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05 15:32:14 浏览数:

(内蒙古公安消防总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 文章以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为切入点,阐述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 审计工作指出了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针对 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具体措施,以期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080—03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手段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审计理念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先进审计技术方法,信息化技 术如何在促进审计转型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
1 审计信息化的背景及现状

信息化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审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信息化的低效应用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 发展的“瓶颈”。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审计自动化已势在必行,为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实现审计工作的 自动化。因此,各部门必须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提高审计质 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2 开展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
2.1 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审计信息化以传统审计为基础,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 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正经历着历史性的飞跃,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审计工作要向更科学、更 合理、更贴近实际的方向迈进。审计信息化可以有效地节约现场审计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 了现场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2.2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选择

审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准确的特点,提高审计效率,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审 计信息化可以紧紧把握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各单位在拓展审计空间、 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 方法和手段可加速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2.3 审计信息化是实现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措施

审计工作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审 计工作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吸收、借鉴现代审计的经验和方法;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 ,就要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 的一个重要途径。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 转型的大问题。
2.4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收集各种电子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审计环节上设置疑点控制,实行适时监控;可以直接汇总查询各项 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抓住审计的重点;可以不再埋头翻阅众多的账薄、 凭证,可以直接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查询、筛选,摘取审计疑点,寻找审计线索。审计信息化 就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 计信息化的作用。
3 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规律分析,审计信息化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然的,但从当前 审计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阻碍和制约 着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3.1 审计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制约着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在认识上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审计信息化的信心和远见,遇到 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价值;对审计信息化持观 望和等待的态度,认为审计信息化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 掌握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 们思维方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3.2 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发展

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方面,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由于计算机知识结构上的 欠缺,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 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技能,很难完成较大的实质性的审计 程序的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工作。
3.3 认识不够制约着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个别审计部门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 影响着审计信息化作用的发挥。审计信息化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没有对分散的  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的管理和使用,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部门 没有实现互联互通,没有为审计信息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4 审计信息化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将广泛地应用于审计领域之中,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 不断地分化与组合,加速审计理论、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带来了形成审计风险的 新的因素。这些情况有形或无形地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为:
4.1 主观方面的原因分析
4.1.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审计信息化的推广。就目前各部门对待审计信息化建设的 情况来看,不是很乐观,主要是在于各部门领导对审计信息化认识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审计 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
4.1.2 审计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接受审计信息化。传统手工审计下,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 验和主观判断能力,而对审计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这些新生事物,由于比手工 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一时无法适应,从心理上不愿接受。
4.1.3 审计实践较少,阻碍审计信息化的推广普及。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研究审计信息 化的理论性的东西不少,但是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东西不多。许多正在探讨的,或者已经研 究出成果的审计软件,看似对审计很有帮助,但是仔细的研究发现,与实际工作相比差距还 是很大的。
4.2 客观方面的原因分析
4.2.1 素质不高,技术薄弱,制约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要开展审计信息化,其中最基 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计算机管理人才。目前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 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这在客观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审计信息 化的健康发展。
4.2.2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依旧存在,与传统的审计理论进行不断地分化与组合,极 大地加速了审计理论、审计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同时也带来了形成审计风险的新的因素。① 不能有效确定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系统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存在信息化条件下出现“假账 真查”问题,给审计工作增加了审计风险;②因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非法入侵和网络 传输故障等均可能对电子数据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泄漏,增加了审计风险;③在审计信息化中 ,传统的审计线索不复存在,几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电子数据存在安全问题,不像在传统 审计中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④信息环境下,若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 不完善,其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内控环境的复杂 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也使舞弊行为有机可乘,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⑤被审计单位目前 采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采取了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和数据库结构,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不 统一,电子数据难于转换、分析,使得审计人员较难整理、分析财务数据,必然会带来审计 风险。
4.2.3 会计核算软件的多样性和保密性,造成审计软件滞后于会计核算软件的发展。①目 前商品化和各单位自行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数量非常多,而且程序和数据结构各不相同,要 利用计算机和通用数据转换程序,自动转换成审计工作所需的数据文件,实际上很难做到; ②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公司不会告诉我们软件设计过程、程序文本和数据结构。相反,他们为 了维护公司利益,保守其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只会采取愈来愈严格的防范与保密措施。于 是客观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审计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会计电算化运行中的 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愈透明愈好,另一方面,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供应商们则希望保密程度愈 高愈好,即愈不透明愈好。
5 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5.1 大力宣传审计信息化,把握好“认识关”

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和做法,转变观念,通过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使领导和审计人员全面 准确地理解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将审计信息化工作列入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①转变观念,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 说”,为推进审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②要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研究,探讨现代化 新技术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加强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 、审计技术的研究。
5.2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力

审计部门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 型人才,使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 员,为审计信息化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①要提高计算机技术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 路相结合的能力,掌握新的审计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要普遍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 操作水平和审计软件的使用水平,使审计人员能广泛开展审计信息化;③要重点提高审计人 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只有对审计的对象的信息化程度、应用技术、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充 分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研发。
5.3 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审计信息化

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决定了各 地的财力也不一样,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逐步推广,以点 带面,先易后难。审计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毕竟是高科技的产物,从全 国来看,审计信息化尚处于发展初期,各级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方法、发展空间及发展方向。 
5.4 正确评价审计信息的作用及审计评价环节存在的风险
5.4.1 对审计信息化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审计信息化在审计工作中的定位应明确 为“辅助性”,它不是取代,也不可能代替专业人员的审计。①审计信息化范围也是有限的 ,审计人员不应有过高期望,只要审计这个行业存在,审计人员的经验与职业判断就会始终 占据主导地位。②对待审计信息化既不能期望值过高也不能畏难发愁,任何事务都有两面性 ,既然高科技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必然会有相应的弊端。
5.4.2 要正确评估审计信息化给审计工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审计风险。 ①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认真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属审计时间范围 内的财务数据,是否属结账后的数据,各个会计期间的电子数据是否连贯,并需要对数据进 行复核;②采用就地审计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审前调查或进行审计时,事先不通知被审单 位计算机管理员,取得被审计单位人员对电子数据所作的现场备份数据,以防操作员将数据 篡改、删除等;③积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询问被审单位人员在审计时间范围内 是否发生过信息系统异常或错误等;网络系统采取何种安全措施。
5.5 统一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为计算机审计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保证

为保证财务核算软件自身的安全性和数据转换的统一,建议被审单位强制执行有关技术标准 并与有一定资质的专业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软件,逐渐消除自行研发的财务软件。对于目 前流行的财务软件,建立与之相适用的数据采集转换接口,增加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使审计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工作重点由数据采集、转换、清洗转移到数据分析、挖 掘、开展计算机审计上。
5.6 积极开发审计软件,缩短审计软件与会计核算软件之间的水平差距

借鉴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海 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加快联网审计 软件的研发,积极探索新型审计软件使用的研发,逐步使审计软件的功能尽快适应被审单位 的信息化进程。

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发展转型时期,审计工作要发展就必须适应信息 化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审计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转变审计 观念,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审计工作应该抓住大力推动信息化的契机,加大审计信息化的研 究力度,让审计信息化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 版社,2007.371~383.
[2] 雷雯,陈玉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防范[M].北京: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6.316~321.
[3]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内审处课题组.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评 审系统的思路及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8,(3).
[4] 周德铭.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探索[J].中国审计,2008,(347). 
[5] 深圳市信息化工程协会.信息系统工程造指导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 社,2006.9~16.

相关热词搜索: 审计 信息化 建设 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