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发言稿 >

开源软件在我国图书馆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11 15:37:14 浏览数:

(鲁东大学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文章介绍了开源软件在我国图书馆建设中的积极 影响、我国图书馆应用开源软件的现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图书馆使用开源软 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开源软件;图书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136—02

“开放源码”一词来源于1997年Palo Alto召开的一个所谓“纯粹程序员”参与的战略研讨 会。与此同时,引起了国外图书馆界的关注,展开了开放源码软件(开源软件)在图书馆应 用的研究。在国外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支持图书馆多个领域的开源软件 。在我国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了开源软件的应用实践 。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加之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开源软件如何能在我国图书馆建 设中找到完美的契合点。
1 开源软件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1.1 满足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正经历着向图书馆2.0的转变过程中。图书馆2.0的核心精神是“开源,互动”,即开 放资源,交互驱动。图书馆2.0对图书馆的资源,技术,服务这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资源基础的书目数据将转变为由元数据支持的全文数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将转变为数 字图书馆核心引擎系统,服务也由检索查询转变为个性话互动咨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 馆2.0是利用开放资源提供开放服务,要求技术的模块化,组件化,具有较强的平台和设备 独立性。这些要求仅仅靠现有的商业软件开发模式是不能很好的满足图书馆未来发展需要的 。而开源软件通过开放源码,在准许软件许可证的前提下,鼓励全球程序员和用户对程序进 行传播,修改,累积和共享,相比传统商业软件开发模式,这种“集市”式开发模式更符合 建设图书馆2.0的要求。
1.2 改变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信息资源建设永远居于图书馆建设的首位。现阶段用户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要求变的多种 多样,信息资源建设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图书馆将面临着如何对用户创造和分享信息进行有 效的收集,整理组织,并长期保存的难题。用户创造的原始数字资源,像:教学课件,备课 讲义,以及论文资料等,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开源软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使用 ,并为其创建一个高效,稳定,易用的环境来长期保存这些资源。如DSpace便是一个专门的 数字资源管理开源软件系统。它通过创建和索引元数据来管理和发布数字文件或数字流组成 的数字资源条目,并提供搜索功能来帮助定位和存取数字资源条目。该软件不仅能够为数字 信息资源提供一个专业的存储仓库,而且可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可获得性。
1.3 促进图书馆间的协作

开放源码的过程不仅促进了软件的加速发展,开放源码模式使图书馆开发者易于公开的协作 。在制定好项目计划后,开源软件支持在不同时间、地域、有志于研究同一项目的图书馆通 过网络集结到一起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利用集体智慧共同开发,修改程序。由于大量图书 馆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使用开源软件,有助于完成软件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测试,在各级技术人 员的层层推敲,评价,使软件一次次得到改良和进一步完善,促进软件的成熟。图书馆之间 的合作可以使图书馆管理与软件性能更优越,最终提高服务水平,使用户更满意。
2 开源软件在我国图书馆应用的现状

开源软件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很多。典型的成功案例如: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 馆(Chinese National Science Digital Library,简称CSDL)启动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建设项 目。项目采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开发的学科信息门户开源软件SPT,并在其原有 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软件本地化和应用开发,包括:重心设计网络资源加工流程、加入资源的 审核权限和查重机制;扩充CAI功能和RSS功能,利用RSS方式动态聚合更新多个门户网站的 新闻;增加用户访问统计等多项实用功能;采用PHPB2和LeoBoard论坛,并集成了MyLibrary 个性化图书馆系统。CSDL对SPT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为开源软件在我国图书馆界的应用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确定以开源软件Fedora为技术平台,开发数字资源管理和长期 保存系统。浙江大学图书馆也已经开始尝试开发以DSpace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3 开源软件在国内使用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本地化开源软件

与国外相比,我国软件本地化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我国软件本地化行业基本上仍处于市场 自由竟争的无序发展状态,缺少政府支持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管理。缺少软件本地化知识和技 能的培训渠道。行业规模弱小,信息流通不畅,基本上仍处于行业初期的孕育阶段。图书馆 领域的开源软件更是如此。可用于图书馆的已经本地化的开源软件极少。虽然开源软件在图 书馆个案应用的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整体来看,图书馆行业开源软件本地化应 用仍面临许多问题,诸如:可用于图书馆的本地化版本少之又少,适用的开源软件又没有进 行大规模的本地化加工等。
3.2 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

开源软件大多只提供一个基础的技术平台。本地化后,如果直接将开源软件引入而不进行二 次开发,在短期内虽然能为图书馆带来效益,但是这种纯粹的“拿来主义“并不能形成图书 馆开源软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更多实际功能由后继开发实现,而相对成熟的商业软件 ,开源软件的安装和配置虽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最终用户界面可能不如商业软件 的友好,软件的易用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他对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有着更 高的要求。我们可以说开源软件的优势在没有软件专家的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只有在具有较 高专业能力的人员面前,开源软件的优势才能更好的体现。所以这些后续管理都需要有专人 ,专门培训和专门的经费来保证。但国内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技 术力量。
3.3 存在安全问题

理论上讲,开源软件会得到所有开发和使用者的审查,发现并修订他们的安全漏洞的时间会 很快,安全性优于商业软件。但根据对安全漏洞的统计分析,开源软件并不比封闭的软件少 。首先,软件源码开放后,软件系统的安全漏洞会更轻易地被发现;其次,公开源代码,等 于公开了软件的全部机理,这就为密码破解,密钥非法获取打开了方便之门;再次,一个流 行软件的源码被广泛散播后,必然被多个后继作者开发出多个分支,难免会有人在自己开发 的分支中加入后门;最后,开源软件的检查机制难以严格执行。开源软件在安全方面存在的 这些缺陷,令国内图书馆在使用开软软件过程中无法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仅凭图书馆自 身技术力量很难迅速对安全漏洞进行修正的。
4 对我国图书馆使用开源软件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良性软件开发环境

首先成立一个图书馆开源软件应用的联盟。它可依托于某个图书馆或图书馆协会,负责开源 软件应用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等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证软件本地化版本的 及时推出并推广应用。其次开源软件在国内应用少也是没有相应的平台。我们可以模仿国外 建立开源社区,为开源软件的发展提供使用、交流、协同的开发平台,使国内图书馆共同参 与开源软件的系统建设。同时注意与全国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开源社区协同发展,平等交 流,避免重复,提高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率。
4.2 注重图书馆开源软件的选择

从国外实践来看,适于图书馆使用的开源软件数量并不多。但根据我国图书馆界的能力,国 内图书馆开源软件开发的模式主要以在既有的开源软件基础上进行汉化和二次开发为主。我 们为了避免软件选择的盲目性,而给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对开源软件的易用性、拓 展性和通用性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易用性的衡量,可以将功能相近的开源软件进行比较, 有成功应用案例的优先,在将本馆情况与应用此软件的图书馆相比较,如相似程度高,易采 用。拓展性的衡量是为了满足图书馆根据自身需要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系统功能。通 用性则要求软件能够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所用,以促进软件共通,资源共享,更好的为读者 服务。
4.3 培养图书馆自己的人才队伍

我国图书馆技术力量普遍水平不高,计算机技术发展薄弱,仅仅凭借个别图书馆的技术人员 实现已有的开源软件的开发、应用、维护是不可能的。图书馆界应建立自己的开源软件开发 团队。对团队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到开源社区进行交流,提高对开源软件的的认知 力。图书馆还可以和规模较大的开源软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鼓励自己的开发团队与供应 商合作。这样可以较快的提高团队的整体开发水平,为我国图书馆开软件的发展打下坚实的 人才基础。

开源软件有着数量众多,优秀的免费的软件可供图书馆界使用。图书馆不必浪费资金去购买 同样功能的商业软件或自行开发。引进成熟的开源软件进行本地化,二次开发,然后在全国 推广,对图书馆创新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我国图书馆系统建设的起点和层次 ,促进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强,刘冲娇.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本地化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 7,(7):5~9.
[2] 任洪敏等.开放源码软件综述[J].计算机与软件,2007,(6):22~25.
[3] 钱国富,涂颖哲.基于开源软件的图书馆2.0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 07,(5):63~66.
[4] 樊怡菁.开源软件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7,(3): 39~42.
[5] 薛嵩.使用开源数字图书馆软件有关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6,( 10):82~87.
[6] 陈伟.中国开源的冰与火[EB/OL].http://fsa.ia.ac.cn/f iles/chenwei-oss.pdf,2006-12-18.
[7] 浙江大学DSpace研究[EB/OL].http:// Libweb.zju.edu.cn :8080 / 04/ dspace/ index.htm,2006-12-18.
[8] 吴懿.开放源码软件利弊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5):85~87 .

相关热词搜索: 在我国 开源 图书馆 研究 软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