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如何推进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

发布时间:2021-12-22 15:56:07 浏览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领导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当前,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遂宁”的主题,我们要把行动落实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个关键上来,坚持“三个用心”和八字要求,着力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在干部中养成真正优良的作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手段,“软硬功夫”都要下到位,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纪律约束都要扎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保华在《良好作风是实现‘四个跨越’的生命线》一文中指出,作风建设,重在于治。他要求,常委一班人首先要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定好规矩,严格遵守,着力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重在于治。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领导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当前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制度建设,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以落实领导干部责任为重点,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督查制度;要以规范审批事项和权限为重点,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建立健全信访维稳责任制度。尤其要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从严追究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进一步落实从严追究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不作为、不落实的失职渎职责任。要加强目标考核,突出经济实绩,以考核为指挥棒,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纠正作风漂浮、形式主义。

  有专家学者这样表示,如果我们把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同此前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同本次中央纪委会议所部署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要求干部做好“八门功课”,其内涵远远超出它的字面意义,不妨说是更深藏着“启德培元”的丰富含义。“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遂宁”正是要求我们将“刚性”的成文法规同“柔性”的道德熏染互补和融通,形成“实干兴市、实干富民”的整体工程,推进遂宁又好又快发展。

作风转变 贵之于情

 

  东北有句民间俗语,叫做“瓜子不饱暖人心”,意思是不在钱多钱少,关键是尽可能地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尽可能对群众用真心表真情。我们现在谈作风转变,归根结底是为了惠民促发展。和谐的干群关系由此成为检验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队伍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宝贵资源。
  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有感情的干部,不会对群众的冷暖疾苦麻木不仁,不会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更不会动辄以强硬手段对待群众。对群众用真心、有真情,不仅仅应该是一种高尚境界,一种可贵理念,更应该是我们领导干部队伍的一种平常的工作状态,是一种蕴涵了与群众交流的热心、听取群众意见的耐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诚心、改正自身问题的决心的实在演绎。
  作风转变,贵之于情。我们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冷漠,其对工作必然缺乏热情,作风转变,就是要解决好对群众的浓厚感情和根本态度问题,以“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八字要求作为从政的天职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教育引导干部对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恩人、当老师,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道,常虑安民之策,把富民强市作为人生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大愿望,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关注民生,真正做到民忧我忧,民乐我乐。要结合实施“十二大惠民行动”,办好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实事,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怀着真情,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对群众真心实意,才能切实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才能切实解决有些干部对群众不真心、不动情、不尊重,缺乏工作热情、创业激情的问题。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作风,对人民群众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风养成 践之于行

 

  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即谓思想是本质,作风是表现。作风是人的内在思想、品性、气质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和外化,是最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人的基本精神状态乃至心理特点的外部表征。而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种升华,他们的作风问题,涉及到以权谋私还是秉公用权的具体行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
  市委、市政府年前便反复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后正是践行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作风“八项要求”,是对党政干部尤其是新一代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权力观的实践检验。省委书记杜青林也指出,八方面良好风气是实现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要将这八门“功课”做实,需要“硬功夫”,归根结底必须落脚在行动上,必须由行动来反映,再由实践来深化。
  作风养成践之于行,也要见之于行。这一行,首先是对自身和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入查找,只有坚持这一行动,才能找准问题,对一些干部工作不用心、不吃苦、不深入、不落实,缺乏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以及个别干部不公不廉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一行,其次是对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是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对症下药,一一解决,细心监护;这一行,再次是解决问题的力度,是增强责任意识,标本兼治的决心和举措,是切除病根,重药医治;这一行,也是良好作风养成结果的延续,是大力弘扬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增强执行意识,坚持立说立行,不放空炮。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保华在中共遂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加快“四个跨越”,实现“两个率先”,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干部作风。惟有养成良好作风,才能建设一支实现遂宁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队伍。惟有我们的领导干部将良好的作风践之于行,再不断以实践检验和深化作风建设,我们的一举一动方能惠之于民。

相关热词搜索: 领导干部 整顿 作风 推进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