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耕读之家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和基础
农耕文化征文:建设耕读之家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和基础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主导文化,它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农耕文化曾长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学界一般认为,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而形成的。农耕文化融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农耕文化起源于周朝在中原的崛起时期。《诗经·六月》所说的“王于大原”就能说明这一点。历代先人对农耕文化历经成百上千年的开拓与发展,使农业生产发达稳定、民族之间其乐融融、整个黄土中原,风调雨顺,百姓耕种有条不紊。《诗经·豳风·七月》曾详细地记载了中原百姓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和收获情况。人民的丰衣足食积淀了周先祖“德行”的浩荡,取得了民心,为其后牧野大战一举攻灭殷商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云”。大周基业,从此由一个偏僻的弹丸小地繁荣富强起来,发展到北控塞上,南临关中,东通陕北,西达陇山的旷世大业。而作为与周发祥同兴的“农耕文化”,也经周人的几世积累发展,传遍大江向北,神州大地。东汉儒学家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篇》中说:“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也,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这里的“民”、“谷”,正好是儒家朴素的“民本思想”与“农本思想”核心内容的体现。在周朝,“农耕文化”正是统治者实现这一思想的桥梁和最佳契合点。“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此,民心可得,天下可得也。与之相适应,“农耕文化”在这一大环境下得以日臻成熟、完善并巩固发展。这样,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迎来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质的飞跃。
历史上的文学作品给描绘了在农耕文化浸润下,祖先们建设的美好和谐的农耕社会:
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仁政思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的悠哉悠哉。――这是和谐的社会。
张骏《东门行》“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绿萍覆灵沼,鲜花扬芳馨”的诗句,陶渊明“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优美田园风光,从侧面反映了优美醉人的郊野风光和当时农耕文化的发达,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美好的和谐社会。
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节奏是相通的。 农耕文化的温和性表现在“和平相处”和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而形成历史上的各个盛世。―――这就形成了强盛的和谐社会。
但是,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也已不只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文化不可能孤立地向前发展,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进、容纳、消化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方面,通过综合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让中国的农耕文化重放异彩。笔者认为,这个结合点就是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中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耕读文化,在全国特别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大力倡导建设耕读之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和基础。
一、 耕读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
耕读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基础上的以儒家的“仁爱”哲学为核心的亦耕亦读的文化模式。“耕”指农耕,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读”即读书,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立命之本。它是一种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以农业生产为主、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条件下,并且后世受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的影响,以亦耕亦读的方式,在土地操作基础上将田园山水与耕读生活相结合的怡情养性的文化生活模式,它同时带有极强的个体性和小农意识。
中国古代的耕读文化,历史久远,源远流长,东汉时期即见端倪。《后汉书·仲长统传》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场圃筑前,果园树后。”描写的是士大夫理想的田园耕读生活。《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稼樯而食,桑麻而衣”,张履详在《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曾国藩家的治家八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书列其首;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写的一首对联说:“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裘箕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钜付儿曹。”这副对联更是耕读之家的高度概括。
起源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的原始生活需要和道家“返朴归真”的人格体现以及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耕读文化,耕读为本是中国农耕文化和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从来就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农耕文化和家族制度的重要规范,从来就是历代中国人教育和培养后代的重要法宝,也从来就是是历代统治者倍加推崇的立国之本。
二、 历史上的耕读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耕读,使贫困者可以学习认字知理的知识;家有财产者可以请私塾家教,教其子女读书成才。耕可致富,读可荣身,是当时农耕时代的农民的一种最好的既耕又读的生活方式。农民可以利用下雨天,或者是遇到农闲的时候,通过半耕半读,以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这也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理念。也就是说解决了生活上的温饱之后,可以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进入高一个层次的,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古人所说的学而优则仕,正是这种意思。一般的劳动人家,可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求知学习。“学而优则仕”。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养子不读书,犹似养条猪。”。
从耕的目的是为了“习劳习苦”,养成“勤苦俭约”的习惯,不忘安身之命的根本,主要表现在“勤”、“俭”、“廉”上。读书也不完全在于升官发财,而在于掌握真才实学,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尊师敬老、孝敬父母、耕读传家、敬天祭祖、团结互助、爱情惜物、勤俭节约、忠厚礼让、热情好客、淡泊纯朴。所以,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说“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世家之招牌,礼义之旗帜也。”
上述思想和道理,现在还是适用的,笔者认为并不过时。现在农村,也还有富有贫,无论多么贫困的家庭,也都要送小孩读书,小孩在读书的同时,也都要帮家里干活分忧。现在我们虽然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提高了,但农家小孩还得通过读好书而依靠现在的“科举”――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完全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耕读,并已进一步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 建设耕读之家是我国现时代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内容
“耕读传家”曾是漫长的农耕時代中国文人的田园生活理想,而今天,時代賦予这一理想以新的內涵:读书不仅是提升个人修養的办法,更是9亿农民獲取信息、掌握科技从而走向富裕的途徑。广大农民科学技术的旺盛需求正促使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有了更大更快更新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要结合现在的农村实际,特别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我们就是要弘扬、发展在传统的耕读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建设耕读之家的形式,赋予耕读文化勤劳俭朴、勇毅刚强、知书达理、和衷共济、勇于创造等新的内容,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建设耕读之家,将对我国现时代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普遍的重要价值与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还提几点具体建议:
1. 大力宣传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耕读文化,加大对传统耕读文化优秀形式和内容的宣传学习;
2. 大力推广农村个体耕读之家的建设,表彰奖励优秀的耕读家庭;
3. 大力推广农村集体耕读之家的建设,政府财政应当支持这项事业,建设农村集体读书室;
4. 大力推进农村网络建设,鼓励农民上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5. 大力推动农村新的耕读文化建设,对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赋予的新的内容进行总结、推广;
6. 组织学者编发耕读文化丛书,把握主流;
7. 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农村讲学,向广大农民传授新科学和新技术;
8. 制订和修改如现行的不允许城市户口者回乡购买房子等政策法律;鼓励大中城市中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退休人员回乡安家落户,成为新的耕读文化的推动力量。
作者:江晓堂
湖南省娄底市安监局纪检组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地址:417000 娄底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电话:07388233728
电邮:jiangxiaotang@hotmail.com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邮政局创建“职工之家”汇报材料2021-09-13
- 大酒店模范职工之家先进事迹材料2021-09-13
- 先进职工之家汇报材料(医院)2021-09-13
- 民兵之家建设先进事迹2021-09-13
- 先进职工之家验收汇报材料2021-09-14
- 关于筹建“党员之家”的计划2021-09-15
- 民兵之家建家用家汇报材料2021-09-20
- 市直工会“职工之家”演讲比...2021-09-27
- 《贵族之家》1000字读后感2021-09-28
- 青年之家管理制度2021-09-28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年2021-08-27
- 新农村发展经济需要法律保障2021-09-24
- 让科技专家在建设新农村中大...2021-10-02
-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2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2021-10-02
- 在调研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2021-10-03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021-10-05
-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21-10-06
- 新农村建设公路整治和文明路...2021-10-06
-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2021-10-06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2021-09-26
-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1-09-26
-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2021-09-30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2021-09-30
-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21-12-05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2022-04-04
- 对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工...2021-08-27
- 对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工...2021-08-27
-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2021-08-27
- 对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2021-08-27
- 《对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2021-08-27
- 年整治形式主义心得交流发言材料2021-08-27
-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义问...2021-08-27
- 纪检监察干部整治形式主义心...2021-08-27
- 【持续解决形式主义心得体会...2021-08-27
- 对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形式主...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