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8 14:04:26 浏览数:

 2010- -1 2011 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查卷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

 任课教师 :

  姓名:

  学号:

  成

 绩:

 千年思想家马克思

  当下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不再适宜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我深感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其思想之精髓、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仍需要我们需要细细咀嚼,领悟其中的精神。1999年的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国际互联网上经过几周的反复评选,最后评出了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票数遥遥领先于名列第二的爱因斯坦。

 为什么马克思能如此赢得不同国籍、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普遍尊敬呢?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把马克思的贡献归结为划时代的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说,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就在于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从而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的发展规律,而且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往自由发展的道路。不难看出,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是从实践和理论双重层面发出的呼唤。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 20 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

 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

 ⑴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世界——首先作为人地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地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地无机的身体。”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

 ⑵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我相信只有做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回顾历史的长河,每一个国家的每一次变革无一映证这个方法论。从巴黎公社的开始,到俄国十月革命,再到中国建立新中国。革命者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正因为创新,才让一部分一成不变的守旧派看到原有制度的满目疮痍。正因为创新,人们才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⑶ 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爱民,一心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国家才能富强。这就是为什么在奴隶社会如果君王施以暴政,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家的命运则不会长久。唐太宗曾说过:“君能覆舟,亦能载舟”,所以在当时李世民出台了许多利民的措施。例如减税轻徭。看吧,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

 典范。马克思哲学为世人提供了思想的指引和典范。让我们特别是为官者知道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马克思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

  社会发展规律论

 马克思对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探讨,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五种社会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由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总体的社会形态将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具有崭新性质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这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而这个结果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思想总是总在世人的前方。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提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的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态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件。”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产生的根源、“世界历史”环境下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势作了具体的分析。

 在马克思看来,由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将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社会必将为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他不仅从一般的、普遍的意义上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这一必然趋势,而且通过具体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揭示了这一历史 趋势。不少人对马克思提出了异议。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逐渐显露并激化起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明显。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不仅制造出了埋葬自己的强大生产力这个武器,而且也“培养”出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无产阶级,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共产主义社会的胜利是必然的。

 马克思的思想为各国的革命者带去了福音。各国将马克思的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国际歌中有一句最为著名的话语“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救世主就只能是自己。马克思也是如此,但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未来的理想图景,一步步走下去,最终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引领我们走向光明,学习马克思主义,让我们心存一份科学的理想,唱响理性之光。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主义 概论 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