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杨爱明,姜本海)

发布时间:2022-02-25 15:15:12 浏览数:
 



摘要: 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始自1999年下半年,随着工程的进展,现已完成了大量的各专业工程测量工作,为堤防工程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时间跨度长、分布面广、组织与实施的单位较多,以及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综合勘测局对各项专业测量统一进行了技术设计,其技术设计报告(即质量策划文件)在经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所涉及的5个省市相关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审查通过后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的技术标准。对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工程测量的技术设计、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坐标系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综述。

关 键 词: 工程测量;GPS技术;隐蔽工程;长江堤防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长江堤防是抵御长江洪水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是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大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为了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要求,规范堤防勘测工作,提高勘测成果质量,便于形成长江重要堤防勘测资料体系,为堤防管理与防汛服务,根据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前期工作状况,自1999年下半年至今,在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工程(包括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长江干堤、湖北汉江遥堤、江西赣抚大堤、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整治工程及南闸加固工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专业测量工作,其主要测量工作内容有数字地形图测量,堤防纵横断面测量、隐蔽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及建筑物变形监测。本文是对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前期所涉及的专业测量工作的综述。

2 主要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专业测量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是测量工作自始至终的依据,更是保证其成果质量的根本。考虑到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时间跨度长、分布面广、组织与实施的单位较多,以及这项工作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原综合勘测局对各项专业测量统一进行了技术设计,其技术设计报告(即质量策划文件)在经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所涉及的5个省市相关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相关部门共同审查通过后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专业测量工作的技术标准。这一举措,不仅统一了技术标准,而且对于提高成果质量、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地形测量

为堤防隐蔽工程设计提供设计基础资料,针对穿堤建筑物施测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对隐蔽工程堤段施测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量范围一般情况下,堤内1.0km宽,堤外到长江水边(多于500m测量至500m止);对堤防非隐蔽工程堤段施测1∶5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2.1.1 采用的坐标系统和成图规格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挂靠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上)。控制边长不进行高斯投影,仅归化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1∶5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3)图幅分幅:采用50cm×50cm矩形分幅。

(4)测量方法:①白纸测图加扫描矢量化;②电子平板测图;③航测数字测量。

(5)地形图的精度按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中相应规定执行。

2.1.2 控制测量

(1)基本平面控制应布设为以一个国家已知点为起算点,该点至另一个国家已知点的方向为起始方向的独立四等导线网或D级GPS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五等导线网或E级GPS网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GPS测量布网和观测应有检核或校核条件。两国家已知点应有校核。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上的挂靠点应选在测区中央子午线附近。

(2)基本高程控制测量宜为四等水准或Ⅳ等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亦可视测区已有成果资料布设为五等水准或Ⅴ等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

(3)各级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布设层次和精度要求按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中相应规定执行。

(4)GPS D或E级网点应成对布设,且能满足下一级平面控制发展需要,其观测方法、精度指标 相关热词搜索: 堤防 中下游 长江 建设工程 隐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