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2022-04-04 15:17:21
浏览数:次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逐渐登上企业管理的舞台。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主要论述新时期人力资源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演化,现代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众多因素之中,人才竞争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企业最主要的竞争要素,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概念涵盖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全部内容,将人力作为一种资源模式进行分析运用。它不仅包括智力、体力等人员的素质能力,还包括对人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的评价,广泛地考察了人员现有能力和潜能发掘的水平。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概念经常被人混淆。实际上两者分别产生于美国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究其共同点在于两者本质上都是指劳动者具备的能力,不但包括与生俱来的天分能力,也包括经过后天努力所获得的素质技能。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有所不同,前者作为财富的来源,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后者作为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结,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
二、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崭新理念,同时这也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方向。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约束激励机制,注重培养员工能力素质,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第二,绩效管理。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发展,现代劳务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在此情况下,许多产业逐渐走向密集化、技术化、效率化的生产模式。因此,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将员工工作效益和团队绩效作为考核和奖励标准。
第三,团队培养。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员队伍的打造成为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的一面。在此情况下,打造团队的理念应运而生。建立一个优良团队将能够最大程度的整合企业资源,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得人尽其职,物尽其用。组织领导者在构建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和协同性,以整体效能最大化为目标精炼人才,打造团队。
第四,手段新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现代人员管理已经囊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网上考评等诸多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效率化。在此情况下,企业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掌握先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已经上升为决定企业决策和战略的战略要素,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范畴、地位、手段都以“人”作为准绳,将人的发展和能力看作研究主体,因此其方法、理念等都与传统人事管理具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研究,但效果依然不甚明显,基础依然薄弱。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管理理念滞后。由于我国原有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仍显滞后,不少新观念、新制度都难以推行,管理阻力很大。此外,不少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尚不深刻,仅仅从字面寻求含义,没有深入研究和学习。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停滞于表面或者难以深入开展取得成效。
第二,缺乏有效激励。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正确评价人才,只能算是“知”,而如何让每一块金子都闪光,则要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我国,许多企业都存在着由于干劲不足、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我们从打造有效的激励机制方面下功夫。
第三,忽视人才培养。人员素质能力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另一方面则是需要靠后天的培养和学习。然而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忽视人才培养环节,仅仅依靠其本身的素质,没有及时地开展岗位学习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革新观念,参考决策,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优化人员配置,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制定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激发潜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效率与效益的结合。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切实从实际出发,从员工需要入手,保证措施有效,激励得体。
第三,重视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以人为本思想要求将人作为核心。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必须要将每个人的素质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我国企业应该注重专业培训与多层次培训相结合,扩大培训的范围,注重培训的质量。将人员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并与考核制度相结合,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才新艳.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
2、赵曙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三十年的转变历程与展望[J].南京社会科学,2009(1).
3、林文俊.谈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9(1).
4、李鹤芝.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展望[J].现代商业,2009(3).
5、李少斐.经济制度变迁与党的组织资源开发[J].三联书店,2008(7).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二队)
相关热词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
新时期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