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坪电站引水隧洞坍塌冒顶综合处理施工技术(曹振中,张俊伟)
摘要: 湖北省保康县寺坪水电站引水隧洞洞室围岩为页岩,砂质岩,一般为薄层状结构,易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局部较破碎;洞室围岩类别一般为Ⅲ类,部分为Ⅳ、Ⅴ类围岩,局部易发生掉块和塌方等工程地质问题。隧洞出口压力钢管段在洞挖施工中于2005年3月17日和7月30日先后两次发生坍塌冒顶事故。通过对坍塌冒顶区域上部进行回填和固结灌浆后,在洞内坍塌体顶部打管棚超前支护,然后采取“短进尺、强支护”的措施,边清挖、边用钢拱架跟进支护,得以安全顺利穿越隧洞坍塌冒顶段。就引水隧洞坍塌冒顶综合处理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引水隧洞;坍塌冒顶;灌浆;物探测试;钢拱架支护;坍塌清挖
中图分类号: TV223.3+ 4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寺坪电站引水隧洞全长413.275m,由上平段、上弯段、斜井段、下弯段、下平段和压力钢管段构成。其中K0+290.8~K0+413.275m为压力钢管段,由平弯段和直管段组成,断面为城门洞型,开挖断面尺寸7.1m×7.1m。坍塌冒顶发生在压力钢管K0+342~K0+320m段。
2 第1次坍塌冒顶处理
引水隧洞出口压力钢管K0+342~K0+320m段2005年3月17日第1次发生坍塌冒顶时,坍塌区域贯穿整个山脊,在山顶形成一个12m×8m×4m(长×宽×深)的塌坑,塌坑四周伴有诱导裂隙出现。
坍塌冒顶处理方案分3步进行:①对上部塌陷区物探测试后进行清挖处理,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②先在洞顶进行塌方范围回填灌浆,再对冒顶塌方坑封闭及塌陷区周边进行固结灌浆,然后开始上部塌陷区清挖,并对清挖边坡进行支护,确保施工安全;③对洞内塌体进行清挖处理,支护封闭洞内坍塌段侧墙及顶拱。
2.1 防止塌方进一步扩大的施工措施
2.1.1 坍塌体上部处理
为防止雨水下渗,对坍塌体上部用彩条布遮盖;对于塌体顶部诱导裂隙采用M10砂浆进行封闭,防止雨水进入造成裂缝的继续扩散;在塌体上部坡面距裂缝1.5~2m人工开挖截水沟,防止雨季地表积水汇入塌坑。
2.1.2 加强洞内塌方部位下游15m支护
引水隧洞压力钢管段K0+342~K0+370m段已按设计要求安装钢格栅和固定锚杆,钢格栅采用钢筋骨架型式,间距1.0m,部分钢格栅立柱采用Ⅰ20型钢,并在钢格栅和围岩之间挂网格为20cm×20cm的φ6.5钢筋网,两侧墙回填C20混凝土,回填厚度小于20cm处和起拱线以上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喷护。
2.1.3 坍塌区域物探测试
为便于分析引水隧洞塌方松散体的范围,采用高密度电法测试,通过冒顶区、延伸区、完整区岩体电性差异,来了解松散体纵向和水平方向的延伸范围。由于高密度电法测试只能检测30m深度以内松散体的延伸范围,在上部坍塌体回填灌浆结束后,又采用跨孔声波法检测30m以下松散体的延伸范围。
2.2 上部塌陷的处理
上部塌陷区处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2.2.1 顶部减载清理
根据物探测试的松散体范围,首先对顶部进行减载清理到弱风化层,初步确定清理高度5m,清理范围距松动区外1~1.5m。为保证施工安全,清理先从塌陷区左右两侧进行抽槽开挖,再对上下游边坡自上而下分梯段进行开挖,梯段高度2~2.5m;左右两侧及下游开挖边坡坡比为1∶1.5,为尽量减少施工难度和对上游自然边坡的扰动,上游开挖边坡坡比为1∶0.75~1∶1。
2.2.2 封闭灌浆
沿冒顶塌坑(半径R=9m)布设一圈固结灌浆孔,分两序固结,共布设28个固结灌浆孔,灌浆孔底距洞顶1~2m。
2.2.3 松动区外5m范围内固结灌浆
上部塌陷区清挖减载后,沿开挖线外侧设置截水沟,确保外来水不侵入塌陷区,同时沿塌陷区范围浇10cm厚C25压浆板混凝土,然后对松动区沿裂隙松动圈(上下裂缝两侧)5m范围进行固结灌浆,灌浆深度按清挖高度确定。固结灌浆孔排距3m,呈梅花型布置,孔深距洞顶1m,孔数根据第1次物探测试成果决定。
2.2.4 清挖边坡支护
为保证清挖边坡的稳定性,先将坡面喷护10cm厚C20细石混凝土,再配置双向φ22@20cm×20cm钢筋、浇筑40cm 相关热词搜索:
冒顶
隧洞
引水
坍塌
电站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