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再加上施工人员违章作业,造成两死两伤的重大事故;
    类似事故还有:
没有布置安全措施,没有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设备区域,误入带电间隔;
检修线路时,不验电,不接接地线就擅自攀杆作业;
安全措施不到位;
无人监护,误碰带电设备, 

安全,人类演化的生命线,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穿越时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说起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不安全因素,扼杀了多少员工的生命;
    忽视安全生产,使多少家庭,从此失去欢乐,失去幸福;
每年所发生的电网、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使多少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灾祸猛于虎。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远以上。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社会。这个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飞速地发展,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正变得日益丰富和多彩,追求和平、幸福和安宁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题;对生命尊严至高无上的崇敬和关爱,让我们在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同时,也感受着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给整个社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的时候,在面对失去亲人的那一双双无助眼神和一行行悲伤眼泪的时候,
每一位员工,是否都曾思考过:我们,可不可以减少,或者杜绝由于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悲剧不再发生呢?
第二集  事故探源

三月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依然冰雪未融,春寒料峭。
如果不是因为一起重大事故,或许,1993321日,就象过去的很多普通日子一样,在我们的记忆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这是内蒙古一座大型电厂的建设工地,上午的阳光正逐渐明媚起来,照着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920分,突然爆裂出一声声撕人心肺的呼叫。
祸从天降。承建单位在拆除高150米的1号水塔北侧井架时,井架突然坍塌。
事故造成16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53万元。伤亡人数之多,损失之惨重,在我国电力安全史上极为罕见。
这座出事的水塔高105米,南北两侧各立一座垂直运输井架。施工到顶后,需将井架拆除,其中北侧井架高150米,自重85吨,以7层每层4根共计28根揽风绳固定。316日至18日,承建单位在拆除北侧井架上的吊桥时,一次将432层上的12根揽风绳松开后,未按规程要求用导链重新拉紧,找正井架,并以3个绳卡锁紧在地锚上。而施工人员只是人工随意拉紧,而且每根揽风绳只打了12个绳卡。由于未使这12根揽风绳恢复原始受力状态,造成3层揽风绳均不能成为井架结构可靠的水平支撑。
320日开始,正式拆除井架,第74根揽风绳全部松开了。321日,为抖掉东南角第六层与第七层之间揽风绳上缠挂着的安全网和钢筋,施工人员又松开第六层东南角的揽风绳,使井架东南角减少了一个水平支撑点。在井架整体稳定性很低的情况下,15名民工登上井架作业,加上井架、料斗和钢丝的自重,使井架达到了零界荷载。此时的井架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倾倒的危险,而地面上的11名民工为了甩掉绳上钩挂的安全网,交替抖动67层揽风绳,又给了井架一个水平干扰力,最终使井架失去了平衡。在标高约50米处向东弯曲,随即扭转向西偏北30度折断坍塌倒地,砸向附近的施工现场,井架上的15名民工,当场死亡12人,重伤3人,重伤人员因抢救无效又死亡两人,地面施工的工人被砸死两人。
这是一起典型的指挥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指挥,麻痹大意,不负责任,无视安全工作规程所导致的恶性事故。
据有关部门随机抽样10年来生产事故统计显示,电力系统生产过程中触电、高空坠落、交通、机械设备等4类事故最为频繁和突出,后果也最为严重。
10年间触电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8%,死亡人数占43.9%,重伤人数占17.4%
高空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3.5%,死亡人数占9.1%,重伤人数占27.5%
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0.16%,死亡人数占9.1%,重伤人数占14.5%
机械设备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死亡人数占6.1%,重伤人数占7.8%
以上4种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8%,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67%。此外,由于倒杆、灼伤、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等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也居高不下。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岂能视同儿戏?
不容否认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漠视个体生命价值和践踏生命尊严的劣根性。安全事故,是现代社会的草菅人命,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隐痛。
有关专家分析:
信息不畅,疏于管理,以致对一些长期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是众多事故在毫无防备情况下发生的原因之一。
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大量安全生产隐患长期合法存在,治理整顿无法可依的原因之二。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是安全隐患长期存在,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三。
难道只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唤起我们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和对生命尊严的关爱么?
防范和杜绝安全事故,应该要有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和人文关怀。
安全生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次的麻痹大意和违章违纪,足以让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安全前功尽弃,付诸东流;更能让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
今天,超前预防性持续改进已经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它要求人们从本质上来认识事故,做到超前防范、临危能应。
我们坚信,除不可抗力,一切事故都可避免。

  第三集  永恒主题  
 
400
年前,一位叫徐霞客的地理学家在饱览了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壮观美景之后,顺流而下,曾作过一段描述。他写到:螳螂之水,自九子母山之东破峡北出,转而西绕山北面坠峡,峡中石又横岨而层阂之,水横冲直捣,或跨石之顶,或窜石之肋,通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星之间,连坠五六级,此石龙坝也。
当初这位仗剑走天涯的风流名士,肯定没有想到300年后这里会崛起一座水电站。这种被云南人称为“天火”的事物,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仍令许多人费解——作为中国现代工业文明标志的第一座水电站没有出现在物华天宝的中原大地,也没有出现在冒险淘金的上海滩十里洋场,而是出现在一个被人看作蛮瘴之地的云南,确实是件值得让人思考的事情。
从石龙坝到鲁布革,再到漫湾和大朝山,从中国当时最高电压等级的一条23千伏输电线路到今天贯穿云岭大地的日字型500千伏超高压电网,云南电力工业走过的是一条近百年的路,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联接省内各地州并与中国南方电网相连的现代化大电网。
伴随这一历程的,是云南电力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之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是云南电力在笃信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指导下,各类规程、导则、条例、规定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在坚持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所构筑的坚实基础之下,云南电力改革与发展得到了一次次地跨越和腾飞。
早在19517月,当时的云南电业管理局就有了第一个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察管理的机构,四个月之后,云南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全部设立了安全监察部门,并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从组织上先保证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20世纪八十年代后,云南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不仅逐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系统,而且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技术系统,并加大了安全监察和考核的力度。1987年,根据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条例规定,云南省电力工业局明确了各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省局机关、基层单位、班组建立完善了三级安全监察网络。1998年,云南电力明确提出了保人身、保设备和保电网的电力安全生产原则,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2003年,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安全生产是云电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零死亡和不发生重大特大设备事故以及杜绝大面积电网停电事故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潮流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伊始就把安全生产摆在了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颁布了南方电网公司1号令和强化了安全生产的三大规定。这不仅是对电力工业客观规律的认定,而且是在深刻总结了电力工业几十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全面反思了全球电力工业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之后所得出的认识,更是在十六大提出实现大型国企重于泰山的社会历史责任以及以人为本的全新的安全价值观。
坚持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配之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先进的设备以及安全投入的逐年加大,对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对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把这些组织和技术的措施比作是一根根线的话,那么云南电力已经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的经线和纬线织就成了一张密实的安全之网,撒在了电力生产的每一个角落。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安全管理不仅走在各行各业的前列,并且可以与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相比肩。有专家就曾表示:象美国、加拿大那样的电网灾难性事故,绝不会在中国重演。
这样的誓言,不仅仅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一种随时警钟长鸣、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工作态度,也不仅仅来源于我们对电力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命线未雨绸缪的牢牢把握,更是源于对中国电力事业发展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回避一个简单的事实。
那就是,我们仍不敢对安全生产稍有懈怠,仍无法走出“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怪圈。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依然从安全之网中漏网而出,无法得以根治和杜绝。
怎样才能走出怪圈?
汤因比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在自然社会中与各种困难搏杀而前行的历史。
无论于云南电力,还是于安全生产,我们都需要并期待着一次全新的超越。

第四集   文化基石
   
中国,这个有5000年文明的国度,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她和她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渊远文明和璀璨文化。可是,今天,当需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对现代管理创新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去翻阅那些泊来的教科书来寻找关于文化概念的诠释。
而上个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在宣言中却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我们,也同样被一个难题所困绕。这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重要的基础地位,在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对实现“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标,依然心里没底,一谈起安全生产,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总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们可以去哪儿寻找智慧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分析报告中得到启示。报告认为: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能够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必须建立安全文化。
按照西方人的解释,文化是一种关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文化是一种长期积淀、不断总结、融入血液的东西。
我们血液里少了点什么?
按照老祖先的说法,文化就是文治和教化。也许我们从骨子里就缺乏一种最起码的对人生命尊严的敬畏和崇拜,缺乏一种对安全思想的关注和认同,缺乏一种于安全生产行为训练有素的教化。
对人最基本的认识,莫过于对人生命权的认识,包括对个体生命价值及其固有尊严的认识,以及个人对家庭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
人,头顶天,脚立地,是天地间最具尊严的生命,在社会发展中被看着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人,自然万物才具有灵性,社会才得以演化和进展。生命因其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无论是对于个体生命还是对个 相关热词搜索: 解说词 专题片 安全生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