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老王》

发布时间:2021-09-14 14:31:59 浏览数:

 《老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圈点批注、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心、同情心和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愧怍”的原因,体会作者情感。

 预习内容:通读课文,熟悉内容;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生平和主要成就。

 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导入新课

  (屏显作者照片)

 师:鬓发斑白,慈眉善目,精神矍铄,气度儒雅,一派学者风范,她,就是杨绛先生。2016 年 5 月 25 日,这位德高,学高,寿高,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朝的大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 105 岁。斯人已去,然而她的精神尤在,作品尤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她的散文《老王》,去看一看大师笔下怎样来描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又怎样去呈现自己的人生境界的,并以此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屏显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一)朗读最后一段,寻找全文关键词句

 1、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情感的词语,用“——”标出。

 注意:表达全文情感或主旨的句子,一般可能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

  讨论明确: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和最后一个词——“愧怍”。

  关键词句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明确后齐读最后一句话。

 围绕“不幸者”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速读选文,感受老王不幸人生(2—4 )

  2、从哪些方面看出老王的不幸,请找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师生共同研读讨论明确:

  (生计)艰难——(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身体)残疾——(“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身世)孤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居所)寒酸——(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3、探析词句含义:作者用那几个词来形容老王居住的小屋环境和状况?老王怎么回答我们的提问?

 明确:“荒僻”、“破破落落”、“塌败”。(词语解释方法)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老王为什么不直接回答那儿是或不是自己的家,而要说“住那儿多年了”呢?

 这个塌败的小屋也许本不是他的家,只是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罢了。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王多么渴望能有一个家呀。他多么渴望得到家的温暖!

 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就是一个贫穷卑微的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4、老王生的时候极度不幸,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状况(17——20)?

 讨论明确:死的时候无人过问,而且被胡乱埋葬。

 老王是回民,回民是非常讲究丧葬仪式的,人死了一定要用洁净的身体去拥抱真主,而老王死后被埋在了沟里,污秽不堪。他生得屈辱,死得狼狈。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为老王掬一把同情之泪,感叹世上竟有如此不幸之人。

 如此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的人,身为文学大师的杨绛先生并没有瞧不起他,和他还有着不少的交往。

 (三)速读选文,品味老王可贵品质(5—16)

 5、在与老王的交往中,作者共写了几件事? 看谁找得最准确,概括最简练。

 讨论明确:

 第一件事:半价送冰 第二件事:免费送钱先生看病 第三件事:送香油和鸡蛋

 6、以上几件事,作者重点突出了老王的什么品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冰大,收半价,不让别人吃亏

 担心我们没钱看病,为他人着想

 强撑病体但仍然给我家送东西,知恩图报

 老王是不幸的,但作者在和他的交往中却发现了他人性中最可贵的品质,——善良、老实、厚道

  7、请用“ 虽然----但是-----”的句式总体评价老王。

  三、深入挖掘,理解情感

 8、请同学们再读结尾的这句话。提问:“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惭愧。

 人在什么状况下会惭愧?——做错了事,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儿。

 9、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杨绛到底为老王做了什么事? 杨绛经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

 杨绛在老王送冰时不要减半收费,

 送香油鸡蛋,都给老王钱,从不占他的便宜。

  每一次老王为杨绛做了什么,杨绛都在经济上帮助他。还有杨绛的家人,都在关心着老王,杨绛的女儿发现老王是夜盲症之后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

 看来杨绛一家对老王很好。我们确实看不出来杨绛做了什么出格的事儿,让她在若干年后对老王会产生愧怍的情感。

 10、那杨绛为什么还会有愧怍之感?你认为答案应从那件事中去寻找? 明确: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

 (1)朗读 8——16 自然段,思考:老王是在什么状况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结合具体语言描写分析(自主完成旁批并全班交流)

 (格式:“-------”这句话,运用-----描写或修辞方法,描绘出老王——的状态)

 ----------

  在这段文字中,杨绛不惜浓墨重彩而又用最质朴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当时老王的情形:病入膏肓,身体极度虚弱,给作者,也给我们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似

 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气息。这种气息恐怖而触目惊心,以致连基本礼节都忘记了。

  (2)老王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

  他在临终前是要送一份厚礼,表达自己对作者一家人的谢意,报答杨绛一家多年来对他的关照,他拖着病体亲自来最能表现出他的诚意。

 (3)这是一份怎样的礼物?

  找出课文直接描写礼物的文字赏析(10——13)

 数量丰厚、品质好(新鲜 好 大)、来源于省吃俭用——珍贵厚重 情感分析——礼重情义重

 作者出于一贯的做人原则,“当然”地给了老王钱。

  (3)作者应不应该给老王钱?(四人讨论)

  看似应该,实则不应该。

 对老王而言,他“不是要钱”,那么他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成功地表达谢意,是真心地“送”出自己的一片心意。可是因为作者给钱,用物质的世俗的观念来对待老王真心的付出,而玷污了这份真情。

  (4)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有愧怍之情?(讨论)

 讨论明确:一是老王拖着病体,艰难的作者家来送礼,而作者却因害怕糊涂以致于忘记了基本礼节;二是没解老王之意,硬是要给钱,使老王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过了若干年后,每当想起这事,作者仍然是一种揪心的痛,它的“愧怍”主要也由此而生;三是作者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作为一个“幸运的人”,有责任去改变不幸者的命运,她自认为没有做到。由此看来,杨绛俨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所以也感到“愧怍”。

 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勇于反省自己的有良知的知识女性啊!我们惟愿这种善良和人性能够永远留存人间,光耀世人。(齐读最后一段,再次感悟杨绛先生的纯良内心世界)

 四、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闪烁着人性光芒的三轮车夫老王;一个是有着善良品格还能不断反省自身的学者杨绛先生。老师希望大家能带着老王和杨绛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财富,安然自若地面对苦难,真诚无私地付出情感,睿智深刻地反省自身,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继续到杨绛的作品中去寻找做人的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老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