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总则章节示例
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 评价 报告书 总则章节 示例
建设单位:×× 调查单位:×× 完成时间:20××年×月
1 目 目
录
1
总则 ································································· 1
1.1
评价目的 ···························································· 1
1.2
编制依据 ···························································· 1
1.2.1
国家法律法规 ······················································· 1
1.2.2
地方法规 ····························································· 2
1.2.3
技术标准 ····························································· 3
1.2.4
技术文件 ····························································· 3
1.2.5
有关规划 ····························································· 4
1.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4
1.3.1
评价因子 ····························································· 4
1.3.2
水环境评价标准 ···················································· 4
1.3.2.1
环境质量标准 ································································ 4
1.3.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5
1.3.2.2.1
废水排放 ··············································································· 5 1.3.2.2.2
船舶污染物 ············································································ 5 1.3.3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 5
1.3.3.1
环境质量标准 ································································ 5
1.3.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6
1.3.3.2.1
废气外排 ··············································································· 6 1.3.3.2.2
恶臭气体排放 ········································································· 6 1.3.4
声环境评价标准 ···················································· 6
1.3.4.1
环境质量标准 ································································ 6
1.3.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6
1.3.5
底泥环境标准 ······················································· 7
1.3.5.1
环境质量标准 ································································ 7
1.3.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7
1.4
评价等级 ···························································· 7
1.5
评价时段、评价范围 ············································· 8
1.5.1
评价时段 ····························································· 8
1.5.1.1
现状评价 ······································································ 8
1.5.1.2
预测评价 ······································································ 8
1.5.2
评价范围 ····························································· 8
1.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8
2 1.6.1
水环境保护目标 ···················································· 8
1.6.2
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 9
1.6.3
生态保护目标 ····················································· 11
1.7
评价重点 ··························································· 11
1.8
评价方法 ··························································· 11
第 1 页
共 12 页 1
总则
1.1
评价目的
通过对拟建的××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达到如下目的:
1.1.1
掌握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1.2
通过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改建工程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环节及影响程度,进而对工程各时期污染防治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和措施,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3
通过该工程的影响评价,以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促进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持续、协调发展,以期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法律法规
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 1.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 施行; 1.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 修订; 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1; 1.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 1.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 1.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 修订; 1.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 1.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1.2.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8; 1.2.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 1.2.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1.1; 1.2.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7 修订; 1.2.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7 修订; 1.2.1.15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26; 1.2.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2008.12; 1.2.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16.5; 1.2.1.1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 施行; 1.2.1.19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2; 1.2.1.20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 号,2012.7; 1.2.1.21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第 2 页
共 12 页 [2012]98 号,2012.8; 1.2.1.22
《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 号,2013.8; 1.2.1.23
《国×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1.2.1.24
《国×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 1.2.1.25
《国×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 1.2.1.2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ZF 信息公开指南(试行)》,2014.1; 1.2.1.27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年 3 月 27 日起施行; 1.2.1.28
《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30 号); 1.2.1.29
《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 号); 1.2.1.3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 年 1 月); 1.2.1.3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99 年 8 月); 1.2.1.3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种类公布》(2003 年 2 月); 1.2.1.33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 1 册)(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87); 1.2.1.34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 年修订); 1.2.1.35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1.2.1.36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 号,2016 年 11 月 30 日。
1.2.2
地方法规
1.2.2.1
《××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1; 1.2.2.2
《××省人民 ZF 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政办[2006]37 号,2006.5; 1.2.2.3
《××省人民 ZF 贯彻国×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政[2006]71 号,2006.9; 1.2.2.4
《关于印发××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政〔2013〕89号; 1.2.2.5
《××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3; 1.2.2.6
《××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12.1; 1.2.2.7
《××省生态功能区划》,2003.11.1; 1.2.2.8
《××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2.2.9
《××省人民 ZF 关于印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政[2015]131号; 1.2.2.10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2006.6; 1.2.2.11
《关于印发××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环法[2010]193 号,2010.12.31; 1.2.2.12
《转发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评
第 3 页
共 12 页 函[2012]852 号,2012.8.6; 1.2.2.13
《关于印发××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重大环境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规定的通知》,×环发[2015]6 号,2015.2.4; 1.2.2.14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环评函[2012]946 号,2012.8.27; 1.2.2.15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政办〔2011〕27 号,2011.4.12; 1.2.2.16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环发[2013]91 号; 1.2.2.17
《××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12.1; 1.2.3
技术标准
1.2.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1.2.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1.2.3.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1.2.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1.2.3.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2.3.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1.2.3.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2.3.8
《内河航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7-2001); 1.2.3.9
《船舶油污染事故等级标准》(JT20××-91); 1.2.3.10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 1.2.3.11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试行规范》; 1.2.3.12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1.2.3.13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07)。
1.2.4
技术文件
1.2.4.1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8 号文,××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4.14; 1.2.4.2
《××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3; 1.2.4.3
《××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 1.2.4.4
《关于“××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环建管[20××]6 号),××市生态环境局,20××.1.30; 1.2.4.5
《××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21。
第 4 页
共 12 页 1.2.5
有关规划
1.2.5.1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0××年)》,交通运输部,20××.7; 1.2.5.2
《××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20××.5; 1.2.5.3
《××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 1.2.5.4
《××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省生态环境厅; 1.2.5.5
《××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省人民 ZF,20××.5; 1.2.5.6
《××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市人民 ZF,20××; 1.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3.1
评价因子
根据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 1.3-1。
表 表 1.3- -1 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
评价时段
评价要素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总量控制因子
地表水环境 pH、SS、CODCr、石油类、 氨氮 COD、氨氮、SS、石油类 COD、氨氮 大气环境 NO2、SO2、TSP、PM10 SO2、CO、总烃和 NOx SO2、NOx 声环境 等效连续 A 声级 等效连续 A 声级 — 土壤环境 pH、汞、铜、铅、锌、铬 镍、镉、砷 — — 底泥 pH、汞、铜、铅、锌、铬 镍、镉、砷、TP、TN — — 生态环境 ①土壤、植被与野生动物 ②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鱼类 施工以及占地引起的生物量减少对生态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稳定 性等
— 1.3.2
水环境评价标准
1.3.2. .1 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工程所在××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I 类标准,悬浮物参照采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标准,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见表 1.3-2。
表 表 1.3- -2 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
mg/L
序号
项目
III 类
标准来源
1 pH 值(无量纲)
6~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2 氨氮 ≤1.0 3 COD ≤20 4 石油类 ≤0.05
第 5 页
共 12 页 5 TP ≤0.2 6 SS ≤8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中水作标准 1.3.2. .2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 .2 2 .1
废水排放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施工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3-3。
表 表 1.3- -3 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序号
污染物
标准值/ / 一级( mg/L )
1 pH 6~9 2 SS ≤70 3 BOD5 ≤20 4 COD ≤100 5 石油类 ≤5 6 动植物油 ≤10 7 氨氮 ≤15 1.3.2. .2 2 .2
船舶污染物
船舶污染物排放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中相关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3-4。
表 表 1.3- -4 4
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序号
项目
排放区域
排放浓度及排放规定
1 船舶油污水 内河 石油类≤15 mg/L 2 生化需氧量 BOD5≤25 mg/L 3 悬浮物 SS≤35mg/L 4 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1000 个/L 5 塑料制品 禁止投入水域 6 漂浮物 禁止投入水域 7 食品废弃物及其他垃圾 禁止投入水域 1.3.3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1.3.3. .1 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3-5。
表 表 1.3- -5 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 2012 )二级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ug / m³ )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60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年平均 40
第 6 页
共 12 页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ug / m³ )
二氧化氮(NO2)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μm)
年平均 70 24 小时平均 150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0μm)
年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300 1.3.3. .2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3.3. .2 2 .1
废气外排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废气外排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3-6; 表 表 1.3- -6 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 1996 )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
监控点
浓度( mg/ m³ )
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SO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1.3.3. .2 2 .2
恶臭气体 排放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施工过程中底泥产生的恶臭气体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1.3-7; 表 表 1.3- -7 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 - 93 )
序号
控制项目
厂界标准值/ / 二级( mg/ m³ )
1 氨 1.5 2 硫化氢 0.06 3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1.3.4
声环境评价标准
1.3.4. .1 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内河航道两侧 35m±5m 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之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
表 表 1.3- -8 8
声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类别
标准值(昼间/ / 夜间)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a 类 70dB(A)/55dB(A)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 60dB(A)/50dB(A) 1.3.4. .2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
第 7 页
共 12 页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表 表 1.3- -9 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
dB (A A )
昼间 夜间 70 55 1.3.5
底泥环境标准
1.3.5. .1 1
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河道疏浚底泥参照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土壤二级评价标准见表 1.3-10。
表 表 1.3- - 1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
mg/kg
项目
pH
镉
汞
砷
铜
铅
铬
锌
镍
二级 <6.5 0.30 0.30 40(旱地)
30(水田)
50 250 150(旱地)
250(水田)
200 40 6.5~7.5 0.30 0.50 30(旱地)
25(水田)
100 300 200(旱地)
300(水田)
250 50 >7.5 0.60 1.0 25(旱地)
20(水田)
100 350 250(旱地)
350(水田)
300 60 1.3.5. .2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标准确认函(××市生态环境局环建管[20××]6 号),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清单中的有关规定。
1.4
评价等级
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特点、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按照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属于Ⅳ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评价等级详见表 1.4-1。
表 表 1.4- -1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序号
评价内容
工作
等级
依据
1 大气环境 三级 该项目施工期污染主要为扬尘,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过闸船只排放的废气,排放量较小,且项目工程区域地形平坦,利于大气扩散,根据 HJ2.2-2008,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2 地表水 环境 三级 依据 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³/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简单。受纳水体为中河。评价河段水质要求为 III 类,按三级评价。
3 声环境 二级 依据 HJ2.4-2009,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功能区为 2 类地区。根据导则,评价等级定为二级。
4 生态环境 三级 依据 HJ19-2011,项目主体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弃渣场区等占地面积<2km²,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
第 8 页
共 12 页 1.5
评价时段、评价范围
1.5.1
评价时段
根据××线××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总工期安排为 36 个月。
1.5.1.1 1
现状评价
20××年 1 月现状监测数据。
1.5.1.2 2
预测评价
施工期采用施工高峰年;运行期评价时段 20××年。
1.5.2
评价范围
结合各环境要素的相关导则中评价范围的要求,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如见表1.5-1。
表 表 1.5- -1 1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水环境 上游引航道末端以上 1000m 至下游引航道末端以下 2500m 及外侧 200m 和弃土区范围。
生态环境 拟建船闸征地红线向外 200m 范围及弃渣场、施工材料堆放场周围 200m 以及施工营地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与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一致。
声环境 拟建船闸征地红线向外 200m 范围和施工营地周围 200m 范围。
大气环境 上下游引航道两岸 200m 区域、抛填区及其周围 200m 区域、船闸两侧 200m区域,调查范围适当扩大。
1.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6.1
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I 类标准,保护评价河段的水环境质量不因项目的建设而下降。
根据××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市第二水厂取水口位置调整的说明》,××市三水厂取水泵站已于 20××年 7 月 28 日通水试运行,向××市二水厂提供原水,××市二水厂原有取水口同时停止使用。根据《××省人民 ZF 关于××市三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政秘[20××]28 号)》,××市三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拟建项目的位置关系见下图 1.6-1。
由新划定的水源地保护区可以看到,该项目不在××市三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同时,××市三水厂建成投运后,××市一水厂和二水厂取水口停止使用,一水厂、二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随之废止,因此,该项目区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存在对饮用水水
第 9 页
共 12 页 源保护区的产生影响。××市一、二水厂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拟建项目的位置关系见下图 1.6-2。××三水厂已于 20××年下半年建成运营,目前一、二水厂的取水口已停用。
1.6.2
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应控制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以保证施工营地、弃土区、施工材料堆放场周边 200m 范围的居民区,以及运输路线附近的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工程建设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运营期通行船舶噪声,应控制噪声值,确保拟建船闸征地红线向外 200m 范围和施工营地周围 200m 范围内的居民区,以及运输路线附近的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限值。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见表 1.6-2。
第 10 页
共 12 页 表 表 1.6- -2 2
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
目标
距航道中心
线/ / 堤外坡角
(m)
评价标准
敏感点描述
敏感点位置图
敏感点照片
××村 150/10 4a/2 类 村庄位于河堤外,村庄规模较小,砖混 1~3 层,约 40 户,130 人。
××村 290/160 2 类 村庄位于河堤外坡脚 35m 外,村庄规模较小,砖混 1~3 层,约 50 户,160 人。
××村 / 2 类 村庄位于项目地下游××河南岸,距离施工场地和临时堆土场 160m,村庄规模较大,砖混 1~3 层,约 110 户,约 360 人
××村 / 2 类 村庄位于项目下游刘湾 岛,距弃土区(抛泥区)
最近约 160m,砖混,1~3 层,约 70 户,210 人。
第 11 页
共 12 页 1.6.3
生态保护目标
保护评价区域的动植物资源、耕地资源、弃土区及周围动植物、耕地资源不因项目的建设受到破坏;区域植被不因工程的建设造成大面积的破坏,导致土石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保护河道内各类水生生物的生境不受太大的影响,保护项目影响区域的动物不受大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陆域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分布,无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经过调查及查阅资料且经过调查评价范围内无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根据项目工可资料、图纸,本项目区未见重要湿地。
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植被、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及河道底栖生物。建议线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见表 1.6-3。
表 表 1.6- -3 3
建议 线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概况
保护内容
位置
植被 主要种类为杨树、垂柳、香樟、 芦苇、狗尾草等 植物及群落、生境 项目区域沿河生 长的树木和草地 野生动物 涉及××、××两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7 种:
两栖类 5 种——中华蟾蜍、黑斑 侧褶蛙、金线侧褶蛙、花背蟾蜍、黑斑蛙; 爬行类 8 种——赤链蛇、黑眉锦蛇、双斑锦蛇等; 鸟类 33 种——灰喜鹊、星头啄木鸟、环颈雉等; 兽类 1 种——黄鼬。
野生动物及生境 主要分布为××、××河范围,项目所在区域分布极少 水生生物 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鱼类 鱼类、底栖生物等 项目施工区域河道 1.7
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影响特征确定拟建项目评价重点为:
1.7.1
分析工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污染控制措施。
1.7.2
分析弃土区的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及物料运输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污染控制措施。
1.7.3
分析评价施工机械噪声环境影响,提出污染控制措施。
1.7.4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提出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等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恢复措施。
1.8
评价方法
本项目各个专题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见表 1.8-1。
第 12 页
共 12 页 表 表 1.8- -1 1
评价方法一览表
专题 现 现 状 评 价 预 预 测 评 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类比分析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类比分析 生态影响评价 收集资料,并结合现状监测 类比分析、生态机理分析、卫片解译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收集资料 模式计算、类比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船闸 报告书 内河热门文章:
- 2024年(8篇)工作述职报告汇...2025-01-11
- (2篇)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2025-01-11
- (9篇)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党...2025-01-10
- 2024年XX图书馆工作总结报告...2025-01-08
- 2024年-政工工作个人三年工...2025-01-07
- 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工作小结...2025-01-07
-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2025-01-06
- 2024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暨2...2025-01-06
- 2024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2025-01-06
- 2024年度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2025-01-05
相关文章: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银盘水电站船闸工作闸门型式...2022-02-20
- 三峡永久船闸闸室底板消能盖...2022-02-20
- 化学灌浆技术处理樊口大闸船...2022-02-22
- 三峡永久船闸地面工程门塔机...2022-02-24
- 三峡永久船闸二期地面工程合...2022-02-24
- 大藤峡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表面...2022-10-23
- 个人原因辞职报告书模板20212021-08-24
- 安全月心得体会与感想&企业安...2021-08-27
- 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制作非法狩...2021-08-27
- 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制作掩饰、...2021-08-27
- 财务人员辞职报告书2021-08-27
- 酒店辞职报告书2021-08-27
- 公司辞职报告书2021-08-27
- 公安机关吸毒现场检测报告书式样2021-08-27
- 某公司设备材料部社会治安综...2021-09-16
- 怎样写报告书2021-09-23
-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2021-08-27
-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2021-08-27
-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2021-08-27
- 内河航道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2021-11-09
- 我省内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2021-12-29
- 长江内河船舶清洁能源动力系...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