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国开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考试一二三辅导资料

发布时间:2021-09-28 12:35:37 浏览数:

 国开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考试一辅导资料

 论述题: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结合,是近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孕育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素,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写出民族复兴新史诗的同时,也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版本,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中国以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重大课题。试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30 分)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

 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整套政治主张,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二,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的思想。第三,提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同无产阶级军队之间关系的思想。第四,提出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政党

 制度,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思想。第五,提出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第七,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思想。第八,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国家治理模式,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的思想。第九,提出实行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十,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制度,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与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经之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中国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第三,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国开电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考试二辅导资料

  论述题: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30 分)

 参考答案: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它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立足于现实,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因此,应当要更多地从现实性、针对性上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协调与共享。《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的匀称”。因

 此,所谓和谐,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全面和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正在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在这转变过程中,还伴随着体制上的变革,这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两大转变对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变迁,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变革,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利益多元、价值追求多元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必然要更多地强调求同存异、多元一体,保持社会的活力。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改革发展的初期,人们的要求和愿望比较单一,更多是关注生活的改善和温饱的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也没有显露出来。随着改革发展的推进,人们的温饱解决了,要求也就普遍提高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产生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很容易产生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结构的这种新变化,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使各阶层、各群体都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促进发展进步的合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把发展与合作置于内外战略的重要地位。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面临着各种挑战。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世界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着眼与稳定大局,扬长避短,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提供重要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久追求。

  国家开放大学 1 2021 年春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终结性考试三参考答案

  论述题:1982 年 9 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请谈一谈你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认识。(30 分)

 参考答案: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因为:

 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与大陆长期相分离。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港、澳、台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割断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因此,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第二,“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保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既能保持双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能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第三,“一国两制”充分照顾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实行“一国两制”,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也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地区的利益。

 第四,“一国两制”不仅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不考虑这个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即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在港、澳、台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人民习惯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毛泽东思想 电大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