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解码工匠精神,实现中国梦
2 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时评 --- 解码 工匠精神 , 实现中国梦
目录:
01 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02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03 德国“工匠精神”造就“隐形冠军”
04 日本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05 “工匠精神”成就“意大利制造”之美
正文:
01 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21-06-07 17:39
作者:马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0 年 11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昂首迈向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国梦。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能工巧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工记解》中的“舜防时,已陶渔矣,必至虞时,瓦器愈精好也”,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成语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根基。
工匠精神来自于革命和建设年代的锻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八路军三五九旅就在艰难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南泥湾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工业基础上,又有无数专家、工人、劳动者夜以继日奋战在生产技术、科研攻关第一线,以异于常人的意志、毅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了新中国工业体系基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6 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研制成功,60 年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工匠精神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的弘扬是基于对国内外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重塑、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求品质、创品牌、重质量的精益制造道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的工业建设注入灵魂,从而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中国梦将“国家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人民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求全体人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努力和接力奋斗。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是仅仅指工艺匠人的职业精神,而是所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劳动者都应大力传承弘扬的精神。从屠呦呦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到袁隆平对“禾下乘凉梦”的不懈追求再到南仁东对天眼项目的鞠躬尽
瘁,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八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等人,也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专注,重细节求完美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立守正求创新的卓越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为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注入磅礴的力量。
02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龚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具有重大意义。
工匠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人类,恩格斯指出,“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最初是将自然之物通过人类的加工使其成为能够打猎或捕鱼的工具,将自然的石块、动物骨头等加工成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与人类的出现内在关联,同时其持续地创造着人类的生活。手工艺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美的享受。手工艺劳动从创造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发展到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从磨制石器到制作玉器,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如陶工所制作的陶器,从简单粗陋到不断精致化,使得陶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美的欣赏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换言之,工匠就是从小学徒而终身从事某种匠工的人,如铁匠、铜匠、建筑泥瓦匠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
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工匠精神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即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人民创造历史从根本上看是劳动创造历史。人类在改造自然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通过在劳动实践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与技能,从而推动历史进步和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人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自我。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一个人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才可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褒奖。与此同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目标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会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激情,从而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为丰富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工匠精神首先就是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在劳动中体验和升华人生意义与价值,是工匠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工匠制造了无数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如历代精美陶瓷以及玉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工匠对细节完美追求的体现。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细节和精度决定成败。对细节与精确度的把握,是长期工艺实践和训练的结果,通过训练培养成为习惯气质、成为品格,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功夫”一词,不仅指的是武功,而且也是指各种工匠所应具有的习惯性能力。功夫是长期苦练得来的。不下一定的苦功,不可能出细活。工匠从细处见大,在细节上没有终点。2015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国工匠》纪录片,讲述了 24 位大国工匠的动人故事。这些大国工匠令人感动的地方之一,就是他们对精度的要求。如彭祥华,能够把装填爆破药量的呈送控制在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之内;高凤林,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 0.1 秒缩短到 0.01 秒;胡双钱,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技师,仅凭他的双手和传统铁钻床就可产生出高精度的零部件,等等。无数动人的故事告诉人们,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提升我国制造品质与水平的重要环节。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对于工匠技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像传统工匠那样,只是从师傅那里学得技艺从而能够保持和发扬祖传工艺技法。实际上,传统工艺也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将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传承的前提下追求创新。现代机械制造尤其是现代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难度和精度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技术创新。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凤林在他所参与攻关的多项重大项目中,不断改进工艺措施,不断创造新工艺,不断攻克一个个难关,从而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准。创新能力,不是对以往工艺墨守成规,而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工匠精神的本质:道技合一,追求卓越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 19 年解牛数千之功力,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娴熟技艺、游刃有余的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工匠 时评 解码热门文章:
- 2024年(8篇)工作述职报告汇...2025-01-11
- (2篇)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2025-01-11
- (9篇)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党...2025-01-10
- 2024年XX图书馆工作总结报告...2025-01-08
- 2024年-政工工作个人三年工...2025-01-07
- 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工作小结...2025-01-07
-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2025-01-06
- 2024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暨2...2025-01-06
- 2024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2025-01-06
- 2024年度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2025-01-05
相关文章:
- 谈农业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2021-08-27
- 工匠精神国旗下讲话 礼赞大...2021-08-30
-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课《...2021-09-14
- 煤矿先进人物事迹材料(省“十...2021-09-23
- 工匠精神个人感悟和收获20202021-09-28
-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2021-09-28
- “中国智造”工匠精神2021-09-28
- 弘扬工匠精神,成就中国“智”造2021-09-28
- 2021高考作文精品素材:工匠精神2021-09-28
- 两会时评丨发扬“三牛”精神...2021-09-14
- 正确解码,完美执行2022-02-18
- 高清视频解码技术研究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