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
《管仲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学习管鲍真诚的交往,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
3、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
教学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串联、讨论探究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重点:“见……于”式被动句,意念被动句,“贫、游、穷、事、以、仕、不肖、死、张、之、因而、修、信”等词。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文中提及鲍叔牙的作用;辩证看待管仲的为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
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里,许多英雄人物就像那洁白的浪花一样,虽然转瞬即逝,但他们盛开过;更像那斜挂青山之上的一抹夕阳,虽然停留得短暂,但他们灿烂过。是非功过且留给后人评说,因为他们毕竟精彩了自己的人生,精彩了那段历史。
管仲是司马迁通过《史记》为我们呈现的一个“英雄”形象。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通过学案(见后面“附录”)上的“管仲简介”简单了解了这位人物。那管仲具体怎样,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管仲列传》。
二、明确目标。
带着这些目标我们把全文齐读一遍可以吗?
三、齐读课文。
四、字词句预习检查并强调。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
*已而(随即,不久)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既(已经;……以后)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凭借,后省略“之”)霸
*九合诸侯,一匡(纠正,使归入正统)天下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结合 76 页相关知识强调被动句),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无能)(《红楼梦》中贬贾宝玉的《西江月》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召忽死(为动词,为……而死)之
(陶渊明《咏荆轲》中“君子死知己,提剑上燕京”)
*四维(本义为系物的大绳,“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后比喻准绳、纲纪。)不张(引申为“宣扬”),国乃灭亡
*俗之所欲,因而(顺着来;顺势来)予之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趁机来)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修复;恢复)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使……守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却)称霸哉?
*岂管仲之(提宾的标志)谓乎?
五、研读探究。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管仲、乐毅何许人也?
管仲,将齐桓公推上春秋五霸之首。
乐毅,帅五国盟军替燕国一口气攻下强大的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只剩三城可守。
一个是治国之良臣,一个是征伐之骁将。诸葛亮以他们自比,意在表明自己能文能武,治国会使国家强大,征伐必定无坚不摧。
那么,管仲为何取得了治国的成功?(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得有一个全方位的思维意识)
★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因
★鲍叔牙知其贤
★齐桓公用其贤
——外因
补充说明“内外兼思”在解答有关试题时的普遍意义。
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仅对知音同怀而心生崇敬,也深切感受到知音难觅。当我们深深陶醉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时,我们也听到了孟浩然的“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听到了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但管仲是幸运的,所以他说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鲍之交”从此千古传颂。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称之为“千古一朋”。
但是本文是为我们的管仲同志写传记,为什么在文中花那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鲍叔牙的角色意义在哪?
★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如此但鲍叔牙始终不以为意正可见管仲之“贤”已经掩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暗含司马迁渴觅知音之意。
谁能“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痛彻心扉、撕心裂肺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赞美)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
3、本文所在章节主题是“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一起关注单元前提示小短文的第二节。齐读。
管仲的为人怎样?
★达而念旧,富贵不忘本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死节——愚忠?)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六、齐读全文或齐读第二节。(视时间而定)
七、熟读全文;
思考管仲为人的现实意义。
附译文:
管仲(字夷吾)是颍上人。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管仲家
里穷、处境艰难,常常欺负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与他友好相处,不把这类事对外人说。后来鲍叔牙追随齐国公子小白,而管仲则追随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位做了国君(即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国君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
管仲说:“我原先不得志时,曾经同鲍叔牙一道经商,分财分利时经常自己多拿,他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贫穷所致。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他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运有不利的时候。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机遇。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是因为家有老母。公子纠争夺君位失败,追随他的召忽为此自杀,而我却选择被囚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不在意小节而忧虑功名不能天下显赫。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
管仲做了宰相,在齐国执政,依据远在海边的小小齐国,发展贸易,积累财富,积蓄国力,壮大军事力量,使执政者与平民百姓同心同德。他的主张是:“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礼义廉耻如果不能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就会灭亡。下达的政令应当像水流的源头一样,必须能顺民心、合民意。”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近人而容易实施。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
他施政时,善于将灾害转变为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十分重视荣辱的选择,慎重地选择得失利弊。桓公偷袭蔡国,实际情况是桓公怨恨少姬,但管仲却借此机会讨伐楚国,责备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实际情况是桓公侵伐山戎,但管仲借此机会敦促燕国恢复召公时的政治。于柯会盟后,桓公想毁约,背弃与曹沫的约定,管仲却因势利导设法使桓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诸侯因此纷纷归顺齐国。所以说:“知道用先给后取之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执政的法宝。”
太史公说: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俗话说:“鼓励并顺应好的,纠正并制止坏的,这样一来统治者和百姓就能相亲相和”,这话说的不就是管仲吗?
相关热词搜索: 管仲 列传 教案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2020对于齐桓公管仲鲍叔满分...2021-09-05
- 20207月对于齐桓公管仲鲍叔作...2021-09-05
-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之间故事三篇2021-09-05
-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2021-09-05
- 《管仲列传》学案2021-09-06
-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高考作文20202021-10-20
- 幼儿健康活动教案方案集锦2021-08-27
- 鲜花送朋友教案2021-08-27
- 映-安全教案2021-09-05
- 《潜力无限》教案2021-09-05
- 《动漫——动起来漫画》教案2021-09-06
- 教案(杜霞)2021-09-06
- 《是谁敲》教案2021-09-06
- 小学写字教案:女字旁、女字底2021-09-06
- 《夏》教案2021-09-06
- 《图片与艺术字》教案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