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发布时间:2022-02-10 15:18:01 浏览数:
摘要: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争取男女权利和机会平等的问题。鉴于男女就业不平等背后深藏的文化因素,要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必须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关键词:先进性别文化;女性就业;教育性别歧视
  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9-0045-02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性别平等和男女两性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性别文化,仍然以各种形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并发生着影响,并由此阻碍着男女两性的平等发展,特别是在就业领域里,由性别文化观念的歧视带来的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格外突出。因此,推进女性就业,加快男女平等发展的进程,仅仅靠经济发展的单方力量是不够的,还需积极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性别文化环境。
  一、正确理解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性别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两性特征、需求、行为、关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知识能力、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及其表现,其核心是向男女两性赋予不同的角色内涵,标志出不同的文化指令。
  先进性别文化是同落后性别文化比较而言的。我国是经历封建文化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性别观念,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并由此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尽管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利,在社会劳动中也越来越多地显示了自身的良好素质与能力。但就总体而言,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推动女性就业,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势在必行。
  先进性别文化,是一种主张男女两性的人格和尊严受到同等对待,保障男女两性参与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平等,提倡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文化。它承认男女的生理差异,倡导和实现男女两性人格、权利、机会和过程的平等,追求男女两性的共同进步与协调发展,是一种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新型性别文化。显然,先进的性别文化没有把女性锁定在某一特定的领域里,而是以承认女性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将女性作为与男性同等重要的社会力量推上了现代社会的广阔舞台,为女性回归社会、与男性一起共同创造社会财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与智力支持。
  二、影响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变革,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网络信息社会转变,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女性职业者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社会转型期女性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就业处境愈加困难。
  (一)教育性别歧视
  作为一种文化,性别意识主要不是通过暴力和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认同接纳进行复制和传递的,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一种角色上的心理控制。女性的性别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通过学校和社会教育逐渐获得的。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过程中都还存在着诸多的性别差异,有些甚至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这些集体无意识的性别观念和教育误区,不经意间为女性的成长和成才设置了很多障碍,并最终妨碍了教育公正的实现,使得男女两性在受教育权利和机会方面出现差异,进而导致了两性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其直接后果就是女性科学文化素养低于男性,这也是女性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解释。
  (二)就业性别歧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积淀而成的男尊女卑的文化意识和刻板印象造成了社会对男女作用的固有判定。用人单位常常凭借既有的文化观念认识和评价求职者,在男女两性的社会选择中更偏重于男性。尽管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就业对人的体能要求已远远低于智力,女性通过平等考试进入普通高校的比例大大上升,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与男性具备同等竞争能力,但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仍不敌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习惯势力,许多用人单位固守女不如男的刻板印象,片面夸大女性的负面效应,致使很多用人单位愿意把有限的就业机会或者工资收入更丰厚的工作岗位留给男性,却因此让很多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女性,甚至连参与面试进入竞争的机会都无法获得,在实际择业中处于极不公平的劣势地位。这种趋势诱导年轻女性出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曲线就业”等传统爱情婚姻观念的回潮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家庭责任差别
  我国政府鼓励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但是在人们的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仍被认为应该对照顾家庭负全部责任。这就给已经就业的妇女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原因使得妇女必须走出家庭;另一方面,性别分工和家庭责任使她们不得不扮演主持家务的重要角色。即便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中理想的女性仍是事业有成、同时又家庭美满。如果没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那么其社会地位再高,事业成就再大,在一般人眼里也不被看作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女性劳动者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选择将自己的工作职务停留在一定层面上,而不再主动寻求职业发展,因此妇女在高级决策层、经济管理部门比例较低。这并不是她们在能力上弱于男性,而是由于她们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对策
  女性就业难,说到底,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在就业权利和机会的不平等。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争取男女权利和机会平等的问题。鉴于男女就业不平等背后深藏的文化因素,要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必须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一)强化党政部门的主导和示范作用
  首先,应强化各级党政部门在政策制度实施方面的主导作用。在社会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关注男女两性的不同需求,对于纠正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不平等文化规范、抵制落后性别文化的影响、使男女两性享有平等机会参与并受益于社会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需对女性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使女性享有更充分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
  其次,发挥各级党政部门在行为措施方面的示范作用。使社会公众理解先进性别文化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是政府所倡导的。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直接相关的党政部门以及高层领导、社会名流等都应带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包括运用表现性别平等的语言、传播性别平等的知识、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工作机构的男女职员等……即使与先进性别文化间接相关的部门,其率先垂范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在公务人员的聘用、晋升、培训、退休等方面严格遵守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那就是向全社会传达政府主张和实践性别平等的信息,用政府行为引导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方向。 这些示范性行为会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引导社会公众认同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二)发挥社会公众的主体和能动作用
  先进性别文化必须充分依靠人们群众,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敏感的性别意识和完整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从而让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生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使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真正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认同与支持。
  一要鼓励广大妇女增强主体意识,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女性只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独立主体的地位,意识到自我与男性的平等关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为人的主体和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首先,妇女要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管理、组织、实施及评估,将妇女的文化需求和在社会文化及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充分反映出来,积极寻求改变的途径;其次,妇女要勇于挑战不平等的社会文化规范,善于利用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源和支持系统,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二要启发广大男性的能动意识,使男性成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今天所要开展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应该是男女共同参与的建设。没有男性的积极参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有缺憾的、不彻底的。男性要勇于挑战不平等的社会文化规范,积极主动地从精神、物质、时间上分担相应的家庭生活责任,给予妻子、母亲及其他妇女以实际支持,并在自己所在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网络中尊重妇女的平等权利,以实际行动参与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以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为宗旨的妇联组织,可以在宣传和倡导先进性别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该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项目活动,宣传倡导先进性别文化的理念,努力消除社会文化中遗存的落后性别观念的影响。其次,可以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展示男女平等、和谐文明的节目,大力宣传社会各界妇女形象,引导公众克服刻板、定型化的性别观念。
  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妇联组织,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对社会中落后性别文化的表现进行监督,促进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以均衡的方式展示多元化的妇女形象,监测并抵制大众传媒中贬抑妇女形象、否定妇女独立人格、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报道,与媒体协商适当反映妇女需要和所关切的问题,为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培育经济组织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设,不能忽视经济组织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能够发挥的特殊作用。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中融入性别平等理念,强化推动平等的社会责任,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经济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包括男女平等在内的社会公平,不仅有利于建设以公平和正义为核心的价值观的现代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且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妇女的角色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五)优化宣传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实现性别平等,推动女性平等就业,必须加强先进性别文化的社会宣传,强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展现妇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成就和作用,鼓励媒体开发和制作表现两性平等与和谐相处的媒介产品,让先进性别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通过公益广告、榜样示范、传媒监控、案例和事实大讨论等多种宣传方式,吸引大众学习和理解,形成有利于男女平等的公共舆论和社会文化,使先进的性别文化观念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深入人心。
  由于大众传媒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有些媒体的管理者、制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不强,有意制作色情或有辱妇女人格的作品以吸引“眼球”、占据市场。对此我们不仅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禁止、克服和抑制带有性别歧视的文化宣传,而且要切实加强宣传媒体的监督作用,以克服纯粹的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形成有利于先进性别文化传播而遏制落后性别文化泛滥的良好舆论氛围。与此同时,要为妇女在新闻宣传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妇女广泛参与媒体的管理、制作、教育、培训和研究,提高妇女对宣传媒体资源的占有程度。

参考文献
  [1]王静.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促进女性职业发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谭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先进性别文化[J].中国妇运,2008,(2).
  [3]储霞,李英,段冰冰.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08,(8).
  
  作者简介:茅丽华(1979-),女,江苏启东人,****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助理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文化建设 对策 性别 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