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急待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22-01-02 15:21:15
浏览数:次
**县有矿产、水电、林业三大优势工业资源,有位于粤、港、澳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梯度转移的区位优势,有国家级贫困县的政策扶持优势。近年来,通过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扶持,我县工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市前列,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待通过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予以解决。
一、困难和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全县仅有金龙铁合金公司一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经过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投产的没有一家,全县96%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专利,没有品牌。因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缓慢,2006年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6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比全市目标减少了13.2%。
2.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全县企业有专业技术人员11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有3人,技术创新人员不足,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进程。
3.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以前县财政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严重短缺,至到2006年才开始真正投入科技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24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从事技术创新。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今年因钨砂行价一度上涨,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资金周转正常、利润可观,但其它行业的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银行贷款难度大,技术设备无法更新,导致有好的产品也因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等而使生产受阻。
4.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不畅。信息平台的缺失,影响了企业对于相关技术信息的获取。我县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狭窄。技术交易平台不完善,也妨碍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从而影响企业的再创新能力。
二、建议和对策
县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指出“我县经济发展慢在工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在工业,奋力崛起的希望也在工业”。为了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并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独特的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发展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是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造传统产业,有利于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有利于积累人力资本。
1、努力打造创新主体。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县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建议政府将每年奖励纳税大户的完税奖作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专项用于企业的专项技术开发,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完善银行贷款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集中60-70%的科技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在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技项目实施等方面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要按销售收入的2-5%设立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创建企业研发中心,着力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2、加快发展创新产业。要发挥县经济开发区、三星工业园的集聚效应,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相结合,推进我县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抓住郴州市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利用金龙铁合金、富华矿业、中森矿业、松生球团矿业等民营科技企业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启动实施钨钼铁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成品生产等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巩固我县与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技术合作关系,针对大坪铁矿的特点开展赤铁矿与磷铁矿的岩矿研究,破解其分离机理。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我县矿产、竹木的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把钨矿和铁矿的精深加工及其成品生产做为我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把楠竹的精深加工作为我县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争取把楠竹产业做成我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3、切实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发展改革、经济、财政、税务、科技、环保等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将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任务指标进行分解,逐项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及园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科技政策,在《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决定》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我县促进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开展“十佳科技创新企业”、“十佳科技创新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科技招商力度,营造注重科技、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4、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对我县工业科技创新创业起关键性作用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我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急需的管理人才。立足本地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素质,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着力构建创新平台。积极促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我县重点技术领域和骨干企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对口研究。整合科技网络资源,建好专业科技信息服务网,支持以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以及相关专业数据库为主的科技数据平台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急待 工业化 科技创新 推进
一、困难和问题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全县仅有金龙铁合金公司一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经过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投产的没有一家,全县96%以上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专利,没有品牌。因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缓慢,2006年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6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比全市目标减少了13.2%。
2.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全县企业有专业技术人员115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有3人,技术创新人员不足,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进程。
3.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以前县财政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严重短缺,至到2006年才开始真正投入科技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24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从事技术创新。资金缺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今年因钨砂行价一度上涨,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资金周转正常、利润可观,但其它行业的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银行贷款难度大,技术设备无法更新,导致有好的产品也因资金短缺、设备陈旧等而使生产受阻。
4.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不畅。信息平台的缺失,影响了企业对于相关技术信息的获取。我县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狭窄。技术交易平台不完善,也妨碍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从而影响企业的再创新能力。
二、建议和对策
县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指出“我县经济发展慢在工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在工业,奋力崛起的希望也在工业”。为了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并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独特的工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发展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是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改造传统产业,有利于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有利于积累人力资本。
1、努力打造创新主体。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县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建议政府将每年奖励纳税大户的完税奖作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专项用于企业的专项技术开发,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完善银行贷款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集中60-70%的科技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在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技项目实施等方面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要按销售收入的2-5%设立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创建企业研发中心,着力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2、加快发展创新产业。要发挥县经济开发区、三星工业园的集聚效应,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相结合,推进我县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抓住郴州市与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利用金龙铁合金、富华矿业、中森矿业、松生球团矿业等民营科技企业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启动实施钨钼铁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成品生产等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巩固我县与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技术合作关系,针对大坪铁矿的特点开展赤铁矿与磷铁矿的岩矿研究,破解其分离机理。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我县矿产、竹木的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把钨矿和铁矿的精深加工及其成品生产做为我县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把楠竹的精深加工作为我县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争取把楠竹产业做成我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3、切实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发展改革、经济、财政、税务、科技、环保等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将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任务指标进行分解,逐项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及园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其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科技政策,在《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决定》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我县促进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开展“十佳科技创新企业”、“十佳科技创新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科技招商力度,营造注重科技、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
4、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重点引进对我县工业科技创新创业起关键性作用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我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急需的管理人才。立足本地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素质,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着力构建创新平台。积极促进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我县重点技术领域和骨干企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对口研究。整合科技网络资源,建好专业科技信息服务网,支持以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以及相关专业数据库为主的科技数据平台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急待 工业化 科技创新 推进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在全县企业改革暨推进工业化...2021-09-19
- ×县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2021-09-20
-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2021-09-25
-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谐新城区2021-09-25
- 用新型工业化理念促进粮食产...2021-09-26
- 农业产业化本质是农业工业化2021-09-26
- 关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2021-09-27
- 农业工业化,一个甲子的等待--...2021-09-27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速航空工...2021-09-29
-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2021-10-08
- 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作用分析2021-08-27
- 煤矿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21-09-11
- ×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2021-09-19
- 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2021-10-04
-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2021-10-06
- 全面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21-10-08
-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2021-10-10
-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就业竞争力提升2021-10-17
-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2021-10-17
-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21-11-03
- 推进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上讲话稿2021-08-27
- 项目推进工作部署讲话稿 项...2021-08-30
- 推进计划免疫 保障儿童健康2021-09-24
- 学习###与推进机关党的建议2021-09-25
- 龙头企业:农民增收的推进器2021-09-26
- 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服务地方经...2021-09-29
- 关于推进都市路桥建设的调查思考2021-10-02
- 关于推进电信体验式营销的思考2021-10-02
-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2021-10-08
- 充分运用金财工程积极推进乡...2021-10-08
最新文章