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我市改革开放30年公路建设成就

发布时间:2022-03-05 15:02:00 浏览数:

   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背靠江西腹地,面向长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是我国内陆腹地通往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要冲,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素为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受周边城市的辐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浙赣、鹰厦、皖赣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上海至昆明的320国道、连云港至汕头的206国道和新近建成的上海至云南瑞丽的311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济广高速公路景鹰段已建成通车,二期工程鹰瑞段已开工,2010年可建成通车。铁路、公路线在鹰潭已形成三纵三横立体交通网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业的发展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700公里增加至3538公里,增长5.05倍;客运量由1978年的239万人次,上升至1075万人次,增长4.5倍,货运周转量是由1978年的206万吨公里上升至     5300万吨公里,增长257.28倍。  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0年来,鹰潭交通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解放初期,我市境内公路仅有不足79公里的三条砂石路,到1979年的40年间增至768公里,但多为砂石路,路况差,等级低。县乡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通村公路还是空白,当时农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路建设的滞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困难,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进入80年代(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倾斜政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采取公办民助,民工建勤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公路改造工程,对国道、省道、县道公路进行加固、加高、加宽路基,部分国省道路面进行油面硬化。“七五”期间(1986-1990)完成投资3200万元;“八五”期间(1991-1995)完成投资3.28亿元,是“七五”期间的10.3倍。此时320国道60.4公里按二级路型,全线路面油路铺设改建完成;206国道鹰潭至金溪段铺通油路;省道锦黄线31公里,县道22条499公里路基全面加宽,全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乡村道通车里程达到959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599.13公里。“九五”(1996-2000年)期间投资4.95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1804公里,比“八五”增长11.28%。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市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阶段,主要在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方面有了巨大发展。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抓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落实,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较好地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十五”期间,我市公路设施投资达16.22亿元,比“九五”增加了11.27亿元,增长率达332.5%,年递增20%。完成了梨温高速公路鹰潭段52公里及3个连接线建设任务,实现了100%县到乡公路硬化目标,370个行政村368个通公路,占99.5%,71%行政村通水泥路,公路总里程达35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公里,国道110公里,省道36公里,农村公路(县、乡、村道路)3321公里。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给鹰潭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到“十一五”时期中期(2008年7月)我市公路建设投资已达15.12亿元,占“十五”时期计划的55.38%。完成了济广高速公路鹰潭段20公里建设任务。二期工程鹰瑞段14.67公里已开工,2010年可建成通车。国道一级路改造正在进行,农村公路硬化水泥路已达2227公里,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水泥路,30%自然村道路已硬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568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公里100公里,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个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通道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县道为辅助,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辐射全市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形成,为促进鹰潭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3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30年我国走过的历程,令人惊喜、摧人振奋。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我们指出更加宏伟的目标和方向,我们鹰潭交通人将继续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为我市交通事业的二次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 我市 公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