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农村卫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2-01-04 00:06:10 浏览数: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不断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县卫生局(2007年3月7日)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05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农村卫生基础建设、乡镇卫生院资源整合、农村医疗市场监管和卫生人员培训等工作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卫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有效控制重大疾病

    1、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县疾控中心大楼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区已相继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顺安镇、天门镇、西联乡三所卫生院的国债建设项目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更趋完善,辐射周边能力进一步增强。

2、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一是全面超额完成血防任务。2005年,查螺1256.75万m2,灭螺面积320.95万m2,查、治病分别为49998人和4378人。省考核良好。二是继续做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对结核病初诊病人查痰、摄片一律实行免费,入项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并进行每年不少于四次的定期访视。另外,在县人民医院和钟鸣、顺安、安平三所乡镇卫生院建立了查痰点,方便农民就近检查,真正做到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2005年,共接诊初诊病人402人,纳入项目治疗的病人为195例,治愈率85.71%(全省85%),超额完成省指标任务。三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了《*县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和《*县贯彻<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责,动员全社会参与,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开展了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艾滋病筛查工作,有效遏制了艾滋病、性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二)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农村卫生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乡镇卫生院,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又主要靠乡镇卫生院。我们主要抓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抓调整。制定了《*县区域卫生规划》、《*县农村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县卫生机构改革与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经过认真调研,结合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合理调整了农村卫生资源。将全县乡镇卫生院由过去的14所调整为12所,中心卫生院由过去的3所调整为2所。同时对一般卫生院进一步进行了功能定位,确定了5所为防治结合型卫生院、5所为防保型卫生院,以更加符合上级要求和我县的县情。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得到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

二是抓改革。第一,在充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由过去的乡镇管理调整为由县卫生局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第二,积极推进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搞活医院的多种运营形式。在部分业务收入较好的卫生院进行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绩效工资制,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在周边地区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形成气候的情况下,较早着手做好卫生院长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将部分年富力强、真抓实干的青年骨干选拔到院长岗位,强化卫生院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明显。

(三)整顿农村医疗市场,规范医疗服务管理

农村医疗安全与广大农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将其作为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长抓不懈。

一是切实保障医疗安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等行为,彻底清除农村医疗机构中的假医生。2005年5月,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进行专项整治。责令整改、暂缓校验12家,取缔无证行医户3家,没收价值近1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有力震慑了非法行医行为,净化了农村医疗服务市场。

二是认真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活动”实施方案》,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将“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创建“诚信医院”“诚信卫生院”活动相结合;与医院评优、年度目标考评、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审核相结合。乡镇卫生院以“管理年”为动力,注重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通过“活动”的开展,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四)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人员培训

1、更新观念,强化卫生人才意识。农村卫生事业振兴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我们始终将其摆在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树立长远观念,将培训工作列入长远发展规划。制定了《*县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五年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地开展全员培训。

2、科学实施,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为了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制订了完备的培训机制。一是分层施教机制。通过对领导、乡镇卫生人员和村级卫生人员分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对卫生院长,除举办院长管理培训班外,还择优选送部分人员到省里进修学习;对乡村卫生人员,大力推进以传染病防治、血吸虫防治等为重点内容的在职培训。二是灵活办学机制。注重将技能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封闭培训与推荐进修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相结合。三是激励考核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将个人受培训的情况与其继续教育学分、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考核等直接挂钩。2005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先后举办了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和乡村医生培训、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培训和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培训共66期,培训人数589人,有力促进了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五)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一是把握好“四项原则”。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坚持调整完善方案,坚持多元化补偿,坚持方便农民就诊。二是坚持好四点做法。坚持不断完善补助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坚持狠抓管理,制定了“一取消四挂钩”政策,坚持全面监管。

二、成效和体会

(一)主要成效

一是农村卫生重点目标全面完成。实现了“禽流感不向人间传播”的目标。血吸虫、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2005年市卫生局重点工作考核获优秀等次。二是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增强。乡镇卫生院由十五初期的1/3基本吃得饱、1/3基本维持、1/3基本瘫痪的局面发展到目前大部分能开展一、二类手术,能基本发放全额工资、部分还能兑现奖金的局面,服务质量和业务收入明显提高。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体现在“一增、二降、三高”上: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增加了,农民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了,农民自费药品、自费项目减少了,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高了,总体服务水平高了,就医农民满意度提高了。

(二)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将其当作大事、要事来抓,纳入乡镇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2、投入加大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动力。2003年以来,我们共争取各类资金1787万元,其中2005年达524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县政府将加大卫生经费投入作为目标考核内容,投入应急物资贮备库资金,农村合作医疗和国债项目配套经费得到及时落实,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3、人才培养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县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已占职工总数的33.7%,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已达职工总数的33.6%以上,乡镇卫生院长中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者达95%以上,大大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农村卫生事业关乎农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2005年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卫生局的有力指导。但我们也深知加快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006年,我们将在市卫生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开展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期评审、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以三所新建卫生院为重点的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奋力崛起,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卫生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经验交流 农村卫生 材料 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