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高支出的负面影响
□ 作者: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苏素 崔凌霄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数额庞大,因此很多人认为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潜力巨大,刺激教育消费能拉动内需。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增加了教育消费,但这可能是中低等收入家庭压缩其他基本开支达到的。这说明庞大的银行储蓄并不代表现我国居民有在不影响其他消费前提下增加教育消费的能力。因此,过高的教育消费不但不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并且还会影响教育公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教育消费 储蓄 其他消费
在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低迷通货紧缩的历史时期,我国居民的储蓄额大幅增长,由于消费需求对推动经济增长的极端重要性,如何扩大内需,将庞大的储蓄转化为购买力就成为了经济工作的中心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居民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欲望十分强烈,教育消费就成了目前内需不振情况下为数不多的消费热点之一。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潜力巨大,通过扩大教育消费来振兴内需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服务价格连年上升,使得家庭教育支出增加,拉动了内需的增长。
相对于消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稳定,这几年来我国教育服务价格的连年持续上涨有目共睹(见表1)。教育服务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的快速增长。如果不考虑支付能力的制约和家庭差异的影响,单从整体上看,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肯定会促进家庭消费的增长。那么,是不是所有收入阶层的居民都有这么高的消费能力呢?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他各大类消费支出的增速都明显趋缓。因此扩大教育消费可能会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其他消费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这就与扩大整体国内消费需求的初衷相违背。
下面我们针对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家庭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教育消费增长对拉动内需作用的实证分析
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应该与居民的收入阶层有关。在高收入家庭中,由于家庭教育支出只占其收入的一小部分,教育价格的上涨不会对家庭其他消费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在收入的约束下,教育消费与家庭其他开支此长彼消,教育消费的增加是以牺牲或抑制其他消费为代价的。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来比较一下城镇各收入阶层家庭在教育服务价格上涨、家庭教育支出增加的同时家庭的其他消费发生的变化。
表2和表3分别计算了城镇各收入阶层居民教育支出和其他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这里的其他消费是指家庭消费性支出总和减去教育支出的值。
从表2中可以看到:城镇家庭的经济收入越低,其教育支出负担越重;各收入阶层居民的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都在逐年增加,低收入层的增加幅度大于高收入层。其中低收入户增加得最多,六年间平均增加了2.53%,而高收入阶层增加最少,平均增加了1.37%。
表3显示了各收入阶层除去教育开支外的其他消费支出占其收入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到:不同于教育支出的增加,各个收入阶层居民的其他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但下降的原因应有所不同。两表合计后可以发现,低收入家庭的总支出消费率高于80%,最低收入户甚至达到90%以上。这就是说,由于收入的限制,在教育支出上升的情况下,低收入家庭只能通过减少其他支出来满足教育消费,其他支出的消费率的降低可能是教育消费的增加引起的。而高收入层总消费率在60%至70%,可供消费增加的空间较大,教育消费的增加不会过多影响到其他支出。其他支出的消费率的降低应归结为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涨较快。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比低收入者要低得多,教育支出增加对高收入家庭日常消费的影响不大。而低收入者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受其支付能力的制约,消费能力有限,教育支出的大幅上涨就抑制了低收入阶层其他消费支出的正常增长。另外,教育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会增加居民教育消费的预期,对中收入家庭的其他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论及建议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增长很快,但这可能是中低等收入家庭由于其强烈的教育消费欲望而压缩其他基本开支达到的。这说明庞大的银行储蓄并不代表现今我国城镇居民有在不影响其他消费前提下增加教育消费的能力(中低等收入户占总人口的80%),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的。
相关数据表明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大量存款,还有大批贫困户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如果让这样的趋势蔓延下去,不但不能最有效的拉动内需,越来越高的教育价格还会成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门槛,使贫困家庭子女丧失受教育的机会。这既不利于教育公平,也使教育承担的提高民族素质的职能丧失。
参考文献:
1.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2
2. 汝信等主编.1999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村干部交叉兼职的负面影响值...2021-10-10
-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2021-11-09
- 试论高房价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22-03-05
- 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2021-09-17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动...2022-01-06
- 城镇居民燃气安全管理调研报...2025-01-06
-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自评报...2021-08-27
-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2021-09-28
- 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2021-09-28
- 试论新闻角度2021-09-09
-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21-09-13
- 试论海关人文环境的创新2021-09-22
- 试论加快税收行政协助的步伐2021-09-22
- 试论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2021-09-22
- 试论如何提升石油企业女职工素质2021-09-24
- 试论社区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2021-09-24
- 试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构建2021-09-24
- 试论财产刑的执行2021-09-24
- 试论乡镇党委与执政能力建设2021-09-25
-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2021-09-27
- 我国经济发展2021-09-28
-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2021-09-28
-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及其对...2021-11-09
-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2022-01-04
- 高云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与...2022-02-26
-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2022-02-26
- 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2022-03-06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22-03-06
-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