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节能减排要走技术路线
经济效益激发企业积极性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日前闭幕。期间主办方举办了多场高层论坛,以其空前的高规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两会”起就热度不减的“节能减排如何持续深入”的话题在论坛上,仍然是中外各方代表关注的焦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科技推动节能减排正在从政府主导的硬性任务,逐渐演化成行业、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自觉要求。而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企业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用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
用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
“以往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达到一个政府规定的硬性指标,想要通过建立一种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企业是被动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而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在企业、行业进行推广,从而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样的节能减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论坛上,北京石油化工大学教授陈彦玲表示,企业越快转变发展方式,就越能赢得主动。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的压力当作发展的契机,利用好扶持政策,想方设法实现技术升级。
而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对此反应强烈:企业应从被动节能减排走向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低污染、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的清洁生产模式,使企业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宜林表示,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推动力是技术创新,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做支撑。“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应只是停留在局部的修改,而是整体的提升和进步。”他说。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要抓住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研究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是引领新方向、催生新的增长点的重大举措。他表示,科技部门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广应用一批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适用技术,为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提供科技支撑。
考虑实用和可持续性
选择先进适用技术
高校多以基础研究为主,而中小企业又往往希望能直接利用成熟的技术,所以中间会出现脱节。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扶持成立技术转化机构,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就在参加论坛时指出,政府投入必须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提供保障,必须引导技术和企业有效结合。他说,目前很多政府是直接投入到工程当中,在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投入相对比较少。如果技术支撑跟不上,节能减排的后劲就会不足。
正如在展会上所展示的那样,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已经相当可观,取得了不少丰硕成果。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技术和设备就成了一个难题。从事环境服务的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姚纳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各种技术设备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让真正实用适用的技术得到推广。
而在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唐英歌(中文名)看来,真正发挥效益的不是那些最尖端的,而是看起来很简单的节能减排技术。
参与了中挪节能减排项目合作的挪威那维克工学院的邓伟女士也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把最先进的技术引到中国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做完以后人走茶凉,持续下去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国情不同。所以在合作中,我们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减排理念、方式、方法以及各种设计、执行标准等,系统化地介绍给我们的中国同事和相关机构,但同时注意和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专业人员水平结合起来。”
经济效益带动企业积极性
金融支持激活服务市场
“如果你问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你想保护环境吗?他不会马上回答。但是如果你问想不想赚钱,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唐英歌说:“所以我们推动项目的宗旨很明确,通过节能减排要让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我们项目中的一家工厂节能改造需要花费1.7万美元,但每年可以节省40吨的燃油,也就相当于减少12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约3.56万美元。投资回报周期只有半年。这是个非常小的项目,而且很简单。但经过实践检验后,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在俄罗斯这样的项目达到成百上千个。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做节能减排,技术简单可行,项目风险小,回报期短,经济效益不错。在中国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唐英歌进一步解释说,这样性价比高的节能减排改造,其对企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摩尔多瓦的项目做完后,不少工厂通过参与学到了知识,也尝到了甜头。去年再见面时他们就很高兴地反映说,实施这些改造项目后,确实节省100多万美元。从那儿以后他们不断地摸索研究,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实现节约,还能采取什么方法。这样企业的清洁生产就会做下去。
对此,邓伟也深表赞同。她同时指出,不仅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试点项目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市场,即一个以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环境为目的的服务市场。让当地的相关企业、行业意识到他们的机会。
而在中国的节能减排领域,这个服务市场正在迎来空前的发展机会。陈彦玲对此很有信心,她说:“由专业公司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服务正在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相关的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大的。国家提出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给我们节能技术的推广和从事这方面技术管理服务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一定要把我们的节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的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更多发展壮大的机会。”
而最让企业头疼的资金问题,唐英歌认为则要靠政府在金融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企业常常反映:清洁生产虽然很好,但是他们口袋里现在还没有这些钱。唐英歌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挪威通过银行存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对企业节能或清洁生产改造的项目进行贷款。通过项目运行节约的资金一部分还给银行,银行收到了回款;一部分还给工厂,企业也有盈利。同时还产生了环境效益,这是多赢的结果。而资金回到银行以后,银行可以继续为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提供帮助,用一次节能减排得到的盈余去投资下一个节能减排项目,这块资金在银行里越滚越多。这种方式在欧洲,特别是在挪威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融资方式。”
而这种机制也已经在中国有了类似的实践,兴业银行等国内银行也纷纷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为不少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解了“燃眉之急”。
对此,万钢指出,今后国家也将加强政策引导,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提供资金保障。科技部门也将和相关部门合作,进一步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强对从事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套,加快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湘静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青年干部健康成长要走出工作...2021-09-10
- 干部选拔任用要走出“四个误区”2021-12-16
- 企业要走出“成长的烦恼”2022-02-16
- 《中国环境报》:生态建设要...2022-02-23
- 2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2021-08-27
- 对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军队党建设...2021-08-27
-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军队党...2021-08-27
- 中国梦少年梦演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2021-08-27
- 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诞辰99周...2021-08-27
- 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讲稿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2021-08-27
- 建筑电气节能与照明节能设计研究2021-08-27
- 企业节能降耗演讲稿两篇2021-08-30
- 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总结2021-09-08
- 节能减排总结2021-09-09
- 节能降耗工作总结2021-09-11
- 节能降耗宣传活动总结2021-10-10
- 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2021-10-11
- 节能减排心得2021-10-19
- 节能宣传活动总结模板2021-10-19
- 好人好事演讲稿&年全国节能宣...2021-10-20
- 我国提出发展机械工程技术“...2021-09-06
- 新医改的一系列“第一次”和...2022-10-22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