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没人敢说《从0到1》是本烂书吗?

发布时间:2021-09-06 00:47:02 浏览数:

 没人敢说《从 0 0 到 到 1 1 》是本烂书吗?

 邱恒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5 年 07 月 22 日

  16 版)

 《从 0 到 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著,高玉芳译,中信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 1 月第一版,45.00 元

  《从 0 到 1》是一本创业课堂笔记,不说口语转化为书本语言困难不小,图书的纵深感缺乏,难言有系统性。单就其核心要义“从 0 到 1 很难,从 1 到 1000 相对容易”,或也并不那么天经地义。举国上下,凡知名投资人、知名创业者都大力推荐该书,我能弱弱地质疑,说《从 0 到 1》是部庸俗之作吗?在近期读完的五本书《从 0 到 1》《精益创业》《风险投

 资的游戏》《至关重要的关系》《YC 创业营》中,相比较而言,《从 0 到1》最没嚼头,当然,也可能因为太多人推荐它,读完后与心里落差太大所致。

  这是一个疯狂的创业时代,创业者和投资人成为了这个时段的绝对英雄,世界级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更成为神一般的人物。彼得·蒂尔因为创办了 PayPal 等企业,投资了 Facebook 等创业企业,成为了国人推崇的新神。本来,硅谷新国王的桂冠,美国媒体颁给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或者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美国媒体的逻辑认为,是创业家缔造了全新的世界,而不是投资家。PayPal 卖给 eBay,蒂尔最多只能算中型创业家,所以,彼得·蒂尔算不上新神的。但国人却并不这么看,“从 0 到1”的概念直击当下环境,戳到中国创业者及投资人的心坎上,他成为中国人的商业新神。其结果是,《从 0 到 1》迅猛地成为 2015 年最畅销的商业图书。

  彼得·蒂尔在创投界的成就不容否认,不过犹如杰克·韦尔奇在 21世纪初被举国追捧,后又被不断质疑,所以我相信,追捧彼得·蒂尔的热潮也会不断得到修正。正如蒂尔在《从 0 到 1》中所言,20 世纪末的科技泡沫,让世界选择了全球化和房地产来拯救落败的商业,中国也不例外。全球化热潮之下,杰克·韦尔奇成为标杆人物,他和他所领导的通用电气成为那个时代备受瞩目的英雄。反映到图书市场,《杰克·韦尔奇自传》成为了 21 世纪初最热销的商业图书,被不断追捧。《杰克·韦尔奇自传》

 中文版一经推出,让中信出版社开始变得炙手可热,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

  综上简陋阐述,只想说明,《从 0 到 1》只是一段时间热潮的结果,它不是经典之作,也不可能是。原因呢?

  其一,《从 0 到 1》只是创业热潮下的热销书,连《基业长青》最后都被证明是千疮百孔,《从 0 到 1》下场可期。因为技术成熟开启的商业浪潮中,历史上曾多次重演。铁路、电力、汽车、计算机等浪潮之中,都是“从 0 到 1”的混战,然后到尸横遍野的整顿肃萧时期,这个时段将产生新的管理工具、管理理论,迎来新的管理时代。这类规律,在历次浪潮中都得到了印证。这次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及迅速普及,也不会例外,时间最多 10 年。混战时代、管理时代、人文时代是一个递推过程,创业浪潮中表面上也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是速度、机遇,资源整合的比拼,然后产生规矩,得到工具。管理工具及理念横行之后,细微之下的员工、企业分子重新被摆上前台,更具人文色彩的观念及生活方式得到推崇。

  其二,《从 0 到 1》仅是课程笔记,经过一番整理修饰而得的产物,词藻别想有多丰富,故事别想有多精彩,当然,更别谈系统性了。成书时间如此之短更让人“恨”。我们要有“垄断”思维,我们要做开创性的“从0 到 1”的英雄。这是该书的主旨。除此,相信不会有令人更深的描述了。从图书畅销角度而言,《从 0 到 1》也印证了这一点。它遵循了幂次定律,

 指数级的用户,赢家通吃,一个超级知名专家的作品,畅销度抵过万个行业专家的专著,这不是指质量,而是营销的结果。

  《风险投资的游戏》讲述风险投资家族、硅谷风险投资领域开拓者德雷帕家族的成长故事和商业故事(百度、特斯拉等知名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该书故事性强,商业道理读来也更绵长悠远,作者的江湖地位不比彼得·蒂尔差,细细品读,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有不少启发。但是,该书中文版的销量不会多于 2 万册,远远低于《从 0 到 1》。

  《YC 创业营》是知名商业作家兰德尔·斯特罗斯深入 YC 调查,历经数月,紧密跟踪调查而得的成果。不惮言,所花费精力和图书可读性也大大超过《从 0 到 1》,但比起江湖影响力,《YC 创业营》差之较远。

  《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系统地论证了“创业可以管理”,哈佛商学院驻校企业家埃里克·莱斯把丰田的精细管理运用到创业管理上,不但想法大胆,且能作为系统工具推广,已到晋升为管理理论的地步,但与《从 0 到 1》相比,好像多数人还是会摇摇头。

  “从 0 到 1”概念清晰,可以朗朗上口,犹如多年前的“蓝海战略”,可以成为商业人群日常交流的语言。它如此畅销和流行,以至于没人敢说它可能是一本烂书。“从 0 到 1”的概念其实并没多少新意,它在每个创业时代都能说得通,也是这么执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另一个创业时代的开始而已,当然,作者彼得·蒂尔和众多粉丝肯定不这么认为。

  彼得·蒂尔在书中着力强调,垄断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竞争被当成商界理想状态,是经济学家沿用 19 世纪的物理学家的准则而误入歧途。

 物理学家把个人和企业看成可互换的原子,而非独特的创造者。这是“从0 到 1”理论不能容忍的。

  其三、从 1 到 1000 真的更容易吗?因为你是创业者,就否定跟随者,合作伙伴或者是公众环境所起的作用,乃至更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开创者不能管理复杂的机构,才有经理阶层的诞生,才有了工业文明及其后的信息文明。“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的谚语可能就是最直接简单的反驳。当然,彼得·蒂尔的江湖地位,创业时代的大环境,以及图书厚重大气的包装,无数有识之士的热捧,“《从 0 到 1》是本庸俗之作”的判断,让人无法说出口。

相关热词搜索: 没人 敢说 烂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