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救灾之路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16 15:09:43
浏览数:次
汶川大地震距离我们已经6个多月了,但人们对灾难的思考却从没有停止。救灾仅仅凭着一腔热忱是不够的,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如何通过整体协作来加强科技创新,从而有效地进行科技减灾、科技救灾、科技赈灾,使中国的灾害防控、救灾的力量迈上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发生的雪灾和汶川地震告诉我们,除了改革创新救灾体制之外,更需要的是走技术救灾之路。将最新技术转化为救灾减灾的具体行动,可最大限度地减轻与消除自然灾害的影响。”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闰志壮如是说。对技术不能过度依赖 “我们缺乏一些高可靠、高有效、高科技的产品和系统,这造成了震后最初的那段时间,出现了一些决策上的盲目和无序状况。” 四川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林舸全程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他深有体会地表示。发生地震后,他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原来预案的信息沟通是基于移动通信的短信平台,但没想到的是基站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当时到地震局了解灾情是自己驾车去的,完全回到原始状态。”
“到了灾区后,感觉看到很多情况却没有办法传递出来。”地震之后,闰志壮立即带着技术工作组到北川现场收集灾害信息,为后方决策提供依据。他认为北斗、遥感等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在救灾通信装备方面是很薄弱的。”
“信息技术太发达的结果是,一旦灾害发生的时候,可能因为断电、断气、信息中断而束手无策。”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指出,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会造成严重后果。整合数据中心是关键
“提升应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要以大量数据、图像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为抗灾服务。平时就要建立救灾物资、人员和专家储备数据库并联网,以便在灾害到来或发出预警时,能立即进行统一调配。”一位专家指出,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把自然灾害的数据总结起来,通过不同的运用达到预防的作用。
对于数据库建立的迫切性,北京清华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深有体会。他于5月18门进入灾区,并全程参与了震后重建工作。“由于没仃基础数据资料,在早期决策的时候,提出过1O天要打通公路的目标,但实际上最后是在3个月之后才实现这个目标。”
袁昕指出:“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灾难应急管理的关键,其次要有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和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信息提取工作。”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各专项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各类资源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组织标准,因此应急指挥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整合”问题。
“我们抓风险管理及数据库的建设,就是力图在灾害来临之前把灾害的规律把握住。今后,一旦发生灾害了,就能快速的做出决策,这意味着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闰志壮认为,搭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关键是把数据中心整合起来。“从技术接口、方案融合、技术规范、标准等方面,不同平台之间需要进行协作。”
应急信息平台中的数据关系到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是否及时,处置方法是否得当,处置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然而,这些应急数据都分布在各个专项部门系统中,如何将应急数据有效提取出来进行集中存储?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保证关键的数据完好无损,并且将准确、完好的信息呈现给指挥者,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数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特别是从赈灾管理角度上说,数据管理、内容管理的复杂性是一个新的挑战。”IBM公众事业部总经理郭维德表示。应急通信迪在眉睫
平时,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但大地震却让这座桥梁成为天堑。
“地震之后有没有快速组网的通信方式、方法或者手段,而不依赖于当地的通讯条件、架构?搜救时能不能通过监测到手机的信号来定位人在哪里?能不能为我们提供用手机信号进行搜索定位的仪器呢? ” 作为地震灾害搜救的国家队, 中国地震直急搜救中心的宁宝坤曾身处救援第一线, 他结合切身体会, 对应急通信提出了3 个问题。
“ 传统的固定网络不适合应急,一定是无线的才行。传统的搜救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 更多的朝着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倾斜。”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卜智勇说。
“通信在中断的时候是能够给我们提供灾害现场信息的, 这个信息如果能够被快速地获取, 对于救灾非常有利。” 宁宝坤在北川曾进行过尝试, 他们利用手机信号探测出一位遇难者的大概位置, 但由于基站都被破坏掉了, 定位并不是特别精准,“ 如果现场有扫频的仪器, 就可以更精确的定位。”
“ 不管是传统电话还是卫星电话,都有弊端。用户数比较多的时候, 容易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卜智勇呼吁,“ 作为灾害比较多的国家, 我国有必要从无线通信的频率开始, 然后在通信体制上做出一定的规划。”
“将来应急通信系统应该具有这么几个概念:第一拉得动, 就是便捷、易于安装。第二是通得上, 就是能够跟多种形式、多种载体连接上。第三是看得清, 就是双向的视频, 而且最好是可走网络架构。第四查得整, 就是数据库的搜寻及定位。”卜 智勇说。
据悉, 针对在防灾减灾时力量较分散的情况, IBA提出将建立‘‘ 灾难应急管理技术研究同盟”。李实恭表示,同盟将推动灾难应急技术创新及应用, 开发有效的灾难管理体系和技术、解决方案和系统架构。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救灾 探讨 科技
“到了灾区后,感觉看到很多情况却没有办法传递出来。”地震之后,闰志壮立即带着技术工作组到北川现场收集灾害信息,为后方决策提供依据。他认为北斗、遥感等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在救灾通信装备方面是很薄弱的。”
“信息技术太发达的结果是,一旦灾害发生的时候,可能因为断电、断气、信息中断而束手无策。”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指出,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会造成严重后果。整合数据中心是关键
“提升应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要以大量数据、图像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为抗灾服务。平时就要建立救灾物资、人员和专家储备数据库并联网,以便在灾害到来或发出预警时,能立即进行统一调配。”一位专家指出,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把自然灾害的数据总结起来,通过不同的运用达到预防的作用。
对于数据库建立的迫切性,北京清华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深有体会。他于5月18门进入灾区,并全程参与了震后重建工作。“由于没仃基础数据资料,在早期决策的时候,提出过1O天要打通公路的目标,但实际上最后是在3个月之后才实现这个目标。”
袁昕指出:“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灾难应急管理的关键,其次要有高分辨率的遥感技术和数据的自动处理和信息提取工作。”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各专项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各类资源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组织标准,因此应急指挥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整合”问题。
“我们抓风险管理及数据库的建设,就是力图在灾害来临之前把灾害的规律把握住。今后,一旦发生灾害了,就能快速的做出决策,这意味着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闰志壮认为,搭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关键是把数据中心整合起来。“从技术接口、方案融合、技术规范、标准等方面,不同平台之间需要进行协作。”
应急信息平台中的数据关系到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是否及时,处置方法是否得当,处置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然而,这些应急数据都分布在各个专项部门系统中,如何将应急数据有效提取出来进行集中存储?以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保证关键的数据完好无损,并且将准确、完好的信息呈现给指挥者,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数据管理所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特别是从赈灾管理角度上说,数据管理、内容管理的复杂性是一个新的挑战。”IBM公众事业部总经理郭维德表示。应急通信迪在眉睫
平时,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但大地震却让这座桥梁成为天堑。
“地震之后有没有快速组网的通信方式、方法或者手段,而不依赖于当地的通讯条件、架构?搜救时能不能通过监测到手机的信号来定位人在哪里?能不能为我们提供用手机信号进行搜索定位的仪器呢? ” 作为地震灾害搜救的国家队, 中国地震直急搜救中心的宁宝坤曾身处救援第一线, 他结合切身体会, 对应急通信提出了3 个问题。
“ 传统的固定网络不适合应急,一定是无线的才行。传统的搜救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 更多的朝着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倾斜。”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卜智勇说。
“通信在中断的时候是能够给我们提供灾害现场信息的, 这个信息如果能够被快速地获取, 对于救灾非常有利。” 宁宝坤在北川曾进行过尝试, 他们利用手机信号探测出一位遇难者的大概位置, 但由于基站都被破坏掉了, 定位并不是特别精准,“ 如果现场有扫频的仪器, 就可以更精确的定位。”
“ 不管是传统电话还是卫星电话,都有弊端。用户数比较多的时候, 容易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卜智勇呼吁,“ 作为灾害比较多的国家, 我国有必要从无线通信的频率开始, 然后在通信体制上做出一定的规划。”
“将来应急通信系统应该具有这么几个概念:第一拉得动, 就是便捷、易于安装。第二是通得上, 就是能够跟多种形式、多种载体连接上。第三是看得清, 就是双向的视频, 而且最好是可走网络架构。第四查得整, 就是数据库的搜寻及定位。”卜 智勇说。
据悉, 针对在防灾减灾时力量较分散的情况, IBA提出将建立‘‘ 灾难应急管理技术研究同盟”。李实恭表示,同盟将推动灾难应急技术创新及应用, 开发有效的灾难管理体系和技术、解决方案和系统架构。
相关热词搜索: 之路 救灾 探讨 科技
热门文章:
- 2024年(8篇)工作述职报告汇...2025-01-11
- (2篇)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2025-01-11
- (9篇)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党...2025-01-10
- 2024年XX图书馆工作总结报告...2025-01-08
- 2024年-政工工作个人三年工...2025-01-07
- 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工作小结...2025-01-07
-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2025-01-06
- 2024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暨2...2025-01-06
- 2024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2025-01-06
- 2024年度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2025-01-05
相关文章:
- 警魂泯灭之路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1-08-27
- 大师之路2021-08-27
- 从《寄生虫》看韩国电影探索之路2021-09-06
- 走适合河南特色旅游发展之路2021-09-08
- 国产奶走上优质乳之路2021-09-16
- 爱心铺就绿色的生命之路护士...2021-09-18
- 整体推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2021-09-19
- 校正人生坐标走好为官之路2021-09-19
- 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2021-09-20
- 做生态经济文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21-09-20
- ×村救灾重建工作实施方案2021-09-15
- 全市有关救灾救济工作情况2021-09-25
- 抗击肺炎疫情救灾心得体会四篇2021-09-28
- 【精品】抗击肺炎疫情救灾心...2021-10-18
- 某县救灾应急预案2021-10-24
- 某县关于救灾救济工作的汇报2021-10-31
- 在救灾捐助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11-03
- 县紧急救灾救济工作实施方案2021-11-09
- 城市地震应急救灾的组织系统研究2021-11-13
- 市公安局救灾扑疫先进事迹材料2021-11-15
- 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探讨2021-09-20
-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2021-09-22
- 探讨如何教授2021-09-28
- 对于优化xx市营商环境措施探讨2021-10-12
- 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探讨2021-10-17
-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2021-10-22
- 关于电力物资公司走向市场的探讨2021-11-01
- 动物科学系实践教学特色的探讨2021-11-03
- 电子商务会计系统原则和运行...2021-11-06
- 政策执行研究中的新型模式探讨2021-11-09
- 科技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021-08-27
- 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作用分析2021-08-27
- 年科技局送科技下乡活动总结2021-08-27
- 走进科技馆,社会实践报告2021-08-27
- 中捷科技合作交流会捷举行2021-09-06
-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2021-09-09
- 煤矿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21-09-11
- 银行科技部经理助理述职报告2021-09-12
- 县科技局***同志先进事迹2021-09-13
- 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2021-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