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狙击之辣手
讽刺, 狙击之辣手
—— 《儒林外史》专题 精读 课
【教学目标】
1. 品读《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 理解《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堂: 一、导入
由“看文段,猜人物”活动趣味导入。
投影出示:
1.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2.不满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3.在家穷的要不的,只在村坊上骗人过日子,口里动不动说:“我和你至交相爱,分甚么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这几句话,便是他的歌诀。
师生明确:1.范进 2.匡超人 3.权勿用 教师小结:三句话,三个人,我们已经感受到吴敬梓犀利的文风。鲁迅称《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这种讽刺精神滋养了很多文人的笔墨,在后来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领略到这种精神的传承。例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甚至是近代鲁迅的文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讽刺的魅力。要说影响最大的当属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那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讽刺技法的运用上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设计意图:由 “ 看文段,猜人物 ” 活动趣味导入,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考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能让 学生 初步感受《儒林外史》的讽刺文风,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如何讽刺之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百度百科 教师:百度百科上说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通过一些艺术手法拐着弯地揭露、批评或嘲笑。比如我想讽刺你很胖,我就说,你的脸正如十五的月亮。
教师:九(下)出现的两本选读书目也颇具讽刺特色。《围城》善用讽刺,其中奇趣横生的比喻和灵活多样的典故让我们印象深刻;《格列佛游记》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段,以荒诞的情节揭露现实的本质。而鲁迅称《儒林外史》的讽刺是“狙击之辣手”,那么《儒林外史》的讽刺有何特色? 读懂讽刺作品,可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细节体会其批判精神,在课前任务单中,我们共同阅读了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典型段落。
投影出示:
结合马二的选段以及文段的旁批,谈一谈吴敬梓讽刺了什么?是怎样进行讽刺的?
师生明确:
选段讽刺了什么? 是怎样进行讽刺的? 马 二 先 生 醉 心 功名。
夸张的细节;马二先生在看见宋仁宗御书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夸张的语言描写达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寓意深远、生动形象。
马 二 先 生 迂 阔 无趣。八股取试的对人的压抑。
冷静客观地叙述;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于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有名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自己行动,而正是主人公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揭露了他自己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旧文化对马二人性的压抑,马二人格的分裂。
人物自身的矛盾。例如马二先生对待女性的态度。
投影出示: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鲁迅 教师小结:鲁迅先生形容吴敬梓的讽刺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由马二这一典型段落,我们已经发现了《儒林外史》讽刺的几大特点:1.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进行讽刺;2.运用夸张进行讽刺;3.展现人物自身的矛盾进行讽刺。
三、如何讽刺之由篇到本 通过马二这个典型人物,我们已经窥到了吴敬梓先生讽刺艺术之一斑,课前,我们还摘录了书中大量关于讽刺的片段。
现在请结合这些片段,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儒林外史》的讽刺特色。并就其中,你们小组最有心得的一种手法,进行深入拓展分析,并举例说明。例如,吴敬梓善用夸张的笔法来进行讽刺,他的这种夸张,有情节的夸张;有人物外貌的夸张;有人物语言的夸张等等。
投影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分析总结《儒林外史》的讽刺特色。
要求:(1)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每个同学依次交流看法,然后进行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记录。
(2)组内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在全班进行分享。
(小组交流展示)
师生明确:1.运用白描进行讽刺; 2.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
3.运用夸张进行讽刺;(语言的夸张;外貌的夸张;情节的夸张;……)
4.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纵向对比;横向对比;同类型的横向对比;不同类型的横向对比。)
5.运用以乐衬哀的方式进行讽刺等等。
设计意图:
《 儒林外史 》的讽刺艺术最 高 妙的,是他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让人物自己出丑,让读者自行领会人物的丑态。所以,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 先 以 马二这个 典型人物的典型细节为例, 师生共同学习 ,初步发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基本 特点,然后,学生可
以由篇到本 ,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全面 分析总结吴敬梓的讽刺艺术。
并且,在针对某一种手法的拓展研究中,孩子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比如通过对比进行讽刺,这种对比可以是横向对比,也可以是纵向对比,可以是同类型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对比。
两个环节可以说层层递进,从认识到深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 、为何讽刺
投影出示:
“讽刺没有力量” “利用他对各阶层人物的广泛认识,刻画出来的男男女女,既写实生动,又是发人深思的嘲讽的对象。”
——夏志清 那么,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有没有力量?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夏志清在谈论吴敬梓时,曾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在给他弟弟的回信中,称《儒林外史》“讽刺没有力量”。后来,在他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一书中,他又盛赞吴敬梓“利用他对各阶层人物的广泛认识,刻画出来的男男女女,既写实生动,又是发人深思的嘲讽的对象。” 那么,你认为《儒林外史》的讽刺有没有力量? 投影出示:
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黄安谨 师生明确:《儒林外史》同时代的很多直接批判社会的作品已经淹没在时代里,而《儒林外史》以他隽永的讽刺魅力影响着今天的读者。因为,讽刺比直接的批判更含蓄,更有艺术的魅力。而作者讽刺的目的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唤醒被讽刺的这一群人。他的讽刺是为了“破”,破时代、破社会、破这一个群体的弊病,其目的是为了“立”,建立理想的士林形象。杜少卿、王冕、虞博士都是他努力立起的典范。暂且不谈是否能够真正立起,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种笔法背后悲天悯人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一堂课,我们稍稍窥见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冰山一角。其实对于讽刺的领会,很多时候和读者的学识阅历相关,相信,当同学们年岁渐长,更能欣赏吴敬梓文风之妙。
设计意图:
通过小说评论界的大家夏志清对《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引起同学们对《儒林外史》讽刺 力量 的思考,感受作家讽刺笔法背后悲天悯人的情怀。
附:阅读任务单
讽刺,狙击之辣手
——《儒林外史》专题精读课 【阅读目标】
1. 品读《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 初步了解吴敬梓讽刺艺术的作用。
【阅读任务】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百度百科 任务一:如何讽刺之典型人物 ⑴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⑵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①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⑶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颧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掮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味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⑷吃完了出来,看见西湖沿上柳阴下系着两只船,那船上女客在那里换衣裳:一个脱去元色外套,换了一件水靛披风;一个脱去天青外套,换了一件玉色绣的八团衣服;一个中年的脱去宝蓝缎衫,换了一件天青缎二色金的绣衫。那些跟从的女客,十几个人,也都换了衣裳。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着日头,缓步上岸。那头上珍珠的白光,直射多远,裙上环佩叮叮当当的响。马二先生低着头走了过去,不曾仰视。
② ⑸往前走过了六桥,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 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厌。
③马二先生欲待回去,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 慌忙整一整头巾, 理一理宝蓝直裰, 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①西湖的名胜古迹有“钱塘门 、 圣因寺、 苏堤 、 雷峰 塔 、 净 慈寺 、金沙港”,但是马二所见景致都是“牌楼”、“酒店”、“茶室”、“小门”等一类。三天西湖之游,马二 先 生 喝 了
(
)回茶,吃了(
) 回点心糕饼。你发现马二先生的兴趣爱好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马二对女性的态度也很矛盾,他是想看女客呢?还是 不 看 女 客呢?
③此处为西湖名胜“苏堤春晓”“六朝烟柳”一带,游人到此多流连忘
当了笏板, 恭恭敬敬朝着楼上 扬尘舞蹈,拜了 五拜。
④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走到茶桌子边坐下。旁边有个花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腾腾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
⑹出来过了雷峰,远远望见高高下下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马二先生走到跟前,看见一个极高的山门,一个金字直匾,上写着“敕赐净慈禅寺”。山门旁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一个大宽展的院落,地下都是水磨的砖,才进二道山门,两边廊上都是几十层极高的阶级。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队,里里外外,来往不绝,都穿的是锦绣衣服,风吹起来,身上的香一阵阵的扑人鼻子。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捵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饺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马二先生也倦了,直着脚跑进清波门。到了下处,关门睡了。因为走多了路,在下处睡了一天。
⑺第三日起来,要到城隍山走走。城隍山就是吴山,就在城中。马二先生走不多远,已到了山脚下。望着几十层阶级,走了上去,横过来又是几十层阶级,马二先生一气走上,不觉气喘。看见一个大庙门前卖茶,吃了一碗。进去见是“吴相国伍公之庙”,马二先生作了个揖,逐细的把匾联看了一遍,又走上去,就像没有路的一般,左边一个门,门上钉着一个匾,上写“片石居”三个字,里面想也是个花园,有些楼阁。马二先生步了进去,看见窗棂关着。马二先生望里张了一张,见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摆着一座香炉,众人围着,像是请仙的意思。马二先生想道:“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站了一会,望见一个人磕头起来,旁边一个人道:“请了一个才女来了。”马二先生听了暗笑。又一会,一个问道:“可是 李清照?”又一个问道:“可是苏若兰?”又一个拍手道:“原来是朱淑真!” ⑻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不如去罢!”⑤又转过两个弯,上了几层阶级,只见平坦的一条大街。左边靠着山,一路有几个庙宇;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后面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隐隐望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耍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茶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都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正走着,见茶铺子里一个油头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吃茶,马二先生别转头来就走,到间壁一个茶室,泡了一碗茶,看见有卖的蓑衣饼的,叫打了十二个钱的饼吃了,略觉有些意思。走上去,一个大庙甚是巍峨,便是城隍庙。他便一直走进去瞻仰了一番。
⑼过了城隍庙,又是一个弯,又是一条小街,街上酒楼、面店都有,还有几个簇新的书店。……
⑽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又往上走。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极高的个山冈。一步步去,走到...
相关热词搜索: 辣手 狙击 讽刺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重要...2021-10-21
- 论《华威先生》讽刺艺术2021-09-28
- 讽刺话300句.doc2021-09-28
- 郑伯奇小说讽刺艺术2021-09-28
- 《并非讽刺医生》剧本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