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浅谈兰考黄河淤背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徐景花)

发布时间:2022-02-25 15:20:42 浏览数:
 

兰考黄河河务局地处河南黄河右岸最下段,上连开封县,下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接。所辖黄河大堤全长43.28km(含新堤12km)、对应河道长25km。辖区内险工3处,控导工程2处,护滩工程1处,滚河防护工程1处,共374段(道)坝、垛、护岸。2004年,由于标准化堤防建设,将现有大堤淤背区淤宽100米,在临黄河一侧种植50米宽的防浪林;同时还在大堤100米宽的淤背区内种植生态林木,沿黄河大堤形成生态林带。

一、黄河淤背区开发现状

随着放淤固堤工程的逐年增多,淤背区的开发利用也经历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为保持工程完整,封沙造林,由集体统一管理,但由于土壤贫瘠,保水性差,树木生长较慢,经济效益很低。80年代中后期,逐步认识到淤背区是重要资源,进行了包边盖顶,提出了“安全,效益,多种经营”的措施,在淤背区内育苗,种植农作物、蔬菜等,管理上仍为统一管理经营,对部分淤区承包给职工或当地群众,但经济效益仍然不高。90年代以来,提出了“种、养、加”结合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包边盖顶面积,对部分淤区进行水利设施配套,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形成了林、粮、果、菜、经济林等种植、养殖全面发展的局面,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在管理模式上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一是河务局统一(或固定专人)管理,收入归河务局;二是交足承包费后,收入归个人;三是租给当地群众,收取一定的租金。

二、黄河淤背区开发中存在问题

(一)淤背区开发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淤背区开发还没有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县局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制订一些承包管理措施。作为黄河基层单位,本来就存在人员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问题,又肩负着防汛、防洪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工作,事务性工作太多,从精力、时间上都不能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人力、财力、物力等基础又较薄弱,工作无法较好地开展,管理粗放,制度上比较杂乱。统一管理,治黄与经营兼顾,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容易吃“大锅饭”,效益低下;职工个人承包虽有积极性,但是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租给当地群众种植,种的多是一些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租金非常少。

(二)投资环境差,经常出现当地群众与局里争地种的现象。针对沿黄村庄多,人均耕地较少,加之当地经济比较落后,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当地群众阻挠淤背区开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历史原因。原来堤防、险工、淤背区上的树木由村队派人管理,收入由国家和村队按比例分成;现在淤背区全部由国家管理,村队不再参加收入分成,群众意见很大。另一方面黄河工程征地价格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低,当地群众认为工程做好后应该让他们种一部分地。以上问题已严重制约淤背区开发的进展。

(三)黄河淤背区开发机制较死,投入多,产出少。尽管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使黄河基层单位的淤背区开发长期处于“大锅饭”状态,种什么、干什么一直由上级部门下达,他们投入资金也大都有上级单位作为工程任务划拨而不需要还款,且由于上级单位从事开发的人员多数是“熟人关系”或“裙带”,对淤备区开发缺乏甚或根本没有经验,使投资开发的项目大多落后于市场,又加上基层单位多年以来的“大锅饭”制度,使淤区开发更是雪上加霜。

(四)经营项目单一,技术水平低。淤区开发项目的多样性、灵活性差,种类发展不平衡,种植结构不合理。淤背区开发利用的主要项目是种植,种植占了可利用面积的90%以上,养殖业占8%,其他占2%。种植的品种极为单一,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种植面积占总开发面积的80%,银杏、水果等经济作物只有20%。同时由于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只能造成低效益、传统的“大路”产品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少这种局面。同样的付出,而得到的收益却差距很大,形不成大农业的格局。

三、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按照产业化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步伐,以人为本,培养好自己的管理人才,其他科技人才可以采取聘请、引进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二是市、县局建立开发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种养规划、实施政策制定、信息收集传递、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外资,吸引人才,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淤背区开发的步伐。

(二)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稳定的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经济就不可能快速发展。淤背区开发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与当地村队、群众的关系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多种形式与当地村队建立稳定的关系,保障淤背区开发的顺利进行。

(三)开发淤背区必须科技先行。开发淤背区,建立高效农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用现代化机械和现代科技搞种养加工,用现代化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教育人员,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把传统农业改造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业。

(四)开发淤背区经济是构建多元经济的战略措施。为了真正显示出土地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局党组提出,从今年开始要把土地开发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搞好淤区土地开发,发展苗木、花卉,把大堤建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是建设标准化河防的需要,也是保持工程完整的一项重要的生物措施,更是促进沿黄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兰考黄河多元经济的战略措施。

(五)开发淤背区的具体措施。对于淤背区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土地开发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信心,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淤背区特点的土地开发新路子;二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名贵苗木和花卉,抓好“绿色养殖”项目,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搞好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水、肥供应,保证苗木、花卉有良好的长势;三要强化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土地开发公司的优势;四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新的投资机制,加强对外合作,吸引外来资金,力争开发淤背区早见成效。

作者单位:兰考县黄河路北段兰考黄河河务局

     相关热词搜索: 兰考 黄河 浅谈 对策 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