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家传统荣辱观的现代科学价值
传统的荣辱观把修身主要看成是一种培养正确道德动机的过程。儒家认为,荣辱观以修身为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要求反省内求,反省内求是知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是“行已有耻”,即要有羞耻心。《孟子·尽心上》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能没有耻辱之心,没有耻辱之心的无耻是最大的无耻。怎样理解这种耻感文化呢?古人云:“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土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土不知耻,为国之大耻。”羞耻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起点,没有道德的约束,社会就会面临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崩溃。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公民文化、民族精神的兴衰。“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受人重视,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大政治家就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要领。他把“耻”作为治国的四大精神支柱之一。如果“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又是何等的警策危言!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作为修身的标准。《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则把“耻”提到一个较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必须有勇气才能知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堕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法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土大夫之耻谓之国耻。”“无耻”为一切悖礼犯法行为的根源。在一些古籍中常见到一些文句,以“耻”来反思自己言行的不足与相悖。如《左传》中说:“耻不能据郑也”,《礼记》中说;“耻名之浮于行也”、“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德而无其辞”和“耻有其辞而无其德”等等都在检讨立身行事的缺憾。历代都继承着重耻的传统,把明耻视作知人论世的准则,而无耻则是使人无地自容的唾骂之辞。大之于治国平天下,小之于检点修身齐家,“耻”几乎已是衡量是非、忠奸、曲直的一个标尺,也是鼓舞人们挺身而立的力量。
儒家强调修身为本,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看来,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如果能够做到“行已有耻”,家庭就会和睦,天下就会太平。儒家强调道德动机的修炼,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往往过于强调道德行动主体的“为仁由己”,而忽视了社会体制和国家治理状况对人们道德观和荣辱观的影响。
在儒家的学说中,荣辱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儒家提倡孝道,其中就渗透着荣辱的问题。如果做子女的在生活上能够尽心照料父母,可是却去做辱没父母名声的坏事,使父母蒙羞,这同样被视为不孝。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因为自己的名声是与父母、家庭不可分割的。《礼记·内则》说,“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意思是说,即使父母故去了,如果想做善事,想到这会给父母带来好的名声,就一定会去做。反之,如果想去做坏事,但想到会给父母带来羞辱,就一定不会去做。在《礼记·祭义》里,把“居处不庄,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阵无勇”,都看作是“灾及于亲”、有辱于父母、有辱于门庭的不孝行为。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是荣、是辱的后果,这是劝人向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不同的身份,荣耻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地位越高,相应的要求也越高。
儒家荣辱观的旨意并不局限于“修身”,“齐家”,不局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其更为宏远的旨意在“治国”,“平天下”。《论语·宪问》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国家政治清明,你拿着俸禄;国家政治不清明,你不去努力改变它,照样白吃俸禄,就是耻辱,因为你没有社会责任心。《论语·泰伯》也有类似的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政治清明,政策很好,可是你不知努力,依然过着贫贱的生活,这是你的耻辱。相反,政治黑暗,你却荣华富贵,这也是你的耻辱。此外,官员要忠于职守,要能出色完成任务。《论语·子路》说,子贡请教孔子:怎样才能称为“土”?孔子把“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作为士的条件之一。个人的荣辱,总是与国家的荣辱息息相关的。因此,不使国家的声誉受到影响,历来是荣辱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就像不同时代的道德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一样,基于某种利益的共同性而形成不同集团之间的价值共同性也可以促成荣辱观的共同性。“儒家荣辱观的原生态虽然表现为特定社会集团的道德价值观,后来被提升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价值观,但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为各种社会集团所普遍认同,从而演变成为一种具有民族性的道德价值观,并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
其一,传统儒家荣辱观把知耻或羞恶之心、廉耻之心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符合个体道德品质塑造和社会道德风气养成的规律,对我国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知耻或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实质上是指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自觉。这种道德自觉,是建立在对人之为人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觉悟的基础之上的。用现在的一个说法讲,知耻或羞恶之心、廉耻之心,实质上不过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或曰“底线道德”。底线之内,才可能谈论道德和人性的问题;底线之外,就无从谈论道德和人性了。可见,知耻或羞恶之心、廉耻之心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的最普遍的社会属性,反映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最基本要求。因此,知耻或羞恶之心、廉耻之心的确立,不仅是个体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秩序得以维护的前提。
其二,传统儒家荣辱观在强调知耻的同时,鼓励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荣辱大分,然后可以立人,退可以避辱,进可以求荣,于是可以确立并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进而可以养成高尚的人格。这就是儒家荣辱观的实质内容。与取义成仁相一致的求荣之途,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它是塑造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也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亟需大加推崇的美德。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理想容易被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利己主义所左右,如果不能确立高尚的道德信念和人格追求,那么人性的堕落和社会正义的丧失就将是难以避免的。如果说知耻在于“防病”,那么求荣则可以“健身”。要切实有效地抵御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利己主义的腐蚀和影响,从根本上还是要靠高尚的精神追求、道德信念和人格理想。
其三,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重要历史经验。儒家荣辱观的旨意并不局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其更为宏远的旨意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正心”、“诚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表明,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的关键均在于人。社会的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不仅在于知识、技能的现代化,而且在于道德、人格、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以知耻求荣教育为起点,培养具有现代道德、现代人格、现代生活方式的现代人,是社会教育的根本职责。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西汉儒家与重农学派经济思想...2022-04-04
-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感受体会2021-10-09
-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好...2021-10-11
- 对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思考2021-10-11
- 社会主义荣辱观资料2021-10-11
- 关于村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社...2021-10-11
-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工作汇报2021-10-11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21-10-11
- 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021-10-11
-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道德建设2021-10-11
- 研究思想道德教育规律,推进...2021-10-13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介绍2021-08-27
-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演讲稿20202021-08-27
-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2021-08-27
- 谈建筑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2021-08-27
- 2021传统节日中秋节活动讲话...2021-08-30
- 传统文化故事演讲稿范文2021-08-30
- 传统节日中秋节活动讲话稿202...2021-08-30
- 第8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21-09-08
- 守护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2021-09-08
- “私人订制”文创产品弘扬传...2021-09-08
- 产品美学价值及设计维度研究&...2021-08-27
- 课程类型化内逻辑价值取向及实践2021-08-27
- 坚定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党员价...2021-09-22
- 树立两个利益至上价值观促进...2021-10-02
- 再论人生价值观2021-10-02
- 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价值观2021-10-20
- 落实发展先进文化要求加强军...2021-11-17
- 浅谈价值规律在药品监管工作...2021-12-06
- 先进的企业价值观是发展的持...2022-01-05
- 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2022-01-10
- 学习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做...2021-08-27
- 学习贯彻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2021-08-27
- 质监局机关事业单位党建设科...2021-08-27
- 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社会历史条件2021-09-06
- 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2021-09-08
- 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2021-09-08
- 科学发展观总结2021-09-09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全面推...2021-09-10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药监诚信建设2021-09-11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