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3-04 15:15:11
浏览数:次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屡禁不止,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其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帐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目地不外乎有: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为获得银行贷款;为取得客户信任;为应付社会上名目繁多的业绩考核;为企业领导“政绩”;为“逃税避税”等等。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带来的“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等方法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利益在有关利益人之间重新划分,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都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使企业“有机可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直接原因。
2、缺乏明确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我国已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基本的准绳。但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新分布的许多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细致具体,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种种问题,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会计法规体系在内部衔接方面存在缺陷,在内容上不够完整和明确,不能对所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予以准确界定并加以约束、惩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企业领导的人为因素。会计信息可分为“故意失真”与“无意失真”两种情况。“无意失真”是会计人员由于技术能力的局限,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的,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而“故意失真”是指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一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力,要求会计人员采取各种违规手段,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而会计人员由于害怕打击报复或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坚持原则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是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同流合污,通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采取隐瞒收入逃避交税,甚至通过以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等的不法行为,把国家、集体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4、缺乏有效预防和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监督与处罚机制。按照《会计法》规定,所有有限公司和股分有限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都要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对达到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审计过程中往往是查帐容易处理难,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职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会计舞弊行为做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还普遍存在,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比如《会计法》中提到对会计违法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因弄虚作假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甚少。又如《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10%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偷税者有之,但受其法律制裁却很难。这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规的建立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实施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参加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努力消除法规制度的“盲点”,使责任、权力、义务、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制度性、技术性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控制以责任、牵制、程序、手续等项制度为控制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权范围及其责任界限,规定授权处理程序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办事手续和方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参与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与持证上岗制度,以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普及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既懂法规政策,又精通会计业务,并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做好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本”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荣誉观,增强其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风险意识,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三、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与处罚机制。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就必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专业性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则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注册会计师虽然是以第三者中立的身份对会计信息进行验证,但仍排除不了各方面利益的干扰,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约束,应依靠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实行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建立良好的处罚机制,就必须加大对会计违法处罚力度,使违法机会成本加大。首先,要明确法律责任。为了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必须有与各类型会计信息失真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机会成本,这也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方法。在重视法律制裁的同时,亦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努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其次,明确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要改变以行政处分为主的状况,必要时要承受刑事和民事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失真
对策
会计信息
原因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其主要表现有:数据不实、事项不真、编造假证假帐假表、虚盈实亏、虚亏实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目地不外乎有: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为获得银行贷款;为取得客户信任;为应付社会上名目繁多的业绩考核;为企业领导“政绩”;为“逃税避税”等等。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带来的“机会主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会计原则和具体会计方法,是企业经营者在会计法规既定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如在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减值的确认等方法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为企业留下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是为了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设置的。然而经营者也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上给予的灵活性而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利益在有关利益人之间重新划分,尤其是从事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财富再分配,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红利等,都可以通过会计利润操纵而提高。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上的灵活性使企业“有机可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直接原因。
2、缺乏明确完整的会计法规体系。我国已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基本的准绳。但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新分布的许多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细致具体,会计法规体系还存在种种问题,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会计法规体系在内部衔接方面存在缺陷,在内容上不够完整和明确,不能对所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予以准确界定并加以约束、惩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企业领导的人为因素。会计信息可分为“故意失真”与“无意失真”两种情况。“无意失真”是会计人员由于技术能力的局限,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的,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而“故意失真”是指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一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力,要求会计人员采取各种违规手段,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而会计人员由于害怕打击报复或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坚持原则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是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同流合污,通过虚增利润骗取贷款,采取隐瞒收入逃避交税,甚至通过以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等的不法行为,把国家、集体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4、缺乏有效预防和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监督与处罚机制。按照《会计法》规定,所有有限公司和股分有限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都要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对达到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审计过程中往往是查帐容易处理难,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尽管我国的会计法规建设职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会计舞弊行为做出了较为完善的规定,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还普遍存在,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比如《会计法》中提到对会计违法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因弄虚作假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甚少。又如《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占应纳税额10%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偷税者有之,但受其法律制裁却很难。这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对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规的建立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实施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参加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努力消除法规制度的“盲点”,使责任、权力、义务、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制度性、技术性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控制以责任、牵制、程序、手续等项制度为控制依据,建立健全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权范围及其责任界限,规定授权处理程序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办事手续和方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参与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与持证上岗制度,以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二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普及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既懂法规政策,又精通会计业务,并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做好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本”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荣誉观,增强其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风险意识,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三、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与处罚机制。建立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就必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专业性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则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注册会计师虽然是以第三者中立的身份对会计信息进行验证,但仍排除不了各方面利益的干扰,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约束,应依靠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实行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建立良好的处罚机制,就必须加大对会计违法处罚力度,使违法机会成本加大。首先,要明确法律责任。为了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必须有与各类型会计信息失真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机会成本,这也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方法。在重视法律制裁的同时,亦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努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其次,明确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要改变以行政处分为主的状况,必要时要承受刑事和民事责任。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2025-01-12
- 2024年度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2025-01-12
- 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3)(...2025-01-12
- 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2025-01-12
- 在XX中学2024届高三鼓劲大会上发言2025-01-12
- 2024年度(4篇)公司主题教育...2025-01-11
- 2024年学习全面依法治国专题...2025-01-11
- 在家庭委员会座谈会上发言材料2025-01-11
- 2024年政府办公室岗位标兵交...2025-01-10
- 2024第二批主题教育读书班交...2025-01-10
相关文章:
-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2021-10-11
-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文化根源...2021-10-25
- 如何避免绩效考核打分失真2021-11-05
-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2022-02-14
- 会计信息失真不容忽视2022-02-16
-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防范会计信...2022-03-05
-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2022-03-05
-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2022-03-05
-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2022-03-05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智能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优化策略2021-08-27
- 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信息质量作用2021-08-27
- 会计信息质量对管理会计发展影响2021-08-27
-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情况汇报2021-09-14
- 论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2021-11-28
-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2022-02-28
-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些思考2022-03-06
- 对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几...2022-03-30
- 论会计的职业判断与会计信息...2022-04-05
- 优化会计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2022-04-06
- 因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家庭原因的辞职报告2021-08-24
- 个人原因辞职信范文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20字2021-09-05
- 教师个人原因辞职信怎么写2021-09-05
- 个人原因辞职信(工作能力不足)2021-09-08
- 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2021-09-14
-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原因和发展...2021-09-14
- 个人原因辞职报告应该怎么写2021-09-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