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浅谈几何形体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观察力

发布时间:2021-09-28 16:53:43 浏览数:

  浅谈在几何形体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竹花山学校:邹维卿 观察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敏锐的、精细的观察力,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如何指导观察的方法、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序观察 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征都是从观察着手,由于小学生观察的主要是缺乏计划,往往观察的程序不当,观察得不细致,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引诱等。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怎样去观察,即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有顺序的观察。例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认识面,并按前后、左右、上下的顺序数出长方体的六个面,引导学生观察相对应的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相对应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再让学生认识棱,开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接着告诉学生棱的定义,并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把棱分成三组,数一数每组有几条棱,从而引导学生懂得长方体有 12 条棱,并且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然后让学生认识顶点,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根据观察让学生从长方体的本身找出长方体的 8 个顶点。只有通过这样的有顺序的观察,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二、比较观察 毛泽东同志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表明他们观察事物并不仔细,抽象能力也还不强。这就要求我们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例如,在教学“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时,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填好下表: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 个 12 条 8 个 长方形 (或正方形)

 不等 不等 正方体 6 个 12 条 8 个 正方形 相等 相等 这样通过比较观察,学生就能细致迅速地认识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三、解剖观察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小学生兴趣的重要特点。而解剖特征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的,通过解剖观察对象,让学生逐一观察物体的各个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细。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特征时,教师带上直圆柱体的展开示意形体。出示并解剖圆柱,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1、这个形体是什么形状?(圆柱体)

 2、有几个底面,它们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形状是圆)

 3、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相等)

 4、有几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1 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这样通过解剖观察,学生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归纳出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上、下两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形状是一个长方形。

 实践证明,在数学几何形体的教学过程中,如能让学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的、仔细的进行观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的提高就能事半功倍。

相关热词搜索: 观察力 形体 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