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生态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文章阐述了金融生态的概念,提出了区域金融生 态建设的目标及建立良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金融生态;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9—0064—02
金融生态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各种金融资源彼此支撑、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功能 的一种自然的有机系统。它有3个方面的含义:①生态的主体,就是各种金融资源的总和; ②生态的环境,是指各种金融主体所生存的特定的时空条件;③生态的调节,是指生态主体 在一定生态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相互竞争、相互作用、整体进化的功能。
1 我国区域金融生态存在的非均衡现状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等经济带 ,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非均衡现状表现在3个 方面:①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2007年末,东部、中部、西部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 :23.5、5.8、6.3万亿元。这突出反映了各地区外向型经济程度的差异。②区域金融机构 发展不均衡。银行业金融机构地区分布状况:2007年末,机构个数占比东、中、西部分别为 :39%、24%、27%;资产总额占比东、中、西部分别为:64%、14%、15%。西部地区金融机构 组成结构相对较为单纯,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交通、民生、光大、华夏等全国 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在少数中心城市设有分支机构,除此之外便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 银行及城乡信用社。与之相比,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组成结构明显丰富,除四大银行外,大部 分新兴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及绝大多数外资银行机构都设在东部地区,由此构成东部地区多样 化的金融机构体系。③区域间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载体, 已经成为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放货币、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区域间金融市场 的发展差距极为悬殊。2007年末,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东、中、西部分别占比:89 .9%、1.6%、4.7%;保费收入分别占比:57.4%、17.3%、17%;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 司数,东、中、西部分别占比59.6%、12.4%、21.3%;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分别占比8 1.2%、5.5%、8.5%。可以看出,区域间金融市场东部地区发展很快,中、西部地区相对 落后。
2 区域金融生态非均衡的原因
2.1 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区域差异
率先改革的东部地区从市场化之初就努力构造金融活动与 运行的市场经济基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较快,市场发育程序较高,拥有相当程度的创新金 融工具,金融机构和企业有很强的拓展融资渠道的意识与能力,加上其自身利用金融资源的 成本消化能力不断增强,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该地区形成了较强的资本积聚能力。中、西 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投资主体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都比较弱,对金 融资源潜在的需求未能转化为现实的需求,金融资源只能产生较低的利用效率。由于东部与 中、西部区域间存在风险和收益的梯度差距,金融资源为获取较高的收益回报,通过各种渠 道从中、西部市场转移到东部地区。
2.2 一元化和二元化金融政策环境的矛盾
我国金融体制和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制度运行 环境二元化的特征。其基本格局是: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依靠市场的成分较多,制定的发展 战略往往是开拓型、创新型和开放型的;中、西部地区的金融计划成分占主导地位,市场发 育程序低,制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平衡型、保守型和封闭型,其目的在于满足静态的平均化 的边际收益。但金融调控则不是根据区域发展的差异因地制宜,而是更多地以区域金融运行 一体化为前提,强调金融政策的统一性。这造成了事实上的政策不公,等同于对中、西部这 样不发达地区的“政策歧视”,进而容易诱发地区金融经济利益的摩擦。
2.3 金融市场化差异对微观金融主体的刺激不同
新兴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非银行机构遵 循经济理性原则,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在配置分支机构时过多积聚在东部地区,一方面促使 东部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受到冲击,被迫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同业竞争机制和行业 协作机制,并且较早建立的金融市场又形成了金融资产流动的极化效应,凭借这一效应引致 大量区域外资金流入。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组织结构单一,银行无论是在资金计 划,还是在信贷方向上都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过多干预,很难切实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需要,同时上级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致使其在松与紧的狭小空间内顾此失彼,无法达到 应有的经济效果。
3 建设良好区域金融生态的建议
3.1 加快经济发展,夯实金融生态的经济基础
3.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 知识产权,以提升产业结构和整体经济竞争力。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缓 解资源环境约束,统筹人和自然协条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社会质量。
3.1.2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重抓好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实力。加快农业结构 调整,稳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稳步发展林业,大力培育和发 展龙头企业,加强优势板块和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以促进经济一体化为 中心,发挥区域优势,重点推进产业、交通、市场和科技对接,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积极参与产业分工。
3.2 出台优惠政策,促进金融生态和谐
减免规费。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应精简的项目审批一律精简;制定减免企业办理抵押 贷款和银行处置抵债资产所涉费用相关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和项目,并把个人办理贷款抵押 也纳入规费减免范围。简化收费环节,把收费手续全部纳入当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阳光操 作”,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加强收费的检查和监督,对涉 费部门乱收费、超标收费和违反规定程序操作的行为严肃处理。
实行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进行贴息,鼓励中小企业争上高新技术项目,支 持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农村建设贷款进行贴息,支持农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大户和改 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进行贴息,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合 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
建立金融奖励机制。政府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发展情况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黄金客户培植情况、不良贷款降比情况和自身经营效益进行综合考 核,按照考核结果,对金融机构有功人员进行物质奖励,鼓励金融机构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 公正执法,维护金融生态的金融权益
4.1 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严厉惩治违法金融活动
建立良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利用多种手段清收不良贷款。对逾期拖欠的进行行为告知,催 收还款,签订还款计划;对久拖不还、恶意逃废悬空的进行公示,实行黑名单制裁;对公务 员欠款的采取行政、纪律手段,限期归还;在欠款集中的重灾区,对“钉子户”进行曝光。 要建立健全金融“三乱”预警监测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及时监测,及时通报司法机关,及时 取缔和制止,把金融“三乱”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司法部门与金融部门要建立联席会制度 和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沟通金融监管信息,构筑“打击使用,贩运、制造假人民币,逃汇 、骗汇、套汇、出口骗退税、外汇黑市交易以及洗钱”的社会网络体系,净化人民币和外汇 市场。
4.2 加大执行金融纠纷诉讼案件力度
金融部门与法院建立联合协调协作机制,对金融纠纷诉讼案件采取专项受理、专项审理、专 项执结,全面清理和处理积累案件,提高审结率、执行率。司法部门要制定支持金融维权工 作意见,减免金融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执行等相关费用,采取“先执行、后收费”的优惠 政策,对执行到位的奖金和资产及时全额划转银行。
5 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构建金融生态的保障机制
5.1 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的服务和诚信水平是金融生态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国中介行业的成长并不顺利,一些中介机构容易被买通作假。因此,培育和发展 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是改善金融生态的重要而又长期的任务。
5.2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 场运作”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担保公司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 理制度,补充资本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损失追偿机制,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功效。建立健 全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机制,明确担保放大系数和风险分摊比例,有效分散信贷风险 。
5.3 健全各类信用组织
政府要指导成立各类个人信用协会,通过联保互保形式,解决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资金不足、市场行情、财力管理、信用建设等问题。要倡导成立中小企业信用协会 ,促进会员相互沟通和交流信息,加强信用自律,推广信用产品,为会员在融资、担保、投 资和商业往来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便利服务。
5.4 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
财政、工商、房地产管理、司法等部门要加强社会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和经营活动的监管,规 范从业行为,同时督促其与主管部门脱钩,实行市场化运作;中介机构要建立服务公约,加 强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
6 结束语
总之,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界、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 同努力。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中央银行推动、金融部门完善、企业主体自律、相关部门配合 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经济环境、行政环境、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中介环境、金融内部环 境“六大环境”,最终实现金融主体产权制度完善、金融生态平衡、金融自我调节灵敏,促 进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若干问题[N]金融时报,2005-11-02.
[2] 本报评论员充分认识金融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N]金融时报,2006-07-0 4.
[3] 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11).
[4] 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静,曹凝蓉,方爱国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热门文章:
- 2024年(8篇)工作述职报告汇...2025-01-11
- (2篇)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2025-01-11
- (9篇)党支部工作特色亮点党...2025-01-10
- 2024年XX图书馆工作总结报告...2025-01-08
- 2024年-政工工作个人三年工...2025-01-07
- 2024年第三季度个人工作小结...2025-01-07
- 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2025-01-06
- 2024年街道党工委工作总结暨2...2025-01-06
- 2024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2025-01-06
- 2024年度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2025-01-05
相关文章:
-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2021-08-27
-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2021-09-15
- XX市群众集访现状、成因及对策2021-09-20
-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2021-09-20
- 浅谈账外资产的成因、形式及...2021-09-20
- 浅析漏征漏管户的成因及对策2021-09-20
- 县(市)道路交通违章的成因及...2021-09-24
- 关于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的成因...2021-09-24
- 新时期群体性纠纷的成因与对策2021-09-24
-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2021-09-24
- 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2021-08-27
- 广播电视台站会计信息真实性...2021-08-27
- 自媒体下旅游企业营销对策2021-08-27
-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2021-08-27
- 当前“微腐败”主要表现及治...2021-09-06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存...2021-09-13
- 退耕还林(草)的现状、问题...2021-09-13
- 经营城市理论思考及对策2021-09-13
- ×公路收费处目前征费工作中...2021-09-15
- XX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2021-09-16
- 公安队伍管理现状问题调查分析2021-09-16
- 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思考2021-09-24
- 乡镇财政现状的思考2021-09-26
-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2021-09-29
-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2021-10-02
- 县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与对...2021-10-06
- 乡镇政府的现状和定位2021-10-09
- 我国企业价值现状的一般分析2021-10-11
- 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2021-10-18
- 固体废物的现状及循环利用的...2021-11-01
- 生态环境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021-08-27
- 政治生态自查报告&市政协修复...2021-08-27
- 2020年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评价...2021-08-27
- 2020年度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情...2021-08-27
- 年市生态环境局一季度工作总结2021-08-27
-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2021-08-27
-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强...2021-08-28
- 政治生态存问题和不足2021-09-06
- 对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2021-09-09
-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2021-09-15
- 谈电子商务区域经济发展影响2021-08-27
-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2021-08-27
-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2021-09-14
- 探讨物业管理区域内各专业管...2021-09-22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2021-09-24
-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2021-09-25
- 在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工作会议...2021-09-28
- 在贯彻落实区域经济会议精神...2021-09-28
- 谈人才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2021-09-28
- 论区域投资促进信息平台的建设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