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论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与建设(李平)

发布时间:2022-02-25 15:27:34 浏览数:
 

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与建设迈出了巨大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新形势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1979年以来,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改革与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984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后10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染的防治。1998年,我国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环保局升级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地政府建立了相应机构,全国基本形成了现代环境保护管理体制。2000年,国家颁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在这之后,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国家计划和措施。例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示范区,环保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环保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环境科技关键技术研究和新能源研究开发等等。近两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围绕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保工作。第一,建立了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第二,加强三峡库区、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和渤海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三,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重点工程。第四,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我国积极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统筹安排节能和环保工作,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推行清洁生产。对燃煤电厂开展上大压小,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能源技术进步的目标,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还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最近5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3191万公顷,退牧还草3460万公顷,整理复耕开发补充耕地152万公顷。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上年降低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降低3.14%、4.66%。

 

中国的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不少成效,呈现转机的曙光,但是依然危机重重,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存在,环境保护事业充满转型和博弈的能力。据2007年7月18日英国《卫报》的一份报告称:“中国1/3河流遭受严重污染,1.7万个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近10亿人的排污物几乎没有经过收集和处理”,“中国的经济在向发达国家迅速靠拢,但环境水平却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近似”。中国还面对地球变暖等新的全球性因素的不利影响,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就在此时,党中央毅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目标,宣告我国坚决摈弃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的传统发展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摆在13亿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次新的长征——绿色长征,即建设中国生态文明的新征程,它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它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它是水和空气污染防治的根本收效,而且一定是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创造出一个新的生态文明。

     相关热词搜索: 制度改革 环境保护 建设 李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