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闱史,第72,回,会亡妃玄宗宴驾,爱良娣肃宗惧内
唐代宫闱史 第 72 回 会亡妃玄宗宴驾 爱良娣肃宗惧内
杨道士的精魂,站定在蓬岛红楼前;迎面一座大穹门,便放大胆挨身走进门去。
渐渐走近西厢,只见一洞户东向,双扉紧闭;洞上横额,写着“王妃太真院”五字。
杨道士拔下髻上簪子来,轻轻地叩着洞门,那门“呀”地开了。杨道士看时,见是
一个童女,梳着双鬟,面貌长得十分秀美,见了杨道士,十分怕羞。不待杨道士开
口,便低鬟含笑而入。接着,又出来一个碧衣女侍,开口问杨道士:“仙客从何处
来?扣门何事?”杨道士自称为大唐太上皇使臣,来寻觅杨娘娘精魂。那碧衣侍女
听了,踌躇半晌,答道:“此处并无杨娘娘,只有玉妃,现方昼寝;俟妃子醒来禀
明,再行奉请。”杨道士诺诺连声,只得在洞门外静静地候着。
直到夕阳西下,只见方才那碧衣侍女出来,只说得一声:“玉妃召大唐使臣进
见。”杨道士不敢怠慢,只躬身短步,随在侍女身后走去;经过几处琼楼玉宇,在
一座寝宫庭下。侍女唤声:“站住!”杨道士屏息低头,只听得殿上呖呖莺声,传
问:“上皇安否?”杨道士在上皇宫中,原见过杨贵妃画像的;至此,他微微抬头,
见绣幕启处,上面坐着一位,竟是杨娘娘。
看她云裳霞帔,羽扇宝盖,仪态万方;左右两行侍女侍立着,传下玉妃的话来。
杨道士忙叩首奏说:“上皇相思甚苦,特遣方外徽臣,来求娘娘精魂相见。”玉妃
听了,微微叹息道:“上皇宜自保养。”便令一绛衣侍女,去取出金钗一股,钿盒
一个;玉妃亲自将钗盒折作二份,以一份交与杨道士,令拿去复命:“为我谢太上
皇;谨献此物,证旧好也。”杨道士得钗钿,将要起身告辞;忽念此钗钿恐不足取
信于上皇,便求王妃,须有当时一事为他人所不得知者,藉以复命。玉妃听奏,低
头思索了一会,便徐徐言曰:“忆昔天宝十年,侍万岁避暑骊山宫,新秋七月,在
织女牵牛双星相见之夜,上皇凭肩指说牛女故事,心有所感,便双双拜倒,密密相
誓,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
誓毕,吾与上皇执手相看,呜咽不胜。此事独上皇知之耳,吾今为此一念,又
不得久居于此,当坠尘劫,再与上皇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可得再见,好合如
旧日也。今汝以此言复上皇,当能使上皇安慰;且为我寄语太上皇,亦不久于人世,
幸当自爱,勿自苦也。“杨道士听毕,再拜叩首而出。
急睁眼看时,身在净室,摸怀袖中,得断钗半盒,便去献与上皇。又把玉妃传
言,说个备细。上皇悲道:“朕此生竟无与妃子一面之缘乎!”杨道士即奏:“臣
尚有小技,可使陛下慰情。”便向高力士索黄绢一轴,自出袖中笔墨,诵咒呵气,
仿佛画一女人像形,如羽士画符,只略是人形而已。次日,请上皇斋戒沐浴,入净
室,对黄绢坐定,凝神一志,默想平日妃子形态,三日夜不休。杨道士灭烛,请上
皇再向黄绢详视,乃真贵妃面貌也。上皇连呼妃子,不觉大喜。杨道士奏称:“尚
未也,便请备五色帐,设坛室中,虔诚供养。”又另觅十五六岁聪慧端正的女儿,
共二十四人,在室中曼声唱子建《步虚词》。
杨道士也在室中禹步诵咒,连焚符篆,又吸烟直呵像上,又命二十四女儿,一
一如法向像上呵烟。
至黄昏人定时,杨道士与二十四女儿一齐退出,请上皇秉烛独进帐中去。上皇
手中所执之烛,是杨道士用五色石名衡遥者研成细末,与诸药相和,制成一烛,外
画五色花,称做还形烛。上皇执还形烛,进帐见杨贵妃,宛然睡在帐中。上皇低声
呼之,贵妃以手拭泪道:“陛下以天下之主,尚不能庇一弱女子,有何面目再相见
乎?沉香亭下七夕之誓,陛下岂忘之乎?”上皇听贵妃声声悲咽,亦不觉凄然泪下,
便再三抚慰。说:“马嵬之变,是出于不料。”两人唧唧哝哝,曲尽绸缪;贵妃又
脱臂上玉环,为上皇纳臂上。正怜爱时,忽听晨鸡远唱,杨道士推门入内,高声奏
称:“天晓宜别矣!”枕上贵妃忽已不见,上皇亦如梦初醒;急起身出帐,见臂上
玉环宛然。
从此上皇心大彻悟,移居大内甘露殿,习避谷练气之法。
张皇后进樱桃蔗浆,上皇不食,终日只玩一紫玉笛,闲吹数声,便有双鹤飞下
庭心,徘徊不去。一日,上皇对侍儿宫爱说道:“吾奉上帝之命,为元始孔升真人,
此去可会妃子矣!”便命扶入帐中,首才着枕,便已崩矣。一时肃宗皇帝与张皇后
齐来哭临,就中只谢阿蛮哭之最哀。
玄宗一生多情,宠爱杨妃,艳传千古;后有诗人白香山,制《长恨歌》一首,
历叙玄宗与贵妃一生事迹,传诵人口。那歌辞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渡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转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合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秋灯挑尽末成眠。
沉沉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殿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宇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甲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肥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玄宗临死的时候,举目四望,却不见那高力士,便长叹一声而逝。
这高力士,因李辅国衔恨入骨,赖有上皇庇护,得居西内,陪侍上皇;待玄宗
病危,李辅国又矫肃宗皇帝旨意,将高力士流配至岭南。高力士奉皇帝诏,便哭拜
道:“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日,愿一见上皇颜色,虽死不恨!”李辅国不许,
即令武士扶掖出宫去,缧绁上道。直至宝应元年,赦罪还朝,见上皇遗诏,向北拜
哭道:“大行升遐,不得攀梓宫,死有余恨!”吐血斗余,一恸而绝。时年七十九
岁。
死之日,来廷坊佛祠与宁坊道士祠为之击钟祈祷,早升西天。此二祠,原是高
力士生前所造。当时高力士威势极盛,拜骠骑将军封渤海郡公时,建成两祠;祠中
有珍楼室屋,所藏珍宝,虽国库亦不能及。又在祠门外建一大钟楼,楼成,高力士
大宴公卿,诸贵亲欲得高公公欢心,每一扣钟,便纳礼钱十万,多有一人二十扣者,
亦有十扣者;高力士广时又得钱千数百万。
玄宗明知力士之贪,便因其忠心于帝,亦容忍之。当时太子瑛被废,武惠妃正
得宠;李林甫专权,有拥立寿王之意。玄宗因肃宗年长,思立之而意未决;心中郁
郁不安,眠食俱废。高力士进谏道:“大家不食,亦膳羞不具耶?”玄宗叹息道:
“尔我家老,揣我何为而然?”高力士道:“岂因太子未定耶?推长而立,其谁敢
争执?”玄宗闻高力士之言,便决定立肃宗为太子。后天宝中,边将争功,玄宗常
自解道:“朕春秋高,朝廷细事付宰相,蕃夷不靖付将军,宁不暇耶?”高力士奏
对道:“臣间至阁门,见奏事者言云南数丧师,又北兵强悍,陛下何以制之?臣恐
祸成不可禁。”高力士意言安禄山将谋反也。自高力士死后,李辅国更是横行无忌。
在李辅国前,尚有一宦官,名程元振的。时张皇后谋立越王,元振见太子发其
奸,与李辅国助平大难,立太子为代宗。
拜元振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再迁为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统领禁
兵,权震天下,势在辅国上,而性凶横又过之,军中呼为十郎。其时吐蕃兵势甚急,
攻城陷地,京师危迫;因元振势压诸将,虽元振假天子命集天下兵,无一人肯奔命
者。
吐蕃兵直扑便桥,肃宗仓皇避居陕地,京师又陷于贼。抢劫府库,焚杀人民,
城郭为墟。于是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上书,痛斥元振,表章上道:“犬戎以数万
人犯关度陇,历秦渭,掠邠泾,不血刃而入京师;谋臣不奋一言,武士不力一战,
提卒叫呼,劫宫闱,焚陵寝,此将帅叛陛下也!自朝义之灭,陛下以为智力所能,
故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群臣在廷,无一犯颜回虑者,此公卿叛
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夺府库相杀戮,此三辅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
诸道兵尽四十,无只轮入关者,此四方叛陛下也!内外离叛,虽一鱼朝恩以陕郡戮
力,陛下独能以此守社稷乎?陛下以今日势安耶危耶?若以为危,岂得高枕不为天
下计?臣闻良医疗疾当病饮药,药不当疾犹无益也。陛下视今日病何由至此乎?天
下之心,乃恨陛下远贤良任宦竖,离间将相而几于亡;必欲存宗宙社稷,独斩元振
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独留朝恩备左右。陛下持神策兵,付大臣,然
后削尊号,下诏引咎,率德励行,屏嫔妃,任将相。若曰天下其许朕自新改过乎?
宜即募士西与朝廷会;若以朕恶未悛耶?则帝王大器,敢妨圣贤,其听天下所往。
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请赤臣族以谢!”
肃宗读疏,便下诏,尽夺元振官爵,放归田里,四方兵皆至,杀退吐蕃兵,奉
肃宗回京师,重整宫殿,再立社稷。此时元振从三原乔装作妇女模样,浑入京师,
投司农卿陈景诠家谋反;被御史省探得踪迹,捕元振与景诠二人,交刑部审服,长
流元振至溱州,降景诠为新兴尉。元振行至江陵地方病死。
又有鱼朝恩,亦为宫中最有权力的宦官,史思明攻打洛阳时,鱼朝恩统领神策
兵,屯陕中;洛阳陷落,思明长驱至硖石,使子朝义为游军。肃宗集勇武军士十万,
沿渭河而东,朝恩按兵陕东,使神策将卫伯玉与贼将康文景等战,败之。京师平复,
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冯翊郡公,专领神策军,赏赐不绝;朝恩恃功而骄,在朝无所
忌惮。时郭子仪功盖天下,朝恩心怀妒忌,因相州之败,便力为诋谮。肃宗虽不听
其语,但因此罢子仪兵柄。吐蕃攻破京师,朝恩有勤皇之功,便欲挟天子迁都洛阳,
藉避戎狄;文武百官,正排列满朝的时候,鱼朝恩率领武士十余人,各执兵器,当
殿高声道:“虏数犯京师,夫子欲避兵洛阳,诸文武云何?”宰相未对,有夫子近
臣抗声对道:“中官反耶?今屯兵足以捍贼,何遽胁天子弃宗庙为?”朝恩低头无
语,而郭子仪亦出班奏称不可。自此肃宗渐有不信朝恩之意,而宦官李辅国的威势,
更甚于朝恩。
李辅国矫旨迁上皇于西内,并流陈元礼、高力士诸人,而权势愈大;又能结好
张皇后,肃宗畏惧张后,便也畏惧辅国。
肃宗有子十四人,章敬皇后生代宗皇帝,孙宫人生皇子係,张贵妃生皇子倓,
王妃生皇子佖,陈婕妤生皇子仅,韦妃生皇子僩,张美人生皇子侹,后宫生皇子荣,
裴昭仪生皇子僙,段婕妤生皇子倕,崔妃生皇子偲,张皇后生皇子佋、皇子侗,后
宫人生皇子僖。在玄宗末年,所有肃宗之子,俱封王爵。当时係封南阳郡王,至德
二年,进封赵王,与彭王、兖王、泾王、郓王、襄王、杞王、召王、兴王、定王九
王同封。乾元二年,九节度兵在河北大败,朝廷震动,便用李光弼代郭子仪统兵。
光弼求贤王为军中主帅,肃宗下诏,以赵王係充天下兵马元帅,而以光弼副之。事
定回京,皇帝有疾,皇太子监国;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有仇怨,密召太子入内,对
太子道:“辅国执掌禁兵,用事已久,四方诏旨,皆出其口;矫天子旨,逼迁圣皇,
天下侧目。平日心常怏怏,忌我与汝。又程元振阴结黄门,图谋不轨;若弃而不诛,
祸在眉睫矣!”太子闻之,泣曰:“此二人者,皆陛下勋旧,今上体不裕,重以此
事,得无震惊乎?
请出外徐议之。“张后叹曰:”此子难与共事!“便召皇子係入内,问:”汝
能行杀元振之事乎?“係允诺。係退,即选勇士二百人,披甲执刀,伏于长生殿,
竟矫帝命,召太子入宫。
元振已探得张后计谋,走告辅国,使勒兵在凌霄门迎接太子以难告。太子道:
“皇上病危,吾岂可畏死不入乎?”元振谏道:“入则及祸。”乃以兵护送太子入
飞龙厩,勒兵,夜入三殿,捕皇子係,及恒俊等百余人下狱,又囚张后于别殿;辅
国暗遣刺客,夜入宫禁,杀张后及皇子係. 后肃宗病愈,而张良娣之宠愈甚,外与
辅国结纳,欺压皇帝。
肃宗为太子时,与章敬皇后吴氏恩情甚深,生代宗皇帝;后玄宗亦重视之。肃
宗未及登位,而吴氏已短命死,年仅十八岁;惟张良娣随侍肃宗最久,张氏之祖母,
原为窦昭成皇后之妹。玄宗幼年丧母,在姨家抚养,视张氏祖母,有如己母;窦氏
亦鞠爱倍至,玄宗即位,封窦氏为邓国夫人,甚得玄宗亲信。
生五子:长子去惑,次子去疑,三子去奢,四子去逸,五子去盈,皆为大官。
去盈尚常芬公主,为驸马;去逸生张良娣。肃宗为忠王时,娶韦元娃女为孺人,后
立为太子,即以孺人为妃,张氏为良娣。韦妃之兄,名坚,被李林甫陷害死;太子
大惧,请与韦妃绝义,韦妃毁去衣裳,贬入冷宫。
安禄山反,韦妃落于贼手,此时惟张良娣得专侍太子。张氏性聪慧,而...
相关热词搜索: 惧内 宫闱 唐代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唐代女子教育研究2022-10-27
- 唐代舞蹈的发展及种类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