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顾小明。创新

发布时间:2021-09-05 23:20:57 浏览数:

 让语文课散发出人性的光芒 ——由创新教育进课堂引发的思考 利通一小

 顾小明 文章的开头允许我引用 一篇有关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的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这一精辟的论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的传统教学犹如一种无形的桎梏,约束着学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自己在课堂中应该怎么做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脑海中闪现出自己教学中的几个片段,这斑驳陆离的记忆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过去。

 片段一:

 那是我在郭桥中心小学带的第三个毕业班,在这个班中有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叫张宁,时隔几年我依然能清晰的说出他的名字。他中等个头,一头卷发,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很吸引人,可是因先天白内障高度近视,所以张宁坐在了全班的第一排。开学才一周我就开始发愁,他语文基础太差了,甚至到六年级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每到语文课就呼呼大睡,仿佛旁若无人。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想:“我的语文课也不至于这么无聊吧!”我应该好好收拾他,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可能自己的语文课真的就是那么没意思吧。夏天的一个中午,我来的较早就翻看自己最喜欢的杂志《世界军事》,没想到,张宁爬到我的跟前说:“老师,你能把这本书借给我吗?”我当时还不相信,担心以他的水平能看懂这本书吗?我看了看他说:“你给我讲讲书里面都说了些什

 么?”让我吃惊的是,他看了一阵就把书的主要内容都说了出来。后来我才知道张宁每天晚上趴在电视机前几乎看到半夜,就喜欢看新闻类和军事类的节目。从这以后,我就把我看过的杂志一本一本的带给他,然后让他把自己读到的知识讲给全班同学听。这样,他逐渐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期末考试竟然考了八十分!

 片段二:

 到了利通一小后,所带的班升到五年级的时候,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中午,我走进教室,打算上一节语文课,我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全班不约而同的一声:“又上语文课!”我当时顿时火冒三丈,心想:这帮学生又欠收拾了。可我强压住自己的怒火转念一想,复习这段时间学生每天做卷子,讲卷子,真是够累的了,自己每天的教学也几乎是机械的重复。学生是天真的,他们只会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于是,我清清嗓子,大声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只说不写,请大家把卷子收起来,学生面面相觑,好奇的盯着我, “这节课将采用抢答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如果谁回答不上,就请上讲台表演节目,节目的内容可以是背古诗,也可以背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最后获胜的小组可以商量着给全班同学布置家庭作业,而你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去做。”话音刚落,教师里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连平时眼睛都睁不开的高振炎都动了起来。在“词语接龙”“成语接龙”“古诗背诵”“按要求写四字词语”的竞赛中,同学们兴致勃勃的上完了一节语文课。而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学生们依然是意犹未尽,强烈要求我再上一节语文课。在大家的簇拥中我欣慰地离开了教室。

 这两则真实的案例,带给我深刻的反思和一些启示。其实,在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偶尔也会有创新的火花。只是这样的案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只是昙花一现,如何让语文课堂中的创新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让自己的学生都能尝到快乐语文的乐趣,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 语 文课的创新应该先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被视为知识的象征,因而也被视为知识的“权威”;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教科书被视为知识的化身,因而教科书也成为“圣典”。而这一切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讲授,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多元的进行。比如:我在早读课上就积极尝试了几种教学方式 1、教师可以检查学生预习新课的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预习时的收获。2、听写上节课的生字新词,同桌进行批改,检查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针对本班学生读课文时没感情的实际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朗读小竞赛,让同学们找到自己读课文时的问题,并及时改正。4、开展作文片断展示活动,结合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习作片断,利用早自习让写得好的学生站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其它同学进行评议,以此促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5、定期召开“读书心得会”让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最近的读书情况,交流自己在读课外书时的体会、心得和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6、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些活动召开如:“我的学期计划”“我这段时间的收获”“我的烦恼”“我想对他(她)说” 等活动,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这

 些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尽量让教师避免每天机械的重复的工作,让孩子们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就不愁产生不了创新的火花。

 二、语文课的创新 , 关键是课堂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语文是一门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课程,从语文课的特征来说,语文课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课程,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对话教学。这种对话式建立在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之上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呵护学生点滴的与众不同,提倡他们大胆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比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邱少云在烈火中像千斤巨石一般爬在火堆里纹丝不动时,就引导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插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我从邱少云的眼睛里看出了,他的坚强和对敌人的痛恨。”有学生说:“我从邱少云的青筋暴出的手可以看出,他当时非常痛苦,他在用手紧紧的捏着泥土,他在忍受着!坚持着!”还有学生说:“从邱少云的面部表情中,我看到他内心世界十分痛苦,你看,他脸上的肌肉抽动到了一起,可是他还在苦苦的忍受着,说明他具有常人难以忍受的坚强。”等等,面对学生们这些独特的体验,我也豪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积极肯定他们在阅读文本时的独特体验。再如:我在教学《第一场雪》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这是一场(

 )的大雪!”有学生说:“这是一场突如奇来的大雪”、还有学生说:“这是一场及时、美妙、而又浪漫的大雪”等等,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倡有自己的新想法,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如:我在教学《爬山》一课时,围绕父亲说的富有哲理的话,整理出正反两种观点,让班级中的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

 争辩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就形成了鲜活的语言,往往能令人大吃一惊。我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充分研读教材:首先研读整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其次研读整单元教材,了解单元训练重点;再次研读整篇文本教材,了解本篇文章内容、结构,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最后研读文本之精华,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融会贯通,挖掘文本中留下的空白,这样才能大胆创新。

 三、语文课的创新可以从布置家庭作业开始尝试

 布置家庭作业是每位语文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但反思一下自己布置的语文家庭作业,的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1、重复性的、机械性的抄抄写写的作业比较普遍。2、期末复习的时候有时作业量过大。3、有时布置作业比较随意。4、作业设计是面向整体,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5、作业中关注语文知识的较多而关注语文能力的却很少,基本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针对这些问题,要创新设计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1、家庭作业一定要精练、少写,尽量不要机械重复。2、听、说、读、写、四类作业都要均衡关注,协调发展。3、结合课文教学积极进行小练笔,例如续写、缩写、写读后感、写读书心得等。4、适当布置一些需要搜集信息的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孔子》一课时课前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5、语文课要设计一些读课外书的作业,例如“我的读书感悟”等,以此督促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6、语文作业要分层设计布置,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学情。例如:学困生主要以巩固课本知识为主,好学生可以适当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转而增加一些有难度的作业,力争让不同的孩子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7、语文作业中多关注学生人际交往、口语表达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业。例如:《我买东西是如何砍价的》、《春

 节时吴忠人如何消费》等作业,让学生能把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当现实生活中。

 最后,我想说: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我们在教坛上要做到永不知足。只有多看书,多听课,勤学习,善动笔,用创新的意识指挥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才能是一个真正的创新型的语文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 顾小明
上一篇:追赶小明作业
下一篇:56追赶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