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关注弱小,共同成长

发布时间:2021-09-28 17:01:28 浏览数:

 关注“弱小”

  共同成长

 ---------- 浅论我的教育观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课程理念和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以”人”的个体出现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加突出生活实践,社会,科技的发展,同时教学行为更加重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变成学生愉悦的学习之旅,作为一线教师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探讨探索和思考如何利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化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成长,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校是普通学校,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学困生出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是一个“弱势”群体,不容忽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无法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只能是部分学生的素质。如何面对这些需要特殊关心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我确定了突出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尺度依学情而定,教学方式依学生特点而定的教学原则,以求多数学生有收获和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现浅谈几点如下:

 一、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给学生“新”的感受

 1、我校是普通学校,外来务工家庭、单亲家庭的学生逐渐增多,近 5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妒嫉、自卑,而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更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学习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意志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成为在学习上有困难的群体,对待这些学生要摈弃以”分”论英雄的观点,要发现学生的点滴提高,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中避免"空中楼阁”的拔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不攀高,找准重点、消除疑点、拓展学生生长点,鼓励学生的进步!

  2、创设温暖之旅——愉快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学校教育中,师生互为环境,互相感染,教师要用多种方式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里感受,为教学的有效性打好情感基础,反之教师也会从学生的兴致中及时找到学生的思考误区,而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想让学生轻松的学,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在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并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二、基于以上的观念,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几个”关注”

 1、“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困难生的感知、动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可发现多数学困生存在严重的自信心不足的情况,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首要一点是让学生看到希望,教师要常赏识孩子。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师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彼此不同,各具特点的,没有好坏之分,学困生同样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他们智力正常,教师要学会赏识孩子,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教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困生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2、课堂教学中的“关注”

 (1)质疑中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对于勇敢的“学困生”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应该立即让他回答,因为大多数学困生有自卑心理,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所以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的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2)练习中的关注

 练习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现和最高的水平展现给观众。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的实际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他们在课堂上留有一席空间。课堂上遇到“学困生”会做的题目时,就让他们优先练习。同时不但要求“学困生”用心算、认真写,还要面对全班同学讲讲这样做的道理,锻炼他们积极参与的胆量,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学困生”的成功体验。

  (3)学习游戏活动中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应该尽量多的让“学困生”参与,使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掌握知识,让他们的智慧不断闪光。比如在讲解微观化学变化时,我设计的是“小磁盘”的分解过程,需要小组合作,这样的动手活动很吸引学生,先要给“学困生”提供优先活动,鼓舞“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能主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

  (4)课后教学中的关注:

  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主管上学习的持续性不够,学习上的困难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等,其中课后的及时反馈信息很重要,因为多数这样的学生回家是没有学习效果的,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的选择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不求多,基础知识要扎实,要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同时,让他认识到学习得重要性和方法,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这种情绪下,学生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 1)创设情景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系,会极大地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可乐开启后为什么有气泡出现?为什么喝可乐时有时会出现打嗝现象?做馒头需要什么物质?为什么蚊虫叮咬后用牙膏涂抹?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和与化学生活有关的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推到实际问题的面前,引导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当学困生有意识的主动向老师咨询答案时,我们的设计就达到了目的,渐渐引入,慢慢渗透学习观念,学困生就会有长足的进步!在暴露出自我认知的缺点后,如果学生愿意自我进步,就达到了我的教育目的。

 (2)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对于学困生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很多学生就是通过实验爱上化学学习,并在学习上有所突破,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耐心指导学生怎样观察现象,还应启发学生怎样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水电解实验中,启发学生分析两极上出现什么现象,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两极上析出的气体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氧气的体积小,边实验、边讨论,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步步深入,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同时在实验中要注意

 小组学生之间的协作,让学困生担当一定的任务,让其参与到学习的氛围中,有乐趣,就会有动力!学生就会有收获。

  (3)备课中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设计要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体现典型性和层次性,程度体现由浅入深,“深”其实就是中等难度,实际上在教学中有一些相关的探究内容,可以有不同层次的探究,如关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问题上,是探究到“是否发生反应”,还是进一步加深,到“变质的程度?”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同学还不具备深入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果提出,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增加畏难情绪,效果更不好,还是量力而行,踏实点,让学生摸的到,以增长他的自信心,有个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尤为重要!

  以上就是我在化学教学中面对学困生的一些教学想法,一路走来,对学困生的提高渐渐有清晰的感悟,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需求, ,第二注意学生差异性,采取合理的策略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心理和知识问题. 给他们一种启发,一种人文关怀.第三重视教学反馈.关注学生的持久性.这就是我的一点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上我愿意思教育之疑,践成长之旅,让课堂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弱小 共同成长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