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李辉,胡洁)

发布时间:2022-02-21 15:28:48 浏览数:
 



[摘 要] “数字黄河”是新世纪提出的新的治黄理念,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作为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起着背景环境、空间基础和信息支持等多方面的作用。从系统的构建平台和使用的关键技术出发,介绍了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的数据体系及软件结构体系;从C/S和B/S模式两个方面,说明了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数字黄河” 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 COM+技术

1 概述

“数字黄河”是为适应治黄现代化和信息化所提出一个全新的现代治黄理念。随着“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一个服务于“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成为首要任务。作为“数字黄河”的地理基础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全流域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存贮、查询、分析、传输、共享等服务及综合治理应用等所必需的各种技术、基础数据、信息资源、政策标准等,是黄河流域水利信息的空间参考框架。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黄河”中对各专业应用系统来说,起着背景环境、空间基础和信息支持等多方面的作用。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是黄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对河情信息的显示漫游、查询统计、分析计算、制图输出等功能;而且,它以网络的形式发布黄河基本河情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查询方式,提高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全面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信息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系统平台及关键技术

2.1 系统平台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均是全世界在该行业的代表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性能、使用寿命、尽可能地减少重复投资等。

数据库软件平台:Oracle9i;

GIS基础平台:ArcGIS8.3;

开发语言: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

系统分析与建模工具:Rational 公司的系列产品;

版本管理: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2.2 关键技术

1)COM+技术构建中间件服务体系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系统采用中间件技术以实现软件功能资源的复用;按三层结构进行设计与开发,使用COM+技术实现中间层和构建中间件服务体系。

COM+ 已经成为Microsoft系统平台策略和软件发展策略的一部分。COM+紧紧地与操作系统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服务为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服务(有队列组件、负载平衡、内存数据库、事件服务、事务、对象池、安全模型以及管理特性等等),通过这些系统服务,可以方便地开发出多层结构的应用系统[1]。

除了COM+具有强大的功能外,COM+还具有以下优点[2]:

(1)拥有简易的操作界面。

(2)和Windows操作系统直接捆绑,不用另买。

(3)本身就是微软的产品,将享受微软的自动升级。

2)C/S+B/S混合模式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

本系统综合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对于C/S模式,服务器(Server)负责数据、文件、图像、图形的存贮、维护和管理,以及处理查询、访问等要求;客户机(Client)是用来为用户服务的计算机终端或图形用户接口。GIS应用软件安装在客户端,负责接受用户的处理要求,数据存贮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将用户的要求通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根据处理要求调用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对于B/S模式,可以在任何位置,利用与Internet相连的计算机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进行浏览和访问[3]。

3 系统数据体系

3.1 系统数据源

系统采用了多种数据源如图1,包括1:100万、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多种比例尺的专题地理数据以及流域背景数据,总数据量约5G。其中1∶100万基础地理数据范围为东经95~120°,北纬32~42°之间,行政区域包括黄河流域涉及的九省(区)外,还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江苏、安徽、湖北、重庆等省(市)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320万km 2;1∶25万基础地理数据范围为黄河流域涉及的所有1∶25万标准分幅地形图,共98幅,面积约141万km2。基础地理数据按主题一级分为11个基础地理要素类和1个黄河专题类。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按几何特性(点、线、面、拓扑)进行地理要素类的设计及编码划分图层[4]。专题地理数据主要包括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水资源利用分区、防洪工程体系、洪水风险范围等。流域背景数据是属性数据,通过关键字与地理数据关联,包括社会经济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和专题地理数据采用统一的数学基础: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高程标准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地图投影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

3.2 系统数据存贮

所有数据在统一数学基础之上采用Geoatabase模型存贮,数据库为Oracle9i,访问引擎为ArcSDE。对应数据源的分类,划分1:100万、1:25万、黄河专题三个地理数据集,每个数据集中创建对应的地理要素类,每个地理要素类对应地理数据集的每个图层。流域背景数据采用属性表存贮如图2。

4 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根据本系统分期建设的特点,设计方案将软件体系定为三层体系结构[5]如图3,便于系统的扩充和无缝升级,用户在进行系统提升时,无需考虑数据库端和客户端的改造,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追加功能模块即可实现整个系统的升级;局部需要高性能、大数据流量的工作岗位,采用C/S两层结构,应用软件直接和数据库端相连。

第一层为数据层(数据库),采用大型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9i,统一管理黄河基本河情信息数据。

第二层为应用层(服务器),包括GIS服务和WEB服务。GIS服务主要提供对数据层中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查询检索等功能,WEB服务提供基于浏览器的统一服务平台。

第三层为客户层(客户端),客户层分为两种类型:瘦客户端和胖客户端。胖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权限和功能上的需求又分为系统管理客户端、高级用户客户端和一般用户客户端。瘦客户端是基于浏览器的结构,用户不需要专门配置客户端工作软件,只需打开操作系统本身配置的浏览器,然后自动从WEB服务器端下载专业插件即可使用。瘦客户端适用于移动用户和一般的日常管理维护;胖客户端需要专门的软件配置,根据用户权限和等级,可配置ArcInfo、ArcEditor、ArcView,以实现不同等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

5 系统功能

黄河基本河情信息系统,分为9大功能模块:用户登录、数据库管理、地图控制、地图编辑、查询统计、制图输出、空间分析、三维显示和WEB发布。系统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来完成各项功能。

5.1 C/S模式模块功能

C/S结构体系主要实现数据库管理维护、数据输入输出、基于矢量数据的二维应用服务、基于DEM和矢量数据的三维应用服务、基于DEM的流域三维景观系统等功能。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地理数据服务子系统、二维应用服务子系统、三维应用服务子系统和流域三维景观子系统。

1) 地理数据服务子系统

地理数据服务功能包括数据库连接、数据库控制、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数据管理、视图管理等内容。通过SDE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后,利用数据库控制功能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如数据的清除、重置、删除要素集、删除要素类等;利用数据管理功能实现对数据表的管理,如字段增加、删除等;数据导入功能将不同格式的外部数据导入空间数据库;数据导出功能可以将空间数据库按指定的范围、指定的格式进行输出;通过视图管理功能,用户可以定义地理信息和各个专题的视图,实现属性字段的可见与隐藏,便于用户察看、操作自己感兴趣的视图。

2)二维应用服务子系统

二维应用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负责为C/S客户提供各种二维GIS功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图选择、快速显示与定位、灵活的图层控制、地理信息查询、专题信息查询、空间分析与统计和制图与输出。

3)三维应用服务子系统

三维显示建立于商用的三维GIS软件IMAGIS基础之上,利用DEM数据及属性数据,生成三维地形模型,从而实现三维地形的浏览和三维分析等功能,它是二维模块的有效补充。该子系统实现的功能有:DEM数据生成、三维显示漫游、重要工程属性查询、水淹分析、断面分析等等。

4)流域三维景观子系统

流域三维景观是基于3DBrowser开发的黄河流域三维地形浏览应用系统,它能够实现在微机平台上的海量数据三维场景实时漫游。主要功能包括三维场景生成、实时透视漫游,三维场景要素查询,制定飞行路线、按指定路线飞行、录制回放飞行路线等。

5.2 B/S模式模块功能

B/S结构体系主要功能包括基本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和分析、专题地图发布、用户管理、数据下载五个部分。

1) 基本地图操作

基本地图操作包括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距离量测、单位设置、比例尺设置、导航、图层控制、地图打印等。为客户端提供多种数据范围访问方式,包括分幅显示、按坐标显示、按行政区显示、按比例尺显示。通过控制显示比例尺提供数据的分级显示,确保多用户同时访问时的响应速度和地图要素的简洁、完备和地图的精美。

2) 信息查询和分析

空间信息的查询由ArcIMS中Spatial Server的Query Server来处理完成。对于空间信息的查询,系统提供多种方式进行,如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等。当用户选择空间要素后,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比如统计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3) 专题地图发布

基于ArcMap Server的影像服务,系统将ArcMap下定制的专题图发布到Intranet上,包括100万基础地理图、25万基础地理图、黄河流域位置图、黄河流域水系图、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图、黄河流域水文站分布图、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图、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图、黄河流域干旱指数图等九个专题。专题图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和更新,系统还允许添加新的专题图以适应新的需求。

4) 用户管理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访问的安全,设置了用户管理和安全设置。用户管理只是对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合法性验证;而安全设置则是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即每个用户都有一种特定的授权。系统记录每个用户的访问和操作日志并备案。

5) 数据下载

根据用户授权,用户可以申请数据,得到允许后通过压缩包下载。

6 结语

黄河基本河清信息系统信息丰富,现势性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图面新颖,体现了当今WebGIS的最新科技水平,是3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新产物,是“数字黄河”工程的起步工程。该系统的开发应用,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各业务部门提供了黄河基本河情数字化环境,为社会各界了解黄河、认识黄河、研究黄河提供了数字化窗口,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对于实现新时期的治黄目标、维

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大意义,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了保持系统的现势性,应及时对软件进行升级,以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Roberto Wolfler Calvo, Fabio de Luigi, Palle Haastrup, Vittorio Maniezzo.A distribut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aily car pooling problem[J].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04,31,2263-2278

[2] Michael G. Tait. Implementing geoportals: applications of distributed GIS.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J].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5,29(1),33-47 

[3] 张正兰,余义建.一种动态GIS的体系结构[J].计算机工程,2004,33(2), 196-197

[4] SZHH11-2003《“数字黄河”工程标准 黄河基础地理要素分层标准》[S] 

[5] “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概要)[Z].黄河网.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 设计 情信 系统 胡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