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拾忆祁剧《梦蝶》.doc

发布时间:2021-08-28 00:14:47 浏览数:

 拾忆祁剧《梦蝶》

  同一个优秀的剧本,两台演出,却给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何故?由此,竟使得我这个曾自以为早已是跳出戏曲的方外之人出乎意料地显现了我与剧场的藕断丝连。

 去年九月,湖南举办艺术节,在朋友的怂恿下走进了久违了的喧嚣的剧场。大幕将启,剧场即被那少见的静谧氛围所裹卷,人们随即就被舞台所吸引。但是,令我吃惊的是这个戏怎么那么熟悉?似曾相识?

  原来是距今十多年前,在广州举行的某届中国戏剧节上我也曾看过这个戏,那时叫《蝴蝶梦》,作者盛和煜。由于熟悉作者的才华,我又曾读过当年先后发表在《艺海》和《剧本》月刊上的这个剧本,对剧本的印象极为深刻,因此对这个戏的演出充满了期待。但是那场演出却令人失望……

  如今,还是这个戏,只是剧种由广东剧变为湖南祁剧,剧名由《蝴蝶梦》改叫《梦蝶》。戏后我特意翻出尘封的剧本核对并确定:剧本没改,情节没变,好像只字未动,还是这个剧本,但这次看祁剧《梦蝶》却与当年在广州看《蝴蝶梦》的观后感迥然不同,恍若剧本新编。并且,我竟然也与那位安彤同感“真没想到祁剧这一古老的剧种也能反映文化底蕴很深、艺术品味很高的清雅题材,也能跃上‘大家风范’的品味而步入大雅之堂。没想到它能发挥传统戏与剧种深厚的优势,以优美、空灵、简约的表现特性承载着一个奇诡深刻的历史寓言故事,更没想到它能扣动观众的所思、所

 想、所感蹁跹如蝶,让他们体会到生命感动。”读剧本时那些或清晰或朦胧的全部美好的形象感受与深切的哲理品味不仅在演出中全部得以直观的形象体现,甚至获得了大大的意外惊喜。正如安彤说的:“而最难的还是文本和演出的完美结合,即案头和场上的完美结合,并使得这种结合水乳交融,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然而,我们终于惊喜地看到,祁剧《梦蝶》冲破迷雾迎难而上,闯过了上述的道道难关,几经周折,几经努力,终于破茧化蝶,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轻盈飞来,它美丽了我们的眼睛,牵引了我们的灵魂,就像一个女人具有打动男人的万种风情,美不胜收……”

 我还在《红网》上看到曾致先生以《美哉妙哉蝴蝶梦》为题的评论中说“祁剧高腔《梦蝶》的导演在戏曲诗化特征的创造上,可以说是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的。《梦蝶》一剧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发生故事的特定情境:“荒径古道,落叶枯树,旧冢新坟”,“一支蝴蝶从空中翩翩起舞”。这情境,既有庄周在瑟瑟秋风中,古道枯藤下的悲凉,又隐隐透出其诗人般的对秋的恋念、对秋的遐思。悲秋与恋秋这两种不谐的情绪缠绵缭绕,最终点染了悲剧色彩,进一步强化了该剧的诗化特征。在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上,该剧导演以营造“诗化”意境为出发点,对情节进程中的放与收、急与缓、隐与露的关系进行和谐调配,创造出一个既有悬念与动作,又有诗意与浓情的节奏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的确, 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的一个大转台,不规则斜面上耸立的放大书简似展犹卷,优美线条勾勒出简洁而意味深长的立面,再辅以光色的神意点染,构成了有效的表演空间。在导演的舞台调度总谱中,演员出入上下纵横高低表演自然,平台左右旋转疾徐有致,让你分明看到并感觉到那自由且有章法流淌出的不仅仅是情境的揭示、不

 仅仅是节奏气氛的营造、似乎也不仅仅是时空自由迁换的需要,而是空间的张力所传达的不尽的美学意蕴,是一个集传统、现代、大气的视觉整体。群蝶,在此剧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里没看到令人厌恶的“戏不够歌舞凑”的俗套舞队,而是运用光影技术创造的的群蝶和巧借杂技的“飞”蝶,让观众在简洁中看到美在新奇、现代、时尚中绽放。

 该剧的音乐唱腔给人的感觉一是亲切,一是新鲜。亲切在于她没脱离祁剧的传统,传统的祁剧高腔,杂揉以祁剧的弹腔、昆腔,韵味醇厚。新鲜感于作曲配器的观念、手法、手段新颖现代。这种亲切与新鲜、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借助演唱演奏的优美动听,诉诸听觉的总体感受亦是美。

 祁剧《梦蝶》的几位主演并非是名角大腕,但他们的表演却可圈可点。特别是庄周的扮演者江中华,多年前我似曾看过他的演出,他这次刻划的庄周给人印象尤为深刻。我赞同曾致评说的“他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了敏慧的艺术创造能力,唱腔、语言、形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着实是当今湖南舞台上不可多得的戏曲演员。青年女演员肖笑波在我印象中名不见经传,但她在剧中的表现却令我暗暗吃惊。她一人扮演田氏和少妇两个行当不同、性格迥异的角色,不为不难。然而她凭借优秀的天赋条件,出色的演唱,略显嫩拙却又可喜的表演技巧,竟较好地完成了的角色创造,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难能可贵。此外,扮演楚王孙、二百五及姜婆婆的几位演员的表演,或儒雅洒脱温婉大度,或唱念传神诙谐幽默,也都行当归路称职得体,不仅以角色形象的美给观众留下美妙的记忆,也使观众对祁剧艺术的美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曾致在他的文中还说道“《梦蝶》在走向现代审美的过程中,没有抛弃

 传统――声腔音韵、表演程式的规范,还姓“祁”;但它在时代精神滋润下,充分发挥歌舞化特长,释放戏剧情感,舒展感性形象。从内容、唱腔、念做,到乐器、舞美,灯光,再到服装、化妆、道具,无不优美、精致而又意涵深蕴。该剧引入现代舞台技术,以背景大转台为中心表演区,在导演大手笔的创意下,打造出不同的情景,与剧情的变化发展紧密结合。整个舞台弥漫着一种梦幻的色彩,在梦幻中又洋溢着浪漫的情愫。服装制作简单素雅,但又大气飘逸,演员的发型、化妆既精致典雅,又与性格特征完全吻合。例如女主角头上总有一朵美丽的蝴蝶发饰,灵动,耀眼,似花非花,似梦非梦,美哉妙哉!”他指出“艺术的核心是美。思想内容美,表演形式美,艺术意境美,演员唱腔美等等,《梦蝶》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和美的熏染。以祁剧高腔深厚的传统积淀为基点,努力在传承中出新,在创新中传承,贴近当代人民群众的欣赏要求和审美需求,依然是确保祁剧艺术能否与时俱进、繁荣发展的重要课题。” 曾致说“祁剧高腔《梦蝶》的推出,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从名著和一些优秀传统剧目中,我们可以挖掘新的内涵,运用新的美学思想去构思,以新的形式加以改编,适当熔入现代艺术的新品格,从而与新一代观众产生共鸣。我们期待着凝聚民族文化深厚传统的祁剧艺术,能以强劲的姿态行走在昨天、今天和明天,共同吟咏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灿烂诗篇”,欣以为然。

 据悉,祁剧《梦蝶》在十届湖南艺术节上喜获金奖第一名,并获编剧、导演等多个单项奖,这应该说是名至实归吧。从当初在广州看到的《蝴蝶梦》到去年在长沙再看祁剧《梦蝶》,同一部剧本佳作却因两种不同的舞台创作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只能说“一百个导演有一百个哈姆

 雷特”此言不谬。由是,我不免想到了《红网》上老伍先生的评说:“一出祁剧《梦蝶》最让人称道的是导演对全剧的整体把握。无论是灯服道效还是演员表演、演出节奏,导演无不举重若轻、恰到好处。”此戏系湖南省艺术研究所一级导演张杰先生的作品。印象中曾看过一出祁剧《秦巨》,那时便已感受了他的大家风范。而此出《梦蝶》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导演的深厚功力。戏罢,彩蝶蹁跹,余音绕梁,我不得不被导演那内敛、厚重、不动声色,却又灵动大气的艺术修为所折服,是在叫绝!

  责任编辑:李薇薇

 

相关热词搜索: 拾忆祁剧 梦蝶 do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