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计划 >

高校图书馆的成本效益探析

发布时间:2022-03-11 15:38:45 浏览数: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摘 要:通过对图书馆成本效益的分析,提出了图书 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校成本效益;图书馆成本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19—0163—02

高校图书馆作为非盈利的单位,一直以来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对成本效 益的观念非常的淡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效益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 各个领域,2005年国家颁布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在高校中建立了成本核 算的办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学校的大量资金投入,而资金的投 入多少,以及这些资金所带来的效益如何,作为图书馆人员如果能树立成本与效益的观念, 才会有意识地节约经费,重视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拓宽信息服务渠道,为学校的教学、 科研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
1 图书馆的成本与效益
1.1 图书馆的成本分析

图书馆成本就是指图书馆为了达到其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为目的 而发生的经济支出。从经济学的角度,图书馆成本可做如下分类: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 本,其中,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业务量范围内不随图书馆业务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 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投入、各项设施投入、人员固定的基本工资等,属于一种决策无 关成本,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决策中可以不加以过多考虑;可变成本是指随着图书馆服务的业 务量(含服务数量和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购置成本、 加工成本、 流通成本(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付出各项费用、时间)、人力资源成本(激励性质的员工支 出)、各种维护费、办公费、水电费等等,属于一种决策相关成本。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决策 中,对成本的分析主要是对可变成本的分析,即分析这部分成本如何投入、投入的金额、投 入的方向和投入的结构等问题。关于可变成本投入及结构的问题也被称为图书信息资源配置 的效率和效果问题,它是图书馆管理者需重点关注的。
1.2 图书馆的效益分析

效益从其形式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指 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收入—成本支出,由于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非盈利 机构,不直接或不完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经济收入是较难以计量的,因而其经济效益是无 法也无需计量的。社会效益是指图书馆对实现社会教育职能、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物质 精神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全部作用,其表现是相当模糊,难于衡量。因 而目前许多图书馆主要采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效果,采用定性或量化 指标的方法来进行考核,如:各种文献资源的数量、文献开发产品的类型数量、馆际互借的 数量、参考咨询的数量、图书的借阅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数据库的点击下载率 等。但是,图书馆的效益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用数字来衡量的。
1.3 图书馆成本效益管理

对于图书馆的成本效益管理是旨在以较少的成本换取较多的收益 。在成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图书馆软硬件的条件好、 可利用信息资源的质量好和数 量多、服务质量高,就能实现较高的效益;反之,假设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效果不变,但此 时所投入的成本耗费少,则同样说明获取了较高的效益;否则,则说明获得较低的效益或几 乎不产生效益。
2 图书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对策

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考虑,一是在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考虑降 低成本,进行成本的控制。二是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要提高效益,充分的发挥各种 资源的效用。
2.1 合理分配经费,做好各种文献资源的配置

每年图书馆的经费都是有限的,比如购书经费,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年图书文献资料购置经 费占全校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5%,事实上,大多数的高校每年拨付的经费都不会大于这 个比例。因而如何合理的分配有限的经费购买价美物廉、针对性强、利用价值高的文献资料 ,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个好途径。
2.1.1 合理配置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有纸质资源和 电子资源两类,文献的购置多以纸质为主,电子为辅。电子资源因为其信息容量大,价格相 对较低,实用方便,更新速度快等优点在高校图书馆中日益广泛使用。比如广西财经学院图 书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年订购额为1 6000元,其收录的期刊达12 000多种,大约每种 1.33元,如以每种年12册来计,每册仅[CM(22]0.11元,超星数字图书全文数据库年订购额 为60 000元,可阅览100万册电子图书,相当于每册价格约0.06元左右,只相当于纸质图书的1/500左 右。此外电子书刊可以节省装订费、 存贮空间,通过下载和打印服务还可以收取一定的费 用,增加收入,因而购买电子文献是节省资金非常好的方式。
2.1.2 合理配置不同学科和读者层次的文献资源。在进行图书信息资源配置时, 满足信 息需 求的程度越高,图书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就越好,其利用率就越高。而对于信息的需求可 以从教师、工人、研究生、本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群体读者的需求情况以及学校发展状况、专 业设置、重点学科、教学安排以及承担的科研任务、办学特色等方面加以考虑,为此可成立 学校选书委员会或选书小组,或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由一线教学人员、 学科专家和图书馆 采访人员共同组成文献采集小组,还可采用组织师生图书现购、进行问卷调查、设立读者意 见箱、设立购书推荐栏网页等多种途径定期对读者进行调研,了解和收集读者的需求信息, 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文献采购,使购进的文献资源都能为读者所充分利用。
2.1.3 合理配置外文和热门书刊。外文书刊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读者面也不是很广, 应主动了解有关人员、专业教学、科研项目的需求,采用精选原则采购,尽量最大限度地发 挥外文原版书刊的利用率。对于热门图书,采取购买少量复本和制作电子图书相结合的方法 ,使电子版图书与印刷版图书的优势互为补充,既节省了一部分图书购置经费,读者又可不 受复本的限制而随时阅读。
2.2 加强馆际互借,共建共享数据库
2.2.1 馆际互借。高校间开展文献资源的馆际互借, 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一个有效 途径 。对于纸质文献的馆际互借,适合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图书馆间开展。如图书馆在购买文献时 ,对于非本校的重点专业而是他校重点专业且利用率不高的文献,可以相应的减少购置量和 复本量。而对与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则可以打破地理的局限,开展文献传递,如可参与CA LIS、国家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等等文献中心的网络“原文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开展 馆际间的文献传递服务,实现文献信息的高度共享,并且可以“一次传递,多次使用”,来 降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本。总之,馆际互借成本低于购书价格,通过分工协调采购, 调整文献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用途、类型和数量上的分布,可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的购 置成本,提高了文献信息的保障率。
2.2.2 共建共享数据库。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的种类繁多, 购买价钱不菲,各高校为了 满足 教学科研及用户的需求,往往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许多相同的数据库,造成资源的重复投资 。因而各高校间可通过集团采购等方式联合引进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或设立镜像站点,以实 现集中购买,多家使用;各馆再分工建立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样,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 共建共享,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整体的办馆效益。
2.3 挖掘信息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
2.3.1 挖掘各种网络资源。可依据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对Internet上相关免费的、试用 的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组织,建立网上“学术资源导航库”,扩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 的渠道。
2.3.2 自建特色文献数据库。可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地方特设,对各种类型的馆藏资源 和网络学术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自建特色文献专题数据库,变成特色馆藏资源,为 读者提供增值信息产品。还应尽量收藏本校毕业生学位论文,以较低的成本自建学位论文数 据库,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2.4 加强联合编目

联合编目是通过网络系统,各馆在编目时,利用中央书目数据库的全部 或部分数据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向其提供各自的馆藏信息。联合编目不仅保证了数据的 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编目成果高度共享,避免了各馆编目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约大量人力 和物力。比如说我馆每年花费3000多元的资金加入CALIS 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后,便能享用该 系统中高质量的编目数据,在不增加编目人员情况下,加工图书量从5万册增加到10万册, 相对上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2.5 加强宣传和读者培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低,很大程度上是读者不了解图书馆有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去利 用它。因此图书馆应该多形式、多途径的开展宣传工作,如采用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橱窗 、制作宣传网页、召开介绍会等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同时通过新生入学教 育、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在线教育等方式对读者进行培训,让用户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的 分布和特征,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和技巧,从而能迅速、准确、全面的查找有用的 信息,这样可在节约用户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2.6 加强馆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服务效能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批掌 握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的业务骨干和资源采集、整理、加工开发方面的信息 管理人才,那么将可以开发更多的信息资源供读者利用,将可以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 流通效率,将可以向读者提供内容更丰富、品质更高更优的服务,不但可以降低信息资源的 购置成本、加工成本、流通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各种维护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服务效益。 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 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馆员培训长效机制,通过进馆培训、定期讲座 、报告会、短期进修和攻读学位等形式, 让不同年龄、职称、专业的人员参加培训,及时  “换血”,以保证其高效的服务能力。
3 结束语

在当前文献资源成本日益高涨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利用有限的经费满足读者最大的需 求,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融入成本效益理念,对各项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加强成本 管理,使科学合理分配运用有限的经费,优化图书馆各种资源配置,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科 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骆正山.经济信息学[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谢丹.袁洪斌,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06,(1):30-32.
[3] 崔明.关于图书馆成本效益的思考[J].情报杂志, 2007,(1):89-90.
[4] 田桂兰.论图书馆的经营成本与效益[J].图书馆学刊,2007,(1):31-33.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效益 图书馆 成本 高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