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背景下的福州城市园林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6 15:15:08
浏览数:次
摘要:福州城市园林建设是福州优化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也福州市实施海西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福州市城市园林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福州城市园林建设置于海西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希望能为福州市的园林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海西;福州市
一、福州城市园林建设成就与问题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对福州而言,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福州优化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福州充分展现省会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福州城市园林建设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思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福州市于2003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成果,福州市始终坚持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持续加大对城市园林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市财政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仅2004-2008年五年之内城市园林专项经费总投入就达13亿元,全市城区新增园林绿地2787公顷。近年来,福州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大手笔”,更是创造了许多标志性的工程:投资2亿多元新建占地约815亩的福州动物园;仅征迁费用就投入约1.2亿元的温泉公园改扩建项目等。福州市尤其重视中心城区园林绿地建设,不断地扩大城市公园、景区绿地面积,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公园,仅2009年,建成开放了西湖公园大梦松声景区、环西湖左海步行道、乌山北坡公园、鼓楼前公园。截至2009年底,福州市城市公园总量已达45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61平方米、绿地率36.53%、绿化覆盖率40.02%,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福州市还陆续全部免费开放城区所有公园,市民在500米之内步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公园、绿地或广场。
这些公园和绿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不仅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到公园散步、健身、跳舞、唱歌,已成为榕城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福州的城市园林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现阶段福州市园林建设档次相对较低、绿化养管不太到位、文化的内涵挖掘不足与品位有待提升等问题,影响了福州的省会中心城市形象。正如2009年3月23日至24日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对福州市的复查结果,专家组对福州市园林绿化总体比较满意,但同指出时存在绿化精品不多、档次不高、绿量有待提高、“显山露水”工程有待进一步推进等问题。
在海西战略纵深推进与实施的大背景下,对福州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建设承载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其必要性与紧迫性更加突出。本文就尝试在海西战略背景下,重新思考福州城市园林建设问题。
二、海西发展战略及其对福州城市园林建设的要求
2009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西发展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海西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海西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包括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在海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福州的城市建设与环境营造也是关系到海西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要充分认识到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全局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包括园林建设在内的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树立精品理念、特色理念,做好城市规划与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同时,精心打造投资、休闲、宜居环境,进一步促进创造财富的各类要素在福州集聚涌流,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
显然,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与环境营造中核心内容,必须在园林建设中创造精品,提高文化品位与档次,才能提高福州的城市形象,打造宜人的人居环境,使福州成为实施海西发展战略的有效载体。
三、海西背景下的福州城市园林建设思路
正如上文所述,福州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海西发展战略对福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就福州城市园林如何在海西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提出几点思路:
(一)挖掘福州古典园林的内涵,提高城市园林的品位与档次
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2100多年汉初闽越王无诸时代。历史上曾有福州西园、芙蓉园、西陂园、石仑园、中伎园(又名西园)、宿猿洞、环碧轩、半野轩、双骖园、将军府花园、杏坛、伊园、大梦山房、欧冶池、桂斋、南公园、萨家花园、三桥俱乐部等名园。这些古典园林虽然大多已不复存在,但有些仍保留一些遗址。另外,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福州古园林与苏州古典园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历史脉络关系,因此在合适的时机与地点,可考虑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恢复与重建部分古典园林,以此来提高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品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讲究诗清画意,通过文学意境的创造以求得“小中见大”;其次要充分利用福州的自然山水,营造自然式的园林;再次植物配置应以榕树、樟树、桂树、荔枝、龙眼、白玉兰、广玉兰、松、竹、梅、月季、腊梅等以乡土树种为主。
(二)引进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提升城市园林规划档次与水平
要吸取近自然园林、生态园林、山水园林等国内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机构与专家参与福州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同时通要经常组织专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各地园林建设的成功经验与经典范例,并针对福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创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先进理念的园林精品。与此同时,要注意学习借鉴台湾园林的成功经验,并加强与台湾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种模式来提高福州城市园林规划的档次与水平,同时还加强台湾各界的认同感,为海峡两岸的全方位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提高施工水平,提升城市园林建设质量
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绿化施工过程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对现场施工员的施工水平要求较高。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要通过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还强调追求工程的艺术感,在植物配置方面则更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其效果要给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移步换景”感受。而恰恰是这一点在某些部位仅凭设计可能难以体现要达到效果,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比如自然式植物搭配、微地形处理等。另外,由于施工人员技能、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穴、槽熟练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就完全不同,观感反差较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保证有优秀的项目经理及施工员,杜绝无园林专业知识的施工员现场管理施工,以此来提高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
(四)加强监理单位的监督职能,保证城市园林建设质量
绿化工程监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是综合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此外还具有施工方法不一,质量要求不一,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程项目的质量更难以控制。基于园林绿化工程的以上特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应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督促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另外,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监理企业,要适应园林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不断研究新情况,找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新对策,培养具有丰富的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经验,具备园林绿化或风景园林专业知识,掌握监理业务知识,真正能胜任绿化工程监理工作的监理人员。
(五)强化园林绿化后期养护与管理,提高城市园林建设效益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环节。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当然,市政绿化工程建设业主也应加大管理力度。市政工程应调配园林专业人员,负责绿化专项。只有对绿化工程进行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加以关注,对设计、施工、监理全面把控,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协调处理,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祁新华,陈烈等.近自然园林的研究[J].建筑学报,2005(8).
3、敖惠修.应用生态学观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广东园林,2001(1).
4、袁兴中,刘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4).
5、杨清,许再富,易国南等.生态园林的特征及构建原则综述[J].广西农业科学,2004(1).
6、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3).
(作者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