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答案

发布时间:2021-08-27 19:45:45 浏览数:

 地域文化(专科)

 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 一、单选题 (共 25 题)

 1. 《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2. 每年( ),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

  B. 正月十五

  C. 二月二

  D. 六月六

 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A. 青海

  B. 黄帝和西王

  C. 夸

  D. 黄帝

 4. 青海( )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撒拉族

 5. 截至 2008 年, ( )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 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

  B. 10

  C. 11

  D. 12

 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 )的祖先。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7. 青海地区( )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

  B. 民族

  C. 地区

  D. 社会

 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 )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

  B. 祁连山

  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

  D. 昆仑山

 9. 撒拉族主要从事( )。

  A. 商业

  B. 农业

  C. 牧业

  D. 园艺业

 10. 乐都话共有( )个声调。

  A. 3

  B. 4

  C. 5

  D. 6

 11. 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 )独居。

  A. 土蕃

  B. 藏人

  C. 羌人

  D. 蒙古人

 12. 明代屯军的江浙( )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 中原

  B. 江浙

  C. 江淮

  D. 北京

 13. 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彩陶花纹中( ) 为过去所罕见。

  A. 变体蛙纹

  B. 螺旋纹

  C. 菱形纹

  D. 人面形

 14. ( )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A、

  A. 民和

  B. 湟源

  C. 互助

  D. 大通

 15. 1964 年 10 月 16 日 15 时,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A. 氢弹

  B. 原子弹

  C. 导弹

  D. 炸弹

 16. 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 万年前的( )晚期。

  A. 新石器时代

  B. 青铜器时代

  C. 旧石器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17. 伊斯兰教寺院教育,又叫经堂教育,于明朝晚期由( )开创。

  A. 马万福

  B. 王岱舆

  C. 胡登洲

  D. 刘智

 18. (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风貌得天独厚,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摄影创作资源,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天然宝库”“摄影家的天堂”。

  A. 青海湖

  B. 三江源

  C. 黄河源

  D. 长江源

 19. 青海各民族在饮食上,不但追求美味和美观,而且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食品中,体现了美学的文化意蕴。典型代表美学意蕴的食品有( )

  A. 汉族的中秋月饼

  B. 羊肉面片

  C. 拉面

  D. 锅盔

 20. ( )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

  A. 格鲁派

  B. 噶举派

  C. 宁玛派

  D. 萨迦派

 21. 青海汉族民间文艺从形式分,大致可分为唱、( )、说三个系列。

  A. 弹

  B. 诵

  C. 歌

  D. 对白

 22. ( )素有藏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民间舞蹈主要由“卓”“伊”“热巴”“热依”和“国哇”等几大类组成,风格迥然,异彩纷呈。

  A. 玉树

  B. 果洛

  C. 西宁

  D. 乐都

 23. 齐家文化除铜器之外值得注意的又一文化元素是( )。

  A. 彩陶文化

  B. 青铜器文化

  C. 玉文化

  D. 建筑文化

 24. ( )年,代表苯教势力的朗达玛登上了赞普宝座。

  A. 836

  B. 837

  C. 838

  D. 840

 25. 被称为“六国之水”的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澜沧江

  D. 金沙江

 二、多选题 (共 10 题)

 26. 在蒙古族的节日中,蒙古族的( )活动在青海颇有特色。

  A. 祭海

  B. 赛马会

  C. 那达慕大会

  D. 祭俄博

  E. 古尔邦节

 27. 海西蒙古族制作美食“秀麦尔”充满了蒙古族古老、传统的宇宙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 圆锥形的炒面代表须弥山

  B. 四边的奶皮子代表四大洲

  C. 顶端的酥油代表宇宙的北极星

  D. 木制器皿的盖子中装曲拉作为底座,代表着大海

 28. 到明代,青海境内形成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有( )

  A. 藏族 、蒙古族

  B. 保安族

  C. 撒拉族

  D. 土族

  E. 回族

 29. 在青海,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门宦有( )。

  A. 虎夫耶

  B. 库布林耶

  C. 戛地林耶

  D. 哲合林耶

 30. 青海蒙古族群众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包括( )寓言等,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A. 民歌

  B. 颂辞

  C. 英雄史诗

  D. 谚语

  E. 故事

 31. 热贡艺术中与斯巴霍相类的题材还有( )《坛城图》和《净土图》等。

  A. 《须弥山图》

  B. 《四大洲风火土图》

  C. 《世界形成图》

  D. 《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

 32. 青海文化遗产是弥足珍贵的,具有( )等多方面的价值。

  A. 历史价

  B. 文化科学价值

  C. 文化教育传承价值

  D. 经济价值

  E. 重要价值

 33. 青海社火在“闹”和“耍”的狂欢中,获得了情感的释放与满足,堪称青海汉族的狂欢节。其文化功能主要有( )

  A. 维系功能

  B. 教化功能

  C. 祭祀功能

  D. 传播功能

 34.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生物资源

  D. 气候资源

 35. 中共青海省委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必须大力弘扬( )的青海意识。

  A. A、自信

  B. 开放

  C. 创新

  D. 改革

 三、判断题 (共 10 题)

 36. 青海是格萨尔的故乡。( )

  正确

  错误

 37. “近看是山,远望成川”是形容昆仑山山峰连绵的。( )

  正确

  错误

 38. 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

  正确

  错误

 39. 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游牧民族是藏族,但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并非是由单一的藏族发展传承下来的,而是其他民族不断地进入高原,与之融合,或受其影响,不断进步整合才形成今天青海以藏族为主体的游牧文化。( )

  正确

  错误

 40. 青海拥有许多旅游资源“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三江源、青海湖、鸟岛、昆仑山、唐古拉山、塔尔寺、气帘草原、原子城、可可西里、隆宝滩、柳湾古墓群、结古新寨嘛呢石城、万丈盐桥等均是垄断性旅游资源。( )

  正确

  错误

 41. 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的文化。( )

  正确

  错误

 42.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 6380 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

  正确

  错误

 43. 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无文字。( )

  正确

  错误

 44. 青海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兼容、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融合共进的辉煌历史。( )

  正确

  错误

 45. “西宁贤孝”主要曲目源于明清两代讲唱民间故事的“宝卷”。( )

  正确

  错误

 一、单选题 (共 25 题)

 1. 山地纪录片节从 2008 年的 22 个国家、343 部纪录片参与,发展到 2014 年的 35 个国家和地区的 540 部影片角逐( )大奖,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会。

  A. “玉昆仑”

  B. “玉珠峰”

  C. “青海湖”

  D. 格尔木

 2. 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 ),因此有着丰富的( )生产经验。

  A. 畜牧业

  B. 农业

  C. 商业

  D. 手工业

 3.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 )的祖先。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4. 根据现有资料,固土布.兰巴尼是来青海传播伊斯兰教的( )阿拉伯人。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5. 有关撒拉族族源传说的历史传说是()。

  A. 《古兰经》

  B. 《南京珠玑巷》

  C. 《牧鞭的来历

  D. 《骆驼泉》

 6. 杀年猪是河湟百姓过年时的一件大事,每年杀年猪时,主人家都会邀请街坊四邻一起品尝新年中的第一道美味,( )则是主人招待客人时必备的食品之一。

  A. 香肠

  B. 乞马

  C. 风干肉

  D. 腊肉

 7. 隋唐时期,( )在青海历史文化上有重要影响。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 鲜卑文化

  B. 藏族文化

  C. 吐蕃文化

  D. 羌人文化

 8. ( )对与之朝夕相处的“五畜”(牛、马、山羊、 绵羊、骆驼)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的服饰中随处可见对“五畜”的歌颂。

  A. 藏族

  B. 土族

  C. 蒙古族

  D. 回族

 9. 约在距今约 6000 年前,青海地区进入了( )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A. 辛店文化

  B. 齐家文化

  C. 卡约文化

  D. 马家窑文化

 10. 青海地处边卫,文化落后,明代的( )开展,使得西宁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有一定改观。

  A. 儒学教育

  B. 佛学教育

  C. 道教教育

  D. 社学

 11. ( )被我国史学界认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A. 贞观十一年

  B. 长安元年

  C. 唐永徽二年

  D. 载初二年

 12. 西宁话一共有( )个韵母。

  A. 20

  B. 23

  C. 25

  D. 30

 13. 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 因缘观

  B. 生命平等观

  C. 生态平衡观

  D. 物竞天择观

 14. ( )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

  A. 格鲁派

  B. 噶举派

  C. 宁玛派

  D. 萨迦派

 15. ( )在青海历史上没有出现?

  A. 羌族

  B. 吐谷浑

  C. 吐蕃

  D. 女真族

 16. ()是类似快书、顺口溜的一种诵说曲艺。

  A. 打搅儿

  B. 太平秧歌

  C. 民间小调

  D. 倒江水

 17. ( )西巡,征服了吐谷浑,疏通了丝绸之路,发展了中西贸易的目的,并在青海湖地区重设西海郡,使中原王朝直接统辖地区延伸到整个青海北半部地区晚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太祖

 18. 青海的各个( )都是一地的宗教文化中心,是研究其教派缘起、发展、派别形成及各宗派理论异同的重要史料。

  A. 州府

  B. 宗教教派

  C. 中小学堂

  D. 宗教寺院

 19.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

  A. 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 第三极

  C. 世界物种大熔炉

  D. 高原大陆

 20. 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 万年前的( )晚期。

  A. 新石器时代

  B. 青铜器时代

  C. 旧石器时代

  D. 金石并用时代

 21. 唐代诗人李白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之“天山”是指( )。

  A. 昆仑山

  B. 祁连山

  C. 唐古拉山

  D. 巴颜喀拉山

 2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 )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新引擎。

  A. 文化产业

  B. 农作物产业

  C. 工业

  D. 建筑业

 23. 由于青海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和游牧文化在青海地区并存、互补、交流,显示出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A. 商业文化

  B. 多民族文化

  C. 农耕文化

  D. 汉文化

 24. 从( )“七彩袖”中,可以看到这个民族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A. 藏族

  B. 撒拉族

  C. 土族

  D. 蒙古族

 25. ( ),中原王朝对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进行占领和开发,设置郡县,屯田移民,青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A. 西汉中期

  B. 东汉中期

  C. 唐朝

  D. 秦朝

 二、多选题 (共 10 题)

 26.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土族分布在全县 22 个乡镇,最为集中的地区是( )、( )、( )、( )几个乡镇,约2 万人。

  A. 官亭

  B. 中川

  C. 甘沟

  D. 马营

  E. 前河

 27. 湟源素有“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称,明清时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重镇,( )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通达四海。

  A. 英

  B. 法

  C. 美

  D. 俄

 28.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六月会”是比较典型的宗教型节日。“六月会”上主要的仪式有哪些?

  A. 祭献

  B. 驱邪

  C. 祈祷

  D. 舞蹈

 29. 蒙古族人爱吃白食。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根”,是牛、马、羊的奶制品,白食主要包括( )

  A. 奶豆腐

  B. 奶酪

  C. 奶皮

  D. 奶糕

 30. 青海省旅游文化特点有( )。

  A. 垄断性

  B. 多样性

  C. 独特性

  D. 代表性

  E. 神秘性

 31. 青海省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特别是( )最为密集。

  A. 西宁

  B. 民和

  C. 乐都

  D. 大通

  E. 湟中

 32. 青海的汉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 )。

  A. 畜牧业

  B. 商业

  C. 手工业

  D. 养蜂业

  E. 制造业

 33. 2007 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它是( )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品牌,每两年举办一次。

  A. A、中国诗歌学会

  B. 中国散文协会

  C. 中国作家协会

  D. 青海省人民政府

 34. 青海的蒙古族口头文学繁荣,( )等颇为丰富。

  A. 口头史诗

  B. 谚语

  C. 笑话

  D. 故事

  E. 小说

 35. 自 3 世纪以后,青海地区民族政权更迭、民族迁徙不断,青海境内( )等多种文化汇合,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并存、共同发展的雏形。

  A. 中西亚文化

  B. 本地羌文化

  C. 中原汉文化

  D. 北方草原文化

 三、判断题 (共 10 题)

 36. 藏族畜牧类型主要以繁殖绵羊为主,绵羊对高原寒冻、雪灾、大风等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这是藏族群众根据生态环境对牲畜进行选择的结果。( )

  正确

  错误

 37.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正确

  错误

 38. 青海话中的一些地名词是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双语合璧而成,青海人形象地俗称其为“风搅雪”。( )

  正确

  错误

 39. 传唱《格萨尔》诗史的“掘藏艺人”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 )

  正确

  错误

 40. 青海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兼容、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融合共进的辉煌历史。( )

  正确

  错误

 41. 青海各民族间的政治地位是相对平衡的,不平衡是暂时的。( )

  正确

  错误

 42. 藏传佛教对回族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对穆斯林民族行为和道德上的规范,对礼仪、礼俗、节日、生活习惯的影响,都发生着全面的核心作用。( )

  正确

  错误

 43. 从韵母角度来说,循化话有 30 个韵母。( )

  正确

  错误

 44. 藏语使用人群分布很广,遍及西藏以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的部分地区。( )

  正确

  错误

 45. 民国时期青海的近代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全省有初等、中等学校 960 所,在校学生 5.4 万余人。

 ( )

  正确

  错误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 青海电大 7814 地域文化(专科)

 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 一、单选题 (共 25 题)

 1. 《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2. 每年( ),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

  B. 正月十五

  C. 二月二

  D. 六月六

 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A. 青海

  B. 黄帝和西王

  C. 夸

  D. 黄帝

 4. 青海( )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撒拉族

 5. 截至 2008 年, ( )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 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

  B. 10

  C. 11

  D. 12

 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 )的祖先。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7. 青海地区( )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

  B. 民族

  C. 地区

  D. 社会

 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 )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

  B. 祁连山

  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

  D. 昆仑山

 9. 撒拉族主要从事( )。

  A. 商业

  B. 农业

  C. 牧业

  D. 园艺业

 10. 乐都话共有( )个声调。

  A. 3

  B. 4

  C. 5

  D. 6

 11. 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 )独居。

  A. 土蕃

  B. 藏人

  C. 羌人

  D. 蒙古人

 12. 明代屯军的江浙( )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 中原

  B. 江浙

  C. 江淮

  D. 北京

 13. 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彩陶花纹中( ) 为过去所罕见。

  A. 变体蛙纹

  B. 螺旋纹

 善待他人,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待他人,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他人,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他人,就是“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世界很大,人心很杂。红尘很深,人世浮华。你所遇到的事,哪能没有烦心的事?你所遇到的人,哪能都是满意的人?想的浅一点,活着就该随遇而安!看的淡一点,头顶就有一方蓝天!

  善待别人,就是平日里的积德;善待自己,就是你想得明白!

  善待自己,需要我们平淡地看待虚浮的名利,理智的去掉莫名的烦恼,巧妙的解除心灵的羁绊。

  善待自己,不是自我放纵的我行我素,不是盲目包庇的自我肯定,不是自鸣得意的孤芳自赏,善待自我,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一种完善,一种超越。

  善待自己,学会放弃,得而不喜,失而不烦,弃而不悔,多一份执着和自信,添一份洒脱和从容,才是潇洒快乐的人生!

  善待自己,学会原谅。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很累。

  欢迎您的光临,Word 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双击可删除页眉页脚.谢谢!你的意见是我进步的动力,希望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更上一层楼。

 国家开放 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本、专、一村一所有专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起到基础导学作用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课程任务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导向,从学习者如何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的角度,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一个专业的学习,同时描述国家开放大学基本的学习方式,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解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基本术语的涵义,使学生能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工具辅助完成学习活动,并且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相关事务与管理规定。使学生初步具备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能力。

 二、先修课 要求

 无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理解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专业平台,熟练基本的远程技术学习操作技能,掌握远程学习的学习方法,较好利用国家开放大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网络课程完善、课程内容新、课程形式丰富、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通过网络,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讲授与实践统一考虑。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

 3.对于重要概念、关键技能和方法等问题可辅以网上答疑讨论的形式。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的教学要求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1. 了解: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2. 理解: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

 3.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 18 学时,1 学分。其中网络课程为 13 学时,课堂练习和实验为 5 学时。

 二、 课程呈现方式 课程以网络课程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课程呈现方式以视频、动画为主,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每段视频、动画不超过 8 分钟。视频以

 学习发生的场景为主,也可以是学生访谈,体现一定交互性。课程内容可以在手机、PAD、计算机、电视等多种终端上呈现。

 根据课程呈现方式,课程要做到只选取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必备知识,摈弃过多的理论知识,尽可能简捷。实用、方便、模块化设计,基于问题、案例形式呈现。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章节 序号 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学时 课堂练习和 实验学时 1 认识国家开放大学 3 1 2 完成专业学习 3 1 3 完成课程学习 3 1 4 网上学习操作技能 2 1 5 学生事务服务 2 1 合计 13 5 四、考核 本课程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100%国家开放大学考核。开放教育的学生应严格执行该课程的有关考核文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 、学习活动一:认识国家开放大学(3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走进国家开放大学 (一)基本介绍 介绍国开的历史,办学模式,提供的学科门类等。

 (二)案例导入

 由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讲述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体会与收获(由学生讲,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特点和优势讲出来,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等。)

 (三)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 1.在线学习平台; 2.教师(教师群体与角色); 3.学习者(个人角色与学习小组创建); 4.学习资源(文字教材、录像、网络课程、流媒体资源、全媒体数字教材、小课件等); 5.学习活动(网上教学活动、论坛讨论); 6.支持服务(获得途径:面对面的服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在线即时答疑系统); (四)拓展内容 报名渠道,获得学习资源,买书,有困难时候如何寻求帮助。

 任务二

  如何有效学习 (一)学习策略 1.纸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认知策略; 2.制定计划、自我监控与调节; 3.学习时间管理、学习资源与环境利用、互动空间与手段(QQ 群、课程论坛、学习空间)、学业求助策略。

 (二)学习方式 1.自学(自己阅读学习资源,做测试与练习); 2.听讲(听看讲课视频或音频、面授);

 3.体验; 4.探究; 5.问题解决; 任务三

  学前准备 了解并完成一些学前准备工作,从学习方法、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学习环境等多方面了解自身的情况,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介绍,教学环境;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策略与方式;  掌握: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学前准备; 2 、学习活动 二 :完成专业学习(3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走进专业 1.专业概况、 专业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专业学习的知识、能力要求。

 2.本专业师资队伍、学生概况、毕业生风采。

 任务二

  专业学习过程和 评价 1. 本专业的学习过程及主要环节 2.该专业与社会证书或社会考试的接轨,学分互换等问题。

 任务三

  学位授予及其他

 1.申请学位相关要求。

 2.了解转专业、转学等相关政策。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概况及师生概况;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专业学习过程及主要环节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位授予资格、转学与转专业相关要求 

 3 、学习活动 三 :完成课程学习(3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选择课程 通过学习风格测试、咨询学业顾问、体验课程学习,进一步明确个人的学习要求,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组合。

 1.搜索课程; 2.了解课程; 3.体验课程。

 任务二

  课程学习 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入手,完成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拿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的单科结业证书。

 1.浏览与订阅资源; 2.参加面授辅导; 3.完成作业; 4.参加学习活动; 5.参加考试; 6.参加实践活动; 7.单科结业; 8.课程评价要求(如形考、终考、网考等具体要求)。

 拓展内容:非学历课程学习、面授安排、学习积分等。

 任务三

  互动与分享

 协作学习;知识分享;校友互助。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及如何选择课程;  理解:如何协作学习、知识分享、校友互助;  掌握:如何取得国家开放大学的单科课程结业; 4 、学习活动四:网上学习操作技能(2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上网基本技能 (一)基本网上技能 1.打开特定网站(网址或链接); 2.浏览网页、返回网页; 3.使用搜索引擎; 4.网上下载文件。

 (二)基本电子邮件技能 1.电子邮箱的出现、注册电子邮箱 2.收取、阅读电子邮件; 3.发送电子邮件、上传附件。

 任务二

 网上学习操作 (一)学习平台 1.登陆与忘记密码 2.栏目导航与页面布局; 3.文本课件下载与浏览;

 4.视频在线观看与下载; 5.提交作业; 6.参与讨论。

 (二)学生空间 任务三

 常用工具 (一)浏览器 1.IE; 2.360; 3.QQ。

 (二)搜索引擎 1.Google; 2.Baidu; 3.Sogou。

 (三)下载及解压缩工具 1.迅雷; 2.电驴; 3.WinRAR。

 (四)文本显示、影音播放工具 1.MS Word; 2.MS Powerpoint; 3.POF; 4.Media Player; 5.KMPlayer;

 6.暴风影音。

 (五)交流工具 1.QQ; 2.微博; 3.微信; 4.论坛。

 【 教学要求】

 】:

 :

  了解:上网基本技能;  理解:常用的网络工具;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学习的基本操作; 5 、学习活动五:学生事务服务(2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了解开放教育学生事务服务 (一)学生事务服务的机构 1.学生工作处(部)、其他部门下设的学生科、其他形式; 2.机构的系统性、分级设立(组织结构图)。

 (二)学生事务服务的内容 1. 评优; 2. 奖助学金; 3. 学生活动; 4. 虚拟学生社区

 5. 其他个性化服务 (三)学生事务服务的方式 1. 面对面的服务; 2. 网上服务; 3. 手机服务(短信、微信、微博)。

 任务二

  如何获得奖励 (一)奖助学金 1.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奖学金 (1)奖学金的种类: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 “希望的田野”奖学金、残疾人教育阳光奖学金、士官奖学金。

 (2)四类奖学金的区别 (3)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奖学金? (4)奖学金的评审过程是什么? (5)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案例展示 2.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助学金 3. 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奖助学金 (1)总体开展情况 (2)部分奖助学金的案例介绍 (二)学生评优 1.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评优项目:优秀毕业生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申请优秀毕业生? (2)优秀毕业生的评审过程是什么?

 (3)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优秀毕业生的开展情况?(学校网站、海报、老师通知等)

 (4)优秀毕业生案例展示。

 2.开放大学各分部的评优项目 (1)整体介绍 (2)个别案例展示 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习小组、网上学习之星等。

 任务三 三

  如何参加学生活动 (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学生活动; 2. 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学生活动; (二)多样化的学生组织 1. 学生会 2. 学生社团 3. 校友会; 任务四 四

  如何寻求帮助 1.远程接待中心简介 2. 获取帮助的途径 (1)电话 (2)在线即时答疑系统 (3)短信 (4)电子邮件 (5)网上论坛

 (6)其他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开放教育学生事务服务及如何参与;  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奖惩规定;  掌握: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相关热词搜索: 电大 地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