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乡镇科协特色工作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2-01-20 15:31:27 浏览数:
**县城关镇位于县城所在地。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境内交通发达,通讯便利,资源丰富,市场繁荣,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3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8763人,其中农业人口4019人、1154户,总面积3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7800亩,旱土2400亩,水田2369.4亩。
      近年来,城关镇科协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县科协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科技兴镇的工作目标,突出抓好科普队伍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科协工作对经济建设的服务作用,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高科技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化,不断培植科技支柱产业,为本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镇科技工作连续三年被县评为先进单位,镇老龄科协连续三年被县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成功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
      一、组织健全,科技工作网络完善
      我镇对科普工作极为重视,制定了“开放带动,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依靠科普促科技,依靠科技促发展,抓好经济促科普的科协工作思路,把科协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把科协工作列入了全镇建设目标管理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镇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普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布置科普工作的有关事项,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顾问,镇长为组长,主管科技、农业、企业的领导为副组长,科技专干和镇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科技副镇长为组长,农、林、水畜牧水产站各站长和科技专干为成员的科普大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辐射,全面有效的新型的健全的科普管理和服务网络。
      二、坚持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我镇在不断强化对科协的领导和完善科普网络的同时,着力狠抓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一是有专门的场地镇农校、镇农科教中心、各企业业余技校和村(社区)科技夜校以及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现场。二是有专门的师资力量。师资来源有农校教师、科技专干、镇领导、镇属各站、企业科技人员、市、县有关部门专家、教授,以及有一定科技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科技示范户。三是面向广泛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是各行政村(社区)、企业单位基层干部和科技示范户、青壮年居民、职工。四是有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培训方法上采取科普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参观示范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选择适合在本镇推广应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在时间上基本做到每季度举办1-2期。近三年来,该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90期,受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4万余份、放映科普录相15场次,送科技下乡12次,举办科技咨询活动次,科技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通过培训和重点扶持,全镇共培植科技示范户140余户,其中市级以上科技示范8户、县级33户、镇级99户;农村基层干部培党员训率达95%以上,80%以上的农民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狠抓社区科普,突显工作特色亮点
      镇投入260余万元,建设好6个功能齐全的社区新办公大楼,依托社区阵地深入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一是硬、软件设施到位。在每个区建立健全了科普网络,为社区建立了科普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放像机等科普电教设备,建立了社区科普图书室,创建社区科普文明小区。二是举办各种专题的科教活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科教活动。如2006年9月启动了大型的“四进社区”活动,2007年5月启动以创建“和美家庭”、“和美社区”、“和美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和美”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科普培训活动,增强了广大居民的科普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区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社区创建成效明显。6个社区全部创建为县科普文明社区,其中创建省级1个,市级2个。
      四、科技经费保障到位,科技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镇政府十分注重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把科技投入列入镇财政年度预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安排不低于8万元的财政支出作为科技工作经费。各村(社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从村(社区)积累中提取一定的科普事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当地科普事业。各镇属企业也自觉按企业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工作。形成了一个以财政投入作引导的多元化的科技事业投入体系。近三年累计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已达40多万元,其中镇财政投入26万余元,从而确保了该镇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
      五、依托科技进步,着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镇突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在经济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一是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冰糖橙做优、蔬菜做强,养殖业做大”的总体思路。一方面,大力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全镇实现稻改菜800余亩,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示范建设,建成葡萄、无公害、蔬菜、**冰糖橙特种养殖等7个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等现代农业。通过对种养两业实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007年末,全镇1154户农民中有750户参与**冰糖橙、特种养殖业、无公害蔬菜、葡萄种植和退耕还林等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户参与产业化的比例达到67%,产业总值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1%。二是狠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招商引资的平台,是财政增收的源泉,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为推进全镇项目建设,对凡在本镇境内兴办的科技项目,都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通过资金、政策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多渠道的融资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全镇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使全镇的高新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镇属企业在科技引进和攻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7年末,我镇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年内共推进各类项目建设20个,其中年产值过亿元,被列为**县名星企业的项目有6个。通过科技兴镇,实现镇财政总收入达2300万元,2007年成功创建市级科普示范乡镇及全国文明村镇。 相关热词搜索: 科协 先进事迹 乡镇 特色 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