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望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3:41 浏览数: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赏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重点词语。

 3、感悟诗的意境,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朗读水平,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韵。

  难点:领悟诗歌中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被称为“诗史”。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丽人行》《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

 “三吏”“三别” 三、朗读翻译 (一)读准字音、节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借助课下注释理解下列词语 岱宗、造化、阴阳、昏晓、决眦 (三)翻译诗句 四、合作探究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高大 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

 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

 2、本诗每句都体现了“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哪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

 3、这首诗表现了泰山什么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高大、雄伟

 “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地,借齐、鲁两地烘托出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阴阳割昏晓”,夸张得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实写泰山高耸雄伟。

 “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突显泰山的高峻。

 “一览众山小”写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看到群山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4、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

 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5、思考:颔联里“钟”和“割”二字用得好在哪里? “钟”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好像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泰山的神奇秀美。

 “割”字是说高山把天色分为截然相反的一明一暗,形象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形象。

 6、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7、请你谈谈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托物言志 表达了希望攀登泰山绝顶,俯瞰群山的意愿。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抒发了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8、炼字角度赏析尾句 “凌”是登临、登上的意思,这里写出诗人想象自己登山泰山绝顶的豪迈之情,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同时也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五、主旨 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描写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表达了他对泰山的高度赞赏和无限景仰,以及诗人不甘平庸,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与气概。

 思考:是什么使得全诗显示出一种激越、高昂的格调? 当时处于盛唐时期,天下太平,黎民安康; 当时诗人正处壮年,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襟; 泰山的昂扬挺拔给了诗人无限奋发向上的力量。

 六、课堂小结: 全诗围绕“望”字,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 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拓展延伸 有关“泰山”的诗句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

 晋·谢道韫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晋·陆机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元·贾鲁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八、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完成《学习与评价》对应习题;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