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学党史党课讲稿: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发布时间:2021-09-14 13:58:28 浏览数:

 学党史党课讲稿: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把大家请到一起,主要是根据县政府近期工作安排,为医保局的同志们讲党课。说是上党课,其实更多的是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一起再学习、再思考,认认真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踏踏实实学懂党史、悟透思想、办好实事、开创新局。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 2 月20 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历史中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历史要达到什么目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无论我们在党内是什么职务,工作在哪个岗位,都要严格按照总书记指出的方向,深刻认识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努力汲取党史中蕴含的磅礴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老百姓

 的事办好,把党和政府交待的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早期革命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在外面的《党章》总纲中就有明确的阐述。

 1 1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自从 1840 年英国政府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受着帝国主义,封建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皇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积极投靠帝国主义,野蛮地镇压革命人民,血腥地屠杀革命人士。从此,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中国完全沦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这就是建党前的中国社会现状。

 2 2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之路,在 1915 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还有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胡适等大批人士,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抨击封建礼教,传播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得到全国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使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1920 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8 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产党主义小组。同年秋至 1921 年春,李大钊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泽东在湖南;谭平山在广东;王尽美在山东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

 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目也就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 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的高潮,全国发生罢工一百多次,有几十万人参加。它的直接领导和机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 1921 年 8月成立,书记部的书记是刘少奇。这次罢工影响最大的是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后惨遭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3 年在共产国际的倡议下,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共产党国际执行委员会于本年一月十二日通过的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

 二、学好党史、国史必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存史、学史、治史的传统,积极倡导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尤其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 1840 年鸦片战争起,长期遭到西方列强的欺压和掠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失败了。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在创建之初就把“为公”“为民”写在了旗帜上,许下建设一个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确立了党的纲领和最低纲领,奋斗目标更加清晰。有人问:“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干革命为了什么?”毛泽东同志 1925 年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给予响亮回答:“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完

 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年 10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三、常态学党史,常想老百姓

  “内心尊重谁”的问题,是一个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电视剧《江山》主题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宗旨意识问题和群众观点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宣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大家都知道:在淮河战役这场国共生死决战中,543 万解放区老百姓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为前线输送给养,帮助救治伤员,支持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最关键的就是因为我们党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所以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相关热词搜索: 历久弥坚 初心 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