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26 22:48:26
浏览数:次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立足于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等,都深得人心。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解决民生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保障全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和机制,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民生 改善 发展
首先,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立足于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等,都深得人心。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解决民生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保障全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和机制,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民生 改善 发展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
-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2021-09-26
- 民生银行产品展示演讲稿2021-09-18
- 改善民生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2021-12-27
- 必须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2022-01-06
- 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民生工程2022-01-06
- 民生工作状况调研报告2022-01-17
- 民生档案工作思考探讨2022-01-17
- 法院服务民生先进事迹材料2022-01-17
- 在《民生热线》栏目走进**仪...2022-01-23
- 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依法保...2022-01-26
-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考2022-01-30
- 指導方法等の改善計画について2021-09-06
- 员工建议改善办法2021-09-14
- 改善儿童记忆食物有哪些《改...2021-09-28
-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21-10-06
- 银保业务目标及改善措施2021-10-19
- 改善银行信用环境的建议2022-03-05
- 2023年度营养改善计划优秀11篇2023-08-11
- 2023年营养改善计划8篇2023-08-28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