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望岳》创新优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3:51 浏览数: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 / 册

 七 年级- - 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 五 单元

 《 望岳 》

 难点名称

 体会巜望岳》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课知识主要是要表达作者的心情,学起来比较困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七年级 学生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

 1 1 、 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 2 、 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杜甫】(公元 2 712 年 — 公元 0 770 )

 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 0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 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 5 1545 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

 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

 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

 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 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张大眼睛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钟”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一切神奇秀美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极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前六句写望中所见,通过“青未了”“钟”“割”“决眦”的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达雄奇之美 。

 ①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

 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相关热词搜索: 课教学 创新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