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诺如病毒疫情及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1-09-28 13:47:55 浏览数:

 诺如病毒疫情及防控措施 一. 诺如病毒认识  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常称为“冬季呕吐病”

 10 月- 次年 3 月

  一种感染性很强的病毒,可感染到任何人,一个人也可以多次感染

 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 病毒变异快

  环境抵抗力强

  感染剂量低

  感染后潜伏期短

  排毒时间长

  免疫保护时间短

  传播途径多样

  全人群普遍易感

 1、 病毒变异速度快

 – 每隔 2-3 年即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

 – GII.17 变异株所致的暴发疫情大幅增加

 2、 环境抵抗力强

 – 在 在 0 ℃-60 ℃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

 – 能耐受 pH2.7 的环境室温下 3 小时、20% 乙醚 4 ℃18 小时

 – 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

 使用 10 mg/L 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诺如病毒

 3、 免疫保护时间短

 全人群普遍易感

 – 诺如病毒的免疫保护力可持续 6-24 个月

 – 即使先前感染过诺如病毒,同一个体仍可重复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

 一

 一项志愿者人体试验研究 4、 、 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 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

  病毒感染剂量为 18-2800 个病毒粒子  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 2-5 天、持续约 2-3 周

  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隔离期限)

 5、 、 存在隐性感染

 – 在中国 5 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 15% 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 诺如病毒流行季节的隐性感染比例明显高于非流行季节

 – 有两项专门针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调查,其隐性感染比例为 1.0-3.7% – 于 巴西于 2009 年 年 10 月-2011 年 年 10 月期间对一所托幼机构进行了两年随访,期间诺如病毒隐性感染比例为 37.5% – 墨西哥的一项研究对 6-22 月龄的儿童随访三个月,49.2% 的儿童出现了隐性感染

 6、 、 感染后潜伏期短

 – 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 12-48 小时

  最长 72 小时

 – 主要表现为腹泻和/ 或呕吐

  国际上通常称为急性胃肠炎

 – 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

 – 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 成人中腹泻更常见

 – 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 病程通常较短

 自限性疾病 预后良好

 – 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 2-3 天

 –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 – 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预防脱水 – 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 导致脱水

 严重脱水时应及时住院输液治疗

 – 少数病例仍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

 一

 重症或死亡病例通常发生于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7、 、 传播途径多样

  包括人传人、经食物、经水传播

 – 人传人传播

 . 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

 . 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聚集性

 – 食源性传播

 . 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

 . 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

 . 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

 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 经水传播

 . 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二、

 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 1 、 每日开展晨午检、因病缺课原因追踪与登记

 . 每日统计出勤、缺勤人数、缺勤原因

 . 及时追查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病因追查 2、 、 及时报告

 . 发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症状报告当地乡镇(社区)卫生院、县(区)级疾控中心

 . 传染病病人、聚集性症状

 3、 聚集性症状报告 •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 、 做好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 –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 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 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 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 玩具、接触的物品保持清洁 – 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实施清洁消毒

  做好消毒记录 – 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

 – 化学消毒剂是阻断 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

 5 、 开展健康教育,养成勤洗手良好习惯

 – 针对儿童、学生、家长、老师

 – 多种形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讲座、宣传单/ 宣传栏等

 – 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习惯

  开窗通风 – 提高手卫生意识

 –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 正确洗手

 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 20 秒

 – 各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

 – 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 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 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

 保育员、教师、儿童手部清洁

 – 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三、 预防控制 —— 处置疫情

 病例定义 1 、 疑似病例

 即急性胃肠炎病例

 诺如病毒感染

 – 定义为 24 小时内出现排便≥3 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

 – 和/或 或 24 小时内出现呕吐≥2 次者

  搜索 核实

 注意症状定义

 2 、 临床诊断病例 – 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或暴发疫情中,满足疑似病例定义

 – 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

 3 、 实验室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 ELISA 抗原检测阳性者

 4 、 健康教育

 – 传递防病知识、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 洗手习惯、饮食和饮水习惯等

 5 、 纠正危险因素

 – 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 提供洗手设施、通风条件

 – 提供饮食和饮水安全保障

 – 纠正食品加工企业或饮食服务单位可能存在的引起疾病暴发有关的不当操作行为 – 预防暴发疫情发生

 – 高度警惕,做好监测报告 – 出现聚集性腹泻、呕吐病例

  及时报告 “早发现、早处置” – 切断途径,预防传播 – 注重手卫生、日常清洁卫生

  呕吐物消毒

 – 预防性消毒:接触的物品、重点环境等

  – 食品卫生、加工、分餐环节管理:监督执法、餐具、用具消毒、从业人员监测管理 – 饮水卫生管理:监督、饮水机、水桶等清洁消毒、不喝冷水 – 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督促养成良好习惯

 –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开窗通风”

  – 提供洗手条件

 大力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

  督促

相关热词搜索: 疫情 防控 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