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出访日本唐朝使节

发布时间:2021-09-14 14:19:36 浏览数:

 出访日本的唐朝使节

  有唐一代,日本先后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团,其中有16 批使者怀揣着梦想到访唐朝。与此同时,唐朝也派遣了多批使团回访日本。日本史书称这些访问日本的唐朝使节为“唐国使人”或“唐客”。

  “文化使者”袁晋卿。如果就东渡日本的人物而言,袁晋卿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仅次于鉴真。公元 734年,以多治比广成为首的日本遣唐使团基本上完成了朝贡和其他外交任务。当时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通过正式的外交渠道所获得的中国文化,已无法满足日本的需要,因此,招请唐人赴日,成为日本吸收、移植唐朝先进文化的重要选择。

  此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袁晋卿,被日本人选中了。袁晋卿熟习《文选》《尔雅》等典籍,尤其擅长音韵学,具有较高的语音才能。隋朝以前,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南朝文化,汉语的读音基本上采用江南地区的语音,一般称为“吴音”。隋朝建立以后,日本在输入文化方面从江南转向北方,开始学习、使用“唐音”。正是在日本由吴音向唐音转换的时代背景下,袁晋卿受在唐留学 17 载的吉备真备等人邀请,作为护送使,随以多治比

 广成为首的遣唐使团赴日。

  袁晋卿到日本后,与阿倍仲麻吕以日人而仕于唐相对应,他以唐人而仕于日,成为一位传播大唐文化的杰出使者。袁晋卿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在日本经历了 50余载的仕宦生涯。他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大学音博士和最高教职大学头,“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口吐唐言,发挥婴学之耳目”,对吴音向唐音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担任过主管接待外国使臣及佛寺僧尼等事务的玄蕃头,并依靠自己的才华和出色的工作,被天皇赐姓“清村宿祢”;担任过日向国和安房国的国司,成为唯一一位担任地方最高长官的渡日唐人。

  袁晋卿在日本娶妻生子,共育九子一女。在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的文集《遍照发挥性灵集》里,有一则题为《为藤真川举净丰启》的文章,记述了袁晋卿家族的活动事迹及其际遇。袁晋卿之子弘、秀二人曾在中央和地方任官,但都英年早逝。袁晋卿第九子便是空海为之作启的净丰。净丰继承家学,曾任日本名门贵族藤原氏的教师,后任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亲王的教师,继续为中日文化交流作贡献。

  “以身殉职”赵宝英。公元 777 年,日本派遣了以小野石根为首的遣唐使团。当遣唐使团一行准备启程回国时,唐代宗下令以宦官赵宝英为大使,陪送日本遣唐

 使回访日本。小野石根似乎预感到归途不顺,推辞说:

 “本国行路遥远,风漂无准。今中使云往,冒涉波涛,万一颠踬,恐乖王命。”但唐代宗酬答的意思十分坚定,认为这是“道义所在,不以为劳”,坚持要让赵宝英陪同遣唐使前往日本。

  次年 6 月,赵宝英一行随遣唐使团一同来到扬州。由于代宗下令建造的船只未能如期竣工,赵宝英在取得代宗的允许后,随同小野石根乘坐遣唐使第一船赴日。第一船乘员共有 160 多人,包括判官大伴继人等人。前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在唐朝结婚所生的女儿喜娘也在这艘船上。除了第一船之外,遣唐使团另有三艘船。

  赵宝英所乘第一船在航行到东海中间位置时遭遇了大风暴,很多人遇难。大伴继人幸免于难,后来,他就这次海上遇难事故专门写了一份报告,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航行的详细情况。“八日初更,风急波高,打破左右棚根,潮水满船,盖板举流,人物随漂,无遗勺撮米水。副使小野朝臣石根等卅八人、唐使赵宝英等廿五人,同时没入,不得相救。”“十一日五更,帆樯倒于船底,断为两段。舳舻各去,未知所到。四十余人累居方丈之舳,举舳欲没。载缆枕柂(柁),得少浮上,脱却衣裳,裸身悬坐。米水不入口,已经六日。”万幸的是,大伴继人和喜娘等人借助残破的船骸,经历九死一生后漂

 流到了日本。

  赵宝英遭遇海难去世后,唐使判官孙兴进代行其事,继续执行使命。孙兴进等人到达日本后,受到了日本朝廷的热情款待。在古代中外交流史上,赵宝英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奉皇帝之命出使远国的宦官,同时也是唐代中日关系史上以身殉职的高级使臣。在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正是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的渡日唐人和遣唐使,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两国的相互了解,使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相关热词搜索: 使节 日本 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