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蝉脱壳
7金蝉脱壳(常云主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
4.※模仿本课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神奇,激发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3.拓展延伸,在讨论中领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具体,引导学生尝试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去。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听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课文脉络。
课时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教学难点:.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注意强调多音字“壳”的读法)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说说你的理解。
3.请学生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感 知,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指名回答。
(本课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
2.小组合作完成字词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将文章读正确、流利。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字。(每人把自己易读错、易写
错的字分享给小组同学,小组共同想办法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3)小组内交流理解的字词意思,汇总不理解的字词。
3.全班汇报交流,展示课文朗读、字词学习的成果。
(1)教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上台进行朗读。
(2)点评。
(3)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三)
再读 课文, 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课文脉络 。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2.个人思考后,小组交流。
3.随机抽取小组汇报。<主要讲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第三自然段)、脱壳中(第四自然段)、脱壳后(第五自然段)。脱壳前是蝉虫自己爬上树,找一个树皮裂口处,停着不动准备脱壳。脱壳时,蝉虫身体各部位分先后出来,顺序是背—头—脚—尾,整个动作配合自然协调。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 ( 四) ) 布置作业 。
1.完成习字册 K7;补充习题 K7一、二;※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读读你认为最“奇特动人“的情景,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5 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模仿本课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 二 )
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
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
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
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指导读好:肥肥的
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你读出蝉虫的美丽、可爱吗?指名读。
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
5.课件显示:
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 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
(三)
扣题披文,感悟奇特。
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4、5 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学生自由读书)
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
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3.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 分钟)
4.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
5.交流:
脱壳时:
⑴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
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⑵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我觉得它简直是会某种魔术的魔法师。)
⑶头钻出来的情景:
(我从“钻”字感觉,金蝉非常调皮、灵活。)
⑷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
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
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
出示(齐读):
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
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
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 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
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
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
⑸终于出来了!师引读: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
请大家结合 老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
(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 2—3 年,一般为 4—5 年,最长的 17 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 4—5 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补充材料二 :《昆虫记》节选——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是,只是它在地下生活了许多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却不到五个星期。四年甚至更长的黑暗中的苦工,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中的换生活,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蝉儿发狂般的高声歌唱了,因为它在黑暗中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外套,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下沐浴着。因为这是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的幸福!
)
是啊,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它还会想什么?
是啊,太不容易了,于是蝉儿(再引读最后一句)、
脱壳后:
(1).那蝉虫脱壳后的哪种情景又最“奇特动人”呢?(出示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变化如此之快,真是罕见、奇特!)
(3).谁想读读这段话的? (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6.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你们想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吗?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飞了,飞起来了!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7.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对“金蝉脱壳”有着更新、更全面地了解,能用一句词,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份感慨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
8.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千言万语融成了这一句: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9.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看这蝉儿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10.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 四 )
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
2.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师总结:对呀!(出示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巴甫洛夫也曾教育我们:“观察、观察、再观察。”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观察”为训练点,请看
(五)
作业设计:
(出示)
1.补充习题 K7 三、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5 自然段。
3.继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4.※对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可以配上图片。
(六)
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时
善于观察
脱壳后
教学反思:
一咏三叹
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段奇特动人的情景。但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能够看到蝉脱壳的场面,所以在教学中不太容易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来。从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解释“金蝉脱壳”的意思,有的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很好,所以说到了它的典故,在随后的教学中,我着重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紧紧扣住文章的第 6 自然段,一咏三叹,加深印象,表达情感。课文第 3、4、5、6 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从整体上感知金蝉脱壳的过程。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如:“抽搐”、“裂开”、“钻”、“仰”等,从中体会出蝉脱壳的动作。第五自然段中蝉脱壳后的一系列变化学生很感兴趣,我随即指导学生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播放蝉脱壳的全过程,学生被这神奇动人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最后,我通过播放《昆虫记》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法布尔笔下的昆虫。学生兴趣浓厚。
相关热词搜索: 金蝉脱壳热门文章:
- 2024年(8篇)工作述职报告汇...2025-01-11
- (2篇)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2025-01-11
- (9篇)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党...2025-01-10
- 2024年XX图书馆工作总结报告...2025-01-08
- 2024年-政工工作个人三年工...2025-01-07
- 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工作小结...2025-01-07
-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2025-01-06
- 2024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暨2...2025-01-06
- 2024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2025-01-06
- 2024年度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