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分析揭示我国番茄红素研究现状(上)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对我国近30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番茄红素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对我国番茄红素研究文献类型、年代分布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 ,从而揭示我国对番茄红素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番茄红素;文献;计量分析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又名西红柿、番柿、洋柿子等,原产于南美西部高原,属喜温性蔬菜。 它既可作菜熟食,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甜中微酸,望之生津止渴,食之沁人脾胃,是我国人民普遍喜食的蔬菜之一[1-2]。
番茄成分很多,如番茄红素、糖、维生素A、B、C、D以及有机酸和酶等。最近几年番茄红素(Lycopene)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番茄红素最早从番茄中提取出来,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番茄、南瓜、西瓜、柿子、桃、芒果、葡萄、草莓、柑桔等果实中。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活性,可高效猝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保护机体免受损伤,其抗氧化性在类胡萝卜素物质中最强。它不仅具有抗癌防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止动脉硬化、抗肿瘤等功效,还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以及延缓衰老。
笔者对我国近年出版的研究番茄红素的文献,就其类型、年限分布、刊物分布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目的是通过分析番茄红素的研究文献状况,了解我国番茄红素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所处现状。
1 文献收集
有关番茄红素的文献是在2006年2月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番茄红素”为篇名检索所得。这些文献反映了我国2005年以前番茄红素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趋势,其内容包括综合论述、基础研究、提取制备研究、药理研究、分析测定、开发应用。
2 文献分析
2.1 番茄红素研究总文献量的分析
剔除非学术性论文,共收集1975年以来的中文期刊上有关番茄红素的文献284篇,年平均文献量为10.9篇,对其所涉及的学科分别进行了统计。
由表1看出,基础、药理研究及制取工艺研究文献所占比例较为均衡,分别为22.54%、18.66%、24.30%,它们在番茄红素研究中占了主要地位。
基础研究的侧重点在生物学,文献量占基础研究文献量的48.4%。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的文献也较多, 文献量占基础研究文献量的32.8%,为番茄红素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1 番茄红素文献在各学科中的分布
研究方向 各项 数据 | 基础研究 | 药理研究 | 制取工艺 | 分析测定 | 产品开发 | 综 述 | 总 计 | |||||
生物学 | 稳定性 | 其 他 | 抗氧化 | 抗 癌 | 其 他 | 植物提取 | 人工合成 | |||||
分支学科文献量(篇) | 31 | 21 | 12 | 20 | 13 | 20 | 60 | 9 | -- | -- | -- | -- |
文献量(篇) | 64 | 53 | 69 | 26 | 14 | 58 | 284 | |||||
分支占该科% | 48.4 | 32.8 | 19.8 | 37.7 | 24.6 | 37.7 | 86.9 | 13.1 | -- | -- | -- | -- |
各科占总文献% | 22.54 | 18.66 | 24.30 | 9.15 | 4.93 | 20.42 | 100 |
在提取制备工艺研究中,侧重于从果实提取,多数研究有关提取效率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在提取方法上,酶法提取法[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4-7]、微波辐射萃取法[8]、超声波萃取法[9]等提取工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从文献内容看,这几种新提取工艺已运用到番茄红素的提取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它们将取代传统提取工艺,使提取效率达到更高的水平。人工合成番茄红素的研究文献很少,仅9篇。
2.2 番茄红素研究文献的年限分布
表2显示,80年代前共发表番茄红素12篇,占总文献量的4.23%,主要研究方向是基础研究;90年代共发表20篇,占总文献量的7.04%,主要研究提取制备工艺;进入21世纪后,文献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近3年,文献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仅2000-2005年就发表文献252篇,占总文献量的88.73%,为80年代的21倍多,内容侧重于药理研究与提取制备的新工艺研究。究其原因,人们对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尤其是抗癌防癌作用日益被国内外所认识并开始得到广泛研究和开发。
表2 番茄红素研究文献的年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